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夏季欧亚大陆波包活动的气候特征及与中国东南部强降水事件的联系

发布时间:2020-06-20 09:14
【摘要】:利用1979-2016年NCEP/NCAR逐月、逐日及气候态再分析资料和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2479站逐月及逐日降水资料,采用功率谱、一点滞后相关、波作用通量矢量、信息流等方法,分析了对流层上层斜压波包活动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及闽赣地区夏季强降水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欧亚大陆上空斜压波包的空间结构和气候特征,得到以下结论:(1)梅雨期间,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强降水的斜压波包波数集中在5-9波,主导波数为7波,纬向波长约为40-72个经度,波包传播的群速度约为19个经度/天。梅雨期间的高频斜压波动具有明显的下游频散效应。波动起源于黑海,沿西北—东南方向于3-4天后传至长江中下游地区。斜压波包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能量。波作量通量矢量的分布表明,梅雨期间每天都有来自西风带上游的扰动能量向长江中下游流域传播。而梅雨期间降水与斜压波包之间的信息流关系表明,二者之间存在信息传递。因此,3-4天并源于黑海附近的斜压波包活动是2016年长江中下游梅雨期间异常降水的成因。长江中下游地区上空的波包活动使得该地区的梅雨强降水更加稳定。(2)闽赣地区夏季强降水期间,欧亚大陆的波包波数也在5-9波之间。不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是,影响闽赣地区夏季强降水的波包活动起源于巴尔喀什湖,并向东南方向传至闽赣地区,一次过程持续大概3-4天时间。波作量通量矢量的分布表明,强降水期间每天都有来自西风带上游的扰动能量向闽赣地区传播。而强降水期间降水与斜压波包之间的信息流关系表明,二者之间存在信息传递。因此,传播时间为3-4天并源于巴尔喀什湖附近的斜压波包活动是2006年闽赣地区强降水期间异常降水的成因之一。不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是,闽赣地区上空的斜压波包使得该地区的强降水更加不稳定,使其稳定的是巴尔喀什湖以北地区至西伯利亚地区和其以南至地中海以南地区整片区域的波包活动。(3)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波包的主导波数一般为5波和6波,尤其是6波的年份居多,少数年也呈现于4波和7波。波包多形成于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欧洲西部,这一区域处在黑海及里海上游,波能量向其下游方向传播。水平方向上,1979-2016的38年间,夏季欧亚上空的斜压波包的主导波数为5-6波。波包的经向宽度可达17个纬度,而纬向方向上可达120个经度。波包振幅随高度增加而加宽,且随高度增加向西北倾斜。波包活跃区主要集中于阿尔卑斯山脉及黑海、里海等地区,存在向东、东北和东南的三条传播路径,且波包向东可传至中国东部及西伯利亚的上扬斯克山脉等地区。夏季Rossby波包纬向传播速度可达32.14m/s,经向传播速度可达6.95m/s。在气候态上,中国南方不同地区夏季降水年际变化与欧亚不同区域斜压波包活动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比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与咸海东北至巴尔喀什湖以西的波包活动有关,而闽赣地区的降水则与挪威海至乌拉尔山以东和天山至渤海以及贝加尔湖至外兴安岭的波包活动有关。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426.6
【图文】:

降水异常,单位,月平均,阴影


3.3.1环流逡逑为分析2016年梅雨降水成因,分别给出6月19日一7月7日850hPa、500hPa和逡逑300hPa的水平环流和福散风场(图3.2a、b、c)。梅雨期间,对流层下层(图3.2a)索逡逑马里急流明显,其在向东输送动量和水汽的过程中,与来自中国南海的水汽一起为长江逡逑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提供充足的水汽。而此时850hPa上长江中下游地区存在的明显的逡逑辐合运动则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形成与维持。逡逑在对流层中层(图3.2b)邋2016年副热带高压形势强盛,其控制范围北至黄河流域,逡逑西至云贵地区,在孟加拉湾地区存在气旋式环流,这些使得长江中下游地区甚至华北平逡逑原地区均盛行西南风,与北方来的偏西气流之间构成一个范围宽广的气流汇合区并利于逡逑锋面产生

阴影,青藏高原,辐散环流,辐散风


图邋3.2邋2016邋年梅雨期间邋850hPa(a)、500hPa(b)和邋300hPa(c)逡逑的水平无辐散环流(流线)和辐散风场(箭头)(图中阴影表示逡逑散度,单位l(T6/s,C和A分别代表气旋和反气旋;图2a中白逡逑色阴影表示850hPa上青藏高原所在)逡逑Fig.邋3.2邋The邋rotational邋(streamlines)邋and邋divergent邋(arrows)逡逑components邋of邋winds邋of邋850hPa邋(a),邋500hPa邋(b),and邋300hPa逡逑(c)邋during邋Meiyu邋period邋of邋2016.邋The邋shades邋are邋for邋divergence邋in逡逑units邋of邋10'6/s.邋Capital邋C邋is邋for邋the邋cyclone邋while邋A邋for邋anticyclone.逡逑The邋white邋shade邋in邋(a)邋represents邋Qinghai-Tibetan邋plateau逡逑16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玉洁;刘寿东;任宏利;李维京;陈丽娟;张培群;左金清;;中国南方夏季低频雨型特征及其年代际变化研究[J];气象学报;2014年06期

2 郑景云;卞娟娟;葛全胜;郝志新;尹云鹤;廖要明;;1981~2010年中国气候区划[J];科学通报;2013年30期

3 侯俊;管兆勇;;华东地区6—7月锋生的气候学特征及环流结构[J];气象学报;2013年01期

4 李明刚;管兆勇;韩洁;金大超;;近50a华东地区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年代际变化[J];大气科学学报;2012年05期

5 于文勇;李建;宇如聪;;中国地区降水持续性的季节变化特征[J];气象;2012年04期

6 金大超;管兆勇;蔡佳熙;江丽俐;;近50年华东地区夏季异常降水空间分型及与其相联系的遥相关[J];大气科学;2010年05期

7 陶诗言;卫捷;梁丰;张小玲;;Rossby波的下游效应引发我国高影响天气的分析[J];气象;2010年07期

8 刘芸芸;丁一汇;;西北太平洋夏季风对中国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影响[J];大气科学;2009年06期

9 梅士龙;管兆勇;;1998年长江中下游梅雨期间对流层上层斜压波包的传播[J];热带气象学报;2009年03期

10 傅刚;毕玮;郭敬天;;北太平洋风暴轴的三维空间结构[J];气象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生良;γ能谱的蒙特卡罗计算方法探讨与模拟软件设计[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222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7222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4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