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应对气候变化科技资源监测与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7 18:58
【摘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科技资源监测和评价研究,可以了解我国及世界主要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水平,对开展科技合作过程中合作伙伴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我国科技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全球创新网络中去,从而提高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的创新效率和质量,进而推动提升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创新能力,乃至我国的综合科技竞争力。 本文基于产出视角,选取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产出的论文和专利,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科技资源监测和评价的研究对象,构建应对气候变化关键领域科技资源的监测方法和模型,研究科技应对气候变化关键领域的国际合作研发状况、特征及演变趋势,选取二氧化碳排放统计、风能2个技术领域进行科技资源监测实证研究,从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两个方面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主要国家在关键领域的科技实力进行评估。 研究表明,科技应对气候变化不同领域的研发特征不同,每个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都涉及不同的学科;我国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在国际科研合作中的影响力不足,科研产出的数量较多,但质量水平有待提高;我国是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实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在某些领域的科技实力与德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接近。针对我国的科技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出重点开展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科技工作,培养一流人才、建立一流机构,成为“南南”科技合作的“核心”,成为“南北”科技合作的“桥梁”4条发展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467
【图文】:

网络图,合作网络,论文,圆心


图 5.3 论文国家合作网络环状布局是合作网络算法中的一种,是在圆心放置一个或一组节点并在同周上按顺序布局其余节点的布局方法[41]。通过环形布局可以较为清楚的反氧化碳排放统计监测研究国家合作网络中节点(论文数量)的规模和密集程助识别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及国家间的合作强度。本文利用环形布局算法绘制二氧化碳排放统计监测研究国家合作网络图谱,如图 5.3 所示。为让结果更,选取论文总量大于 40 的 34 个主要国家进行分析,绘制二氧化碳排放统计研究国家合作网络。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研究领域的国家合作特点可以概“一核多中心”,美国在合作网络中成为核心,是大多数国家的第一合作国进一步证明了其在这一领域的领导地位,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兰是这一领域除美国外的主要中心国家,为该领域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虽然在论文总量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论文的国际合作程度不高,居于合络的外围,我国论文的第一合作国是美国,加强与主要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合

共现,二氧化碳排放,论文主题,统计监测


图 5.4 论文主题共现网络为让结果更清晰,选取出现频次大于 60 的主题进行分析,绘制二氧化碳排放统计监测研究主题共现网络,为了排除极值的干扰,分析时不包含CARBON-DIOXIDE 和 CO2。从图 5.4 中可以比较明显的看出,该领域的研究主题分为 3 类。第 1 类包括 DIOXIDE、TEMPERATURE、MODEL、ATMOSPHERICCO2、PRESSURE、GROWTH、CLIMATE-CHANGE、CLIMATE 等,研究方向是二氧化碳的作用机理及对气候的影响;第 2 类包括 SURGERY、CHILDRENEXPOSURE、HEALTH 等,研究方向是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第 3 类包括 KINETICS、OXIDATION、DEGRADATION、MIXTURES 等,研究方向是二氧化碳的处理方法。涉及第 1 类主题的论文最多,涉及第 2、3 类主题的论文较少,从图 5.4 可以看出,第 2、3 类主题都与第 1 类主题有较强关联,说明这两类主题是由第 1 类主题延伸出的。5.2 二氧化碳排放统计技术研发资源监测分析

专利,总量,主要国家,发展中国家


图 5.6 主要国家专利总量排名变化情况.6 可以看出,2003-2012 年间,美国一直是二氧化碳排放的国家,引导了该领域的技术研发。日本专利总量排名下 2 位下滑到 2012 年的第 7 位。中国专利数量的增长趋势日本,仅次于美国,位列世界第 2,且在专利数量上逐渐在专利总量 top10 国家中,只有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研发的重要力量和发展中国家在该技术领域的代表。论文不同,但是美国一直居于论文和专利总量排名的首位,可位。氧化碳排放统计监测国际技术合作网络,分析主要国家在用,结果如图 5.7 所示,国家以中文标识。西班牙法国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霞;孙成权;吴新年;;国内外科技评估工作窥见[J];图书与情报;2005年06期

2 唐健辉;叶鹰;;3G通讯技术之专利计量分析[J];图书与情报;2009年06期

3 赵蓉英;雷将;;中国“985”高校科研竞争力的计量评价研究——以材料科学和工程学为例[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贺德馨;;中国风能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1年06期

5 章穗;张梅;迟国泰;;基于熵权法的科学技术评价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10年01期

6 陈达;张玮;;风能利用和研究综述[J];节能技术;2007年04期

7 倪健;;论大科学时代的国际科技合作[J];技术经济;2006年06期

8 顾俊杰;戴昌钧;;科技评估的国际经验分析与借鉴[J];科技与经济;2007年04期

9 邵传芳;科研绩效指标排名对高校的影响及有待改进之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年10期

10 谈毅 ,仝允桓;中国科技评价体系的特点、模式及发展[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05期



本文编号:27454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7454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4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