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福州市不透水面及热环境空间格局演变

发布时间:2020-07-07 10:57
【摘要】:快速城市化使原本以植被覆盖的地表被沥青、水泥等不透水地表所代替,改变了大气与地表的物质能量交换,加之人口增长和工业生产所排放的废热增多,城市热岛效应愈发显著,热环境越来越成为影响城市居住质量的核心指标。本研究以近年来被誉为“夏季新火炉”的福州市为例,以1989~2013年8期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遥感和GIS技术,提取出福州市1989~2013年不透水面信息,并反演出地表温度。进一步对福州市城市热环境的年际和季节空间分布格局、不透水面分布格局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获得不透水面盖度和景观指数与地表温度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福州市城市热岛效应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明显:夏季平均地表温度从1989年的27.07℃上升到2013年的34.98℃,增加7.91℃;城市热岛空间聚集效应明显,城市中心温度大于城市边缘和郊区;城市热岛区范围从中心向四周不断扩展,低温、较低温、中温等级区不断的向次中温、次高温和高温等级区发展。“高温区”面积增加4.77%,且其增加方向与城市扩展方向基本一致。仓山区“高温区”面积增加34.26%,鼓楼区次之,晋安区东南部也有所增长。“高温区”所占研究区面积比例夏季最少(2002年和2013年分别为23.04%和26.87%),秋季次之,冬季最多。夏季热岛效应最明显,而秋季最差。秋季和冬季特高温和高温等级面积比例分别上升7.87%和8.23%,与低温区差异逐渐加大,热岛效应逐渐增强。(2)福州市不透水面盖度变化特征为:不透水面面积在1989~2013年里,从67.36km2扩展到180.32km2,增加1.68倍。盖度平均值逐年上升,增长8.10%。分区来看,鼓楼区、仓山区和晋安区平均值逐年上升,分别增长8.68%、13.69%和6.66%,仓山区增幅最大,台江区下降7.63%,而以林地占据较多面积的马尾区上升幅度较小。(3)福州市不透水面盖度和地表温度相关性显著:不透水面盖度每提高0.1,归一化地表温度最高可上升0.64;从年际变化上看,归一化地表温度与聚集度指数AI和景观百分比指数PLAND有着显著的高相关性,且当不透水面盖度处于30%~50%和50%~70%之间时,其相关程度明显高于其他盖度等级(最大相关性可达0.951)。夏季,各景观指数和归一化地表均温相关性最好(最高为0.951),秋季次之(最大为-0.842),冬季最弱(最大为0.837)。且均表现为在2002年与AI相关性最高,2013年与AI和PLAND相关性最高的规律。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秋冬季节的二者相关性显著上升,城市热岛效应越来越强烈。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16
【图文】:

遥感影像,地理位置,图层,琅岐岛


本文研宄以福州市5区(除马尾区琅岐岛外)为研究对象,因此,需要对原始逡逑图像进行裁剪,在ENVI5.1中,做出相应ROI图层,并根据该图层裁剪出研究区域逡逑的遥感影像,如图1-1所示。逡逑由逦'、仓山区逦^逦0逦3逦6K?逡逑图1-1研宄区地理位置逡逑Fig.邋1-1邋The邋location邋of邋study邋area逡逑-12-逡逑

福州市,反演,定性评价,亮度温度


逡逑得到的地表温度数据如图2-1所示。同时选取三期反演数据,将亮度温度与反演地逡逑表温度进行比较(表2-2),定性评价反演结果,根据前人研究成果[66],可认为研究逡逑结果是比较合理的。逡逑[椤浚海哄义衔∫磺劐逡诲义希掊危奕ぃ悖╁巍弧#乇韘D)逡逑图2-1邋1989?2013年福州市地表温度反演结果逡逑Fig.2-1邋Tlie邋land邋surface邋temperature邋images邋from邋1989邋to邋2013逡逑-16-逡逑

等级图,等级图,福州市,归一化


温区”包括次高温、高温和特高温三个等级区间,“低温区”即包括低温、较低温和次逡逑中温三个等级区间。随后,制成福州市地表温度等级空间分布图,并统计各等级的逡逑面积。统计结果如图2-2、表2-5和2-6所示,据此,可以看出福州热环境的空间年逡逑际变化格局及趋势。逡逑表24归一化地表温度等级区间划分标准逡逑Tab.2-4邋Classes邋of邋heat邋variation邋of邋normalized邋land邋surface邋temperature逡逑逦归一化地温等级逦区间范围逦逡逑1邋级低温逦T?i<TmKm-2.5s逡逑2逦级较低温逦Tmean邋-邋2.5s邋£邋T?i邋<邋Tmean邋-邋1.5s逡逑3逦级次中温逦Tmean邋-邋1.5s邋£邋Tni邋<邋Tmean邋-邋0.5s逡逑4邋级中温逦Tmean-0.5s¥T邋<邋T_n+0.5s逡逑5邋级次局温逦Tmean邋+邋0.5s邋STni<邋Tmean邋+邋1.5S逡逑6邋级尚温逦Tmean邋+邋1.5s邋¥邋Tni<邋Tmean邋+邋2.5s逡逑逦7邋级特高温逦Tni>邋Tmean邋+邋2.5s逦逡逑注:Tni为归一化后的像元值,Tmean为归一化后所有像元平均值,S为标准差.逡逑红色和橙色所代表的的“高温区”(次高温、高温和特高温)主要集中在福州城逡逑市中心地带,而以绿色和浅绿色所代表的“低温区”(低温、较低温和次中温)主要.逡逑分布在山体和城市郊区,市区温度明显高于郊区,城市热岛效应显著,且晋安区北逡逑部以宦溪镇、寿山乡为代表的乡镇分布大片林地,在城区北部新店镇建成区形成一逡逑-19-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宏博;李丽光;赵梓淇;蔡福;武晋雯;许申来;姜鹏;;基于TM/ETM~+数据的沈阳市各区城市热岛特征[J];生态学杂志;2015年01期

2 李柏延;任志远;李瑞宗;王昀琛;;西安市地表温度反演及城市热岛强度定量化研究[J];资源科学;2014年12期

3 宋宜昊;贾宝全;姜楠;;基于定量遥感的石家庄市域热环境变化分析[J];干旱区研究;2014年06期

4 李昕瑜;杜培军;阿里木·赛买提;;南京市地表参数变化与热岛效应时空分析[J];国土资源遥感;2014年02期

5 邹春城;张友水;黄欢欢;;福州市城市不透水面景观指数与城市热环境关系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4年03期

6 乔治;田光进;;北京市热环境时空分异与区划[J];遥感学报;2014年03期

7 屈创;马金辉;夏燕秋;田菲;;基于MODIS数据的石羊河流域地表温度空间分布[J];干旱区地理;2014年01期

8 唐菲;徐涵秋;;城市不透水面与地表温度定量关系的遥感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3年06期

9 徐永明;刘勇洪;;基于TM影像的北京市热环境及其与不透水面的关系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3年04期

10 王浩;卢善龙;吴炳方;李晓松;;不透水面遥感提取及应用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13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鹏龙;基于遥感的近20年银川市热力景观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2 孟宪磊;不透水面、植被、水体与城市热岛关系的多尺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450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7450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e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