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印度尼西亚区域气候变动与中国夏季降水异常的联系

发布时间:2020-07-08 06:31
【摘要】:利用1979-2011年的NCEP再分析月平均资料、CMAP月平均降水资料和中国160站降水资料,采用小波分析、EOF分析、合成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印度尼西亚地区的气候变动特征以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印度尼西亚地区夏季降水存在弱的减少趋势和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同时还存在4-6年的周期变化。印度尼西亚地区夏季降水与我国同期夏季降水存在密切联系。当印度尼西亚区域的夏季降水异常偏多(少)时,广东、广西及湖南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异常偏少(多),而甘肃、宁夏、陕西南部以及四川北部交界处降水异常偏多(少),自南至北呈“+—+”异常分布,其与异常OLR的“—十—”的分布一致。异常的大气视热源以及水汽通量散度均表现出该型分布。印度尼西亚地区的异常非绝热强迫可导致大气环流产生响应,通过东南—西北向的局地经圈环流使我国华南地区下沉辐散运动改变,导致降水异常,并进一步影响到陕甘宁川交界地区的上升运动异常,导致该地区降水亦发生显著异常。2、非ENSO事件控制期印度尼西亚地区夏季降水EOF展开第一空间模态呈关于西北东南向对角线的反对称分布。对应的时间系数表现出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主要周期为8-10年和1990年代中后期的2-3年。非ENSO事件控制期印度尼西亚地区非绝热加热异常加强,有利于辐合上升运动加强,导致降水异常增多,而热带西太平洋地区的非绝热加热异常减弱,则不利于该地区降水的形成。印度尼西亚区域的异常加热强迫导致的强烈辐合有利于热带西太平洋地区的辐散加强,大气通过对这种辐散运动的Gill型响应,在南海西太平洋地区产生反气旋性环流。此异常反气旋环流西北侧的西南气流与来自中纬度的西北气流交汇辐合于长江流域。同时来自热带西太平洋的水汽沿着异常反气旋型环流外围向中国南方输送,并在两湖地区形成水汽通量辐合中心,导致了长江中游地区异常降水的产生。3、1998年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与印度尼西亚地区的非绝热加热异常存在密切联系。1998年夏季,印度尼西亚地区为非绝热加热正异常区,而其东北侧海域的非绝热加热为负异常或较小的正异常,由此形成了西南-东北向的异常加热梯度,使得印度尼西亚地区大气受到异常加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而在热带西太平洋地区则为低层辐散,高层辐合,形成了西南-东北向垂直环流圈。热带西太平洋地区的低层异常辐散气流可作为异常涡度源,强迫出位于南海中国地区的反气旋性环流。同时来自印度尼西亚北侧的扰动能量在南海地区辐合,有利于南海地区这一异常反气旋环流的维持。南海地区异常反气旋环流西北侧的西南气流,携带大量热带西太平洋及南海地区的水汽,输送到我国南方地区,并与控制中国东北地区的气旋性环流西南侧的西北气流交汇辐合于长江流域,有利于降水重大异常事件的产生。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426.6;P467
【图文】:

功率谱,夏季降水,区域平均,滑动平均值


因印度尼西亚地区夏季降水的区域平均值与全区夏季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故可用逡逑夏季降水的区域平均值的变化表征全区降水变化。由此,区域平均的夏季降水曲线显示,逡逑在1979-2011年期间,全区夏季降水存在弱的下降趋势和明思的年代际变化(图3.1a)。与逡逑此同时,该地区的夏季降水还表现出4 ̄6年周期变化,且在1990年代波动频率略强,出现逡逑了邋3^年的周期变化。但在2000年后,波动频率稍减且波幅较小(图3.比)。逡逑^逦,逦.逦,逦,逦,逦「逦扣0逦1邋犯5逦1990逦19邋巧逦扣00逦2005逦2010逡逑1980逦1985逦1990逦1995逦2000逦2005逦2010逦Time邋(year)逡逑图3.1邋a.邋1979-2011年印度尼西亚区域夏季降水区域平均值距平年(代)变化特征逡逑(单位:mm/d:实线为夏季降水距干值;长虚线为其线性趋势;点线为其五点滑动平均值);逡逑b.邋1979-2011年印度尼西亚区域夏季降水区域平均值的小波功率谱逡逑(阴影部分通过0.05显著性t检验,点状区表示边界作用明显的"cor)逡逑3.3印度尼西亚区域夏季降水与中国同期夏季降水的联系逡逑为探讨印度尼西亚区域气候变动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场分布,大气加热,夏季降水异常,阴影区


