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不同云微物理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7.21”北京特大暴雨模拟的对比试验

发布时间:2020-07-10 17:04
【摘要】:本文利用高分辨率中尺度模式WRFV3.5.1版本,通过改变17种云微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对2012年7月21日-22日北京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对比试验,评估各组试验对“7.21”北京特大暴雨过程的模拟能力,并讨论各方案模拟差异的原因。在挑选出最优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的基础上,比较KF、BMJ、GD、SAS这四种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降水模拟的影响,研究各方案对流激发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各基本物理量的差异以及对流降水和层云降水对降水模拟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不同量级降水的模拟效果各有优势。NSSL 1-momlfo方案对中雨和大暴雨两个等级降水的模拟效果最好,降水中心值最接近实况;Eta (Ferrier)和Kessler方案分别对大雨和暴雨等级降水的模拟效果最好。总体上,能够较好地模拟出本次特大暴雨过程的方案依次为NSSL 1-mom、NSSL 1-momlfo和Milbrandt 2-mom方案,而WDM6方案的模拟效果最差。云中水成物演变特征表明,模拟较好的方案中液态水、云冰和霰的含量较多且随时间演变与地面降水强度的变化相一致。另外,模拟较好的方案中冰相粒子多,过冷水的范围大且含量高,有利于各相态粒子相互转化,促进冰相过程发展,致使降水量增多。集合平均的结果可以产生较稳定的预报结果,降低方案成员的不确定性。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强降水中心的模拟有着重要影响,KF方案的模拟效果较好,暴雨雨带位置与实况接近,强度也吻合。BMJ方案夸大了强降水区的范围和强度。而GD方案和SAS方案模拟效果较差,基本没有模拟出强降水中心,大暴雨雨带分布零散,TS评分较低。各方案的初始对流激发状态以及时间演变过程显著不同,预报对流激发的时间也不同。总体上,KF方案能较好地模拟对流的触发,在强降水发生时,大暴雨上空有强上升运动,水汽条件较好。同时,KF方案和BMJ方案的深对流区降水效率较高,而SAS方案基本均为层云区域,无法模拟出强降水中心。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458.1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格利;林万涛;曹艳华;;用WRF模式中不同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华南一次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和性能分析[J];大气科学;2014年03期

2 李刚;王铁;谭言科;冯文田;白涛;;WRF3.0参数化敏感性及集合预报试验[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3 黄海波;陈春艳;朱雯娜;;WRF模式不同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及水平分辨率对降水预报效果的影响[J];气象科技;2011年05期

4 林文实;孟金平;蒙伟光;樊琦;李江南;;华北暴雪的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的比较模拟[J];气象科学;2009年02期

5 陈茂钦;徐海明;刘蕾;丁治英;;WRF3.1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两例暴雨的集合预报试验及可预报性分析[J];气象科学;2012年03期

6 李兴良,陈德辉,沈学顺;不同垂直坐标系对垂直速度计算的影响[J];热带气象学报;2005年03期

7 邓华;薛纪善;徐海明;何金海;;GRAPES中尺度模式中不同对流参数化方案模拟对流激发的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08年04期

8 伍华平;束炯;顾莹;胡少立;;暴雨模拟中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的对比试验[J];热带气象学报;2009年02期

9 廖镜彪;王雪梅;夏北成;王体健;王志铭;;WRF模式中微物理和积云参数化方案的对比试验[J];热带气象学报;2012年04期

10 楼小凤,胡志晋,王鹏云,周秀骥;中尺度模式云降水物理方案介绍[J];应用气象学报;2003年S1期



本文编号:27492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7492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d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