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MJO对东亚夏季风降水及爆发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7-10 20:07
【摘要】:本文利用站点降水资料、美国气候预测中心(CPC)的MJO指数和NCEP/DOE AMIP-Ⅱ再分析资料,研究了热带印度洋MJO对东亚夏季风降水和爆发的影响及可能机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热带印度洋MJO对夏半年(特别是4-6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有显著影响:热带印度洋MJO偏强(偏弱)时,同期以及滞后1-2候时该地区降水偏多(偏少)。(2)热带印度洋MJO处在不同位相时,大尺度背景场有明显的差别:热带印度洋MJO偏强(偏弱)时,同期以及滞后1-2候时MJO活跃对流中心位于热带印度洋(西太平洋),西太平洋副热带地区表现为反气旋性(气旋性)环流异常,孟加拉湾为气旋性(反气旋性)环流异常,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异常上升(下沉)运动,水汽辐合增强(减弱);伴随MJO的东传,水汽输送异常来源有所变化。(3)热带印度洋MJO通过激发Gill型响应和Rossby波列,对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产生影响:热带印度洋MJO偏强(偏弱)时,西太平洋东风(西风)异常、热带印度洋西风(东风)异常、东亚地区局地Hadley环流和Walker环流的异常有利于相应地区反气旋性和气旋性环流异常的出现,输送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汽偏多(少);中国东南部地区中低层位势高度场出现“东高西低”(“西高东低”)的异常形势,造成东亚-西太平洋地区向西(东)的气压梯度异常,异常南(北)风出现,也有利(不利)于低纬地区的水汽输送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汽输送和位势高度的异常还会引起垂直运动异常,共同影响该地区降水。(4)热带印度洋MJO在春末夏初的强度与南海夏季风建立早晚呈现显著负相关,孟加拉湾低涡可能发挥着“桥梁”作用。季节内扰动对南海夏季风的季节变化的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非线性动力作用上,通过季节内时间尺度的西风扰动动量水平输送通量的辐合或辐散来影响季风的季节变化。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426.6
【图文】:

代表站,时段


-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代表站图

等值线图,雨带,等值线,风向角


好的一致性。当华南地区的南风在6月上旬达到最强后,当地降水有所减少,逡逑雨带向北推进,于6月中下旬抵达江淮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风发展到一定逡逑程度时,梅雨结束,雨带北移至华北、东北地区(图4.1)。逡逑华南地区降水从3月初(13候左右)起稳定超过4邋mm/d,3月下旬(第16逡逑候1^后)达到6邋mm/d,雨带开始建立,缓慢向南北扩展;6月份降水强度达到最逡逑大,其中也超过8邋mm/d;该雨带稳定一段时间后,于南海夏季风建立前南压(第逡逑%候左右,4mm等降水量线显示该雨带突然与热带雨带相连)。热带地区的雨逡逑带则相对独立。赤道附近地区,12月-1月降水中也维持在5°S-10°S附近,降水逡逑强度普遍达到8mm/d,降水中必超过12邋mm/d;邋3月上旬开始,降水强度有所减逡逑31逡逑

南海夏季风爆发,标准化处理,夏季风爆发,实线


其与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的相关系数可通过a=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逡逑验(相关系数为0.3909)。逡逑如图4.3所示,1993/1994年前后,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发生了显著的年代逡逑际变化(1979-1993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晚;1994-2008年,南海夏季风爆发逡逑偏早),春末夏初的热带印度洋MJO强度亦发生相应的变化。0.5个标准差衡逡逑量夏季风爆发偏早(偏晚),夏季风爆发偏早的9年(1979、1986、1994、1995、逡逑1996、2000、2001、2002、2008邋)中,只有邋2邋年(2000、2008邋年)MJO邋偏弱;逡逑夏季风爆发偏晚的邋9邋年(1981、1982、1%5、1987、1%9、1991、1993、1999、逡逑2005)中,只有1年(2005年)MJO偏强。而0.5个标准差衡量MJO偏强(偏逡逑弱),MJO邋偏强的邋9邋年(1%4、1%6、1%8、1994、1995、1996、2002、2003、逡逑2004)中,只有2年(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杨辉,李崇银;江淮流域夏季严重旱涝与大气季节内振荡(英)[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3年04期

2 孙国武,陈葆德;青藏高原大气低频振荡与低涡群发性的研究[J];大气科学;1994年01期

3 汤绪;钱维宏;孙国武;;东亚副热带夏季风研究进展及相关问题[J];高原气象;2008年S1期

4 孙国武;信飞;陈伯民;何金海;;低频天气图预报方法[J];高原气象;2008年S1期

5 李栋梁;邵鹏程;王慧;陈练;;中国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北边缘带研究进展[J];高原气象;2013年01期

6 迟道才;王琦;张旭东;沈亚西;;基于谐波分析的降水量预测模型研究[J];节水灌溉;2011年10期

7 王斌;;认识和预报亚洲季风气候:前沿突破点和展望[J];气象学报;2008年05期

8 李崇银;潘静;田华;杨辉;;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与大气季节内振荡[J];气象;2012年01期

9 何志学,贺懿华,熊秋芬,王丽,杨景勋;1998年夏季热带内外大气低频振荡特征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04年01期



本文编号:27493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7493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a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