(单位:W/m2;阴影区为通过0.1显著性t检验)逡逑降水和OLR的异常与大气加热异常存在密切的联系。这里计算了异常年份的大气视热逡逑源<0,>的合成差值,其水平分布(图3.4)与OLR异常差值场分布结构非常相似。印度尼逡逑西亚地区降水异常偏多时,水汽凝结,释放大量潜热,全区为视热源正异常区,且大值中逡逑也位于东部地区(125巧,(f),与OL民低值中必基本重合。与此同时,我国华南地区降水逡逑偏少,为视热源负值中如,而在其西北侧为一弱的正值中屯、,H个异常值中也呈东南西北逡逑向的4‘+邋—+"经向分布。逡逑10N邋.逦藻^邋唆二逡逑2qsF^邋??逡逑70E逦80E逦90E逦100E邋110E邋120E邋130E邋140E邋150E逡逑图3.4印度尼西亚区域夏季降水异常年份视热源<Q,>合成差值分布逡逑(单位:W/m2;阴影区为通过0.1显著性t检验)逡逑17逡逑

场分布,视热源,夏季降水异常,阴影区


2邋W言邋'巧巧導y}B-皆■:;:;::之贪逡逑70E逦80E逦90E逦100E邋110E邋120E邋130E邋140E邋150E逡逑图3.3印度尼西亚区域夏季降水异常年份的OLR合成差值分布逡逑(单位:W/m2;阴影区为通过0.1显著性t检验)逡逑降水和OLR的异常与大气加热异常存在密切的联系。这里计算了异常年份的大气视热逡逑源<0,>的合成差值,其水平分布(图3.4)与OLR异常差值场分布结构非常相似。印度尼逡逑西亚地区降水异常偏多时,水汽凝结,释放大量潜热,全区为视热源正异常区,且大值中逡逑也位于东部地区(125巧,(f),与OL民低值中必基本重合。与此同时,我国华南地区降水逡逑偏少,为视热源负值中如,而在其西北侧为一弱的正值中屯、,H个异常值中也呈东南西北逡逑向的4‘+邋—+"经向分布。逡逑10N邋.逦藻^邋唆二逡逑2qsF^邋??逡逑70E逦80E逦90E逦100E邋110E邋120E邋130E邋140E邋150E逡逑图3.4印度尼西亚区域夏季降水异常年份视热源<Q,>合成差值分布逡逑(单位:W/m2;阴影区为通过0.1显著性t检验)逡逑17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袁媛;李崇银;;热带印度洋偶极子与ENSO事件关系的年代际变化[J];科学通报;2008年12期

2 王黎娟,何金海,管兆勇;苏门答腊地区对流活动及其与南海夏季风建立的关系[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黄荣辉,徐予红,王鹏飞,周连童;1998年夏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特征及其成因探讨[J];气候与环境研究;1998年04期

4 周天军,宇如聪,李薇,张学洪;20世纪印度洋气候变率特征[J];气象学报;2001年03期

5 高辉;王永光;;ENSO对中国夏季降水可预测性变化的研究[J];气象学报;2007年01期

6 金U_华;何金海;陈隆勋;祝从文;;Impact of Ocean-Continent Distribution over Southern Asia on the Formation of Summer Monsoon[J];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2006年01期

7 何金海,朱乾根;T_(BB)资料揭示的亚澳季风区季节转换及亚洲夏季风建立的特征[J];热带气象学报;1996年01期

8 侯俊;管兆勇;;Clima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rontogenesis and Related Circulations over East China in June and July[J];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2013年02期

9 黄荣辉;关于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进展[J];中国基础科学;2001年08期



本文编号:27462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7462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5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