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乌鲁木齐市不同功能区降雪、积雪理化特性分布规律及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1 08:55
【摘要】:新疆地处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但是年降雪量有逐年上升趋势,降雪有利于缓解这一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降雪和积雪是新疆宝贵的水资源。本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以2013年1月和2014年1月降雪和积雪为研究对象,分析乌鲁木齐市降雪、积雪中污染物浓度与空间分布,并根据有关标准评价其污染程度,为合理利用降雪与积雪提供参考依据。对乌鲁木齐市不同采样点、不同功能区降雪、积雪进行采样及检测。根据《水和废水检测分析方法(第4版)》确定水质监测指标(包括:p H、电导率、浊度、色度、总硬度、钙硬度、氯化物浓度、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DO、COD、BOD5、挥发酚),对降雪与积雪进行14项理化指标的分析。结合SPSS17.0、Excel2003、SigmaPlot10.0等软件处理与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的积雪相关理化特征:2013年1月和2014年1月各采样点积雪样品pH值呈现出弱碱性和碱性。乌鲁木齐市积雪中pH值的范围为7.15~9.98,电导率值的范围为0.47~4.74μS/cm,浊度的范围为0.42~3.60NTU,色度的范围为5~30度,总硬度的范围为28.63~175.42mg/L,钙硬度的范围为7.80~68.19mg/L,氯化物浓度的范围为8.42~43.52mg/L,氨氮浓度的范围为0.13~0.65mg/L,硝酸盐氮0.81~1.67mg/L,亚硝酸盐氮浓度范围为0.33~0.87mg/L,DO浓度范围为7.29~9.60mg/L,COD浓度范围为11.62~45.75mg/L,BOD5浓度范围为4.68~7.76mg/L,挥发酚浓度范围为0.001~0.074mg/L。(2)乌鲁木齐的降雪相关理化特征:降雪pH范围为6.83~7.27,未出现酸性降雪。降雪电导率值的范围为0.35~2.13μS/cm,浊度的范围为0.35~1.60NTU,色度的范围为3.00~10.00度,总硬度的范围为17.95~63.58mg/L,钙硬度的范围为17.95~63.58mg/L,氯化物浓度的范围为4.44~14.74mg/L,氨氮浓度的范围为0.11~0.32mg/L,硝酸盐氮浓度的范围为0.48~0.86mg/L,亚硝酸盐氮浓度的范围为0.26~0.43mg/L,DO浓度的范围为7.01~8.39mg/L,COD浓度的范围为8.88~24.08mg/L,BOD5浓度的范围为3.91~5.89mg/L,挥发酚浓度的范围为0.03~0.05mg/L。(3)乌鲁木齐的降雪与积雪理化特性的变化与比较:10个相同采样点采集的降雪与积雪水质物理化学指标浓度进行比较得出积雪中指标积雪的化学特性与降雪相比发生了变化,结果表明挥发酚之外的水质指标浓度均高于降雪。可以看出降雪与积雪中污染物含量高低可能与其暴露时间长短以及周边环境有关,积雪较降雪暴露时间较长易于各种污染物的吸附聚集。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426.63
【图文】:

采样点,样品


采样点分布

积雪,不同时期,采样点,出现在


图 3-1 可知,2013 年 1 月积雪样品 pH 值范围为 7.15~9.98,平均值为 8.4积雪样品 pH 值范围为 7.53~9.70,平均值为 8.48。2013 年 1 月和 2014 年点积雪样品 pH 值峰巅分别出现在 1 号、16 号、17 号、18 号、19 号采样 号、12 号、19 号采样点,最高值出现在 1 号采样点,最低值出现在 13 号采明,2013 年 1 月和 2014 年 1 月各采样点积雪样品 pH 值呈现出弱碱性和

空间分布,积雪,浊度,色度


图 3-2 积雪电导率、浊度与色度在不同采样点中的分布Fig.3-2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sampling points of conductivity, turbidity and colority in snow cover3.2.2 积雪部分化学特性的空间分布由图 3-3(A)和 3-3(B)可知,总硬度平均浓度为 93.50(28.63~175.42)mg/L,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疆;陈学刚;任泉;张克磊;;乌鲁木齐市能源结构调整对冬季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J];干旱区研究;2015年01期

2 朱倩;;污水放置时间对BOD_5测定结果的影响[J];石化技术;2014年04期

3 刘章文;陈仁升;宋耀选;;寒区灌丛与积雪关系研究进展[J];冰川冻土;2014年06期

4 孙燕华;黄晓东;王玮;冯琦胜;李红星;梁天刚;;2003-2010年青藏高原积雪及雪水当量的时空变化[J];冰川冻土;2014年06期

5 郑新倩;李新建;杨帆;桑长青;谷然;;1961-2010年乌鲁木齐降水变化特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年11期

6 杨忠敏;;水环境中有毒污染物种类综述[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4年02期

7 刘景月;;乌鲁木齐市城市道路雨水利用可行性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4年05期

8 李东;杨兆萍;时卉;栾福明;王昭国;;乌鲁木齐市旅游气候与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J];干旱区研究;2014年03期

9 陈东景;于庆东;肖建红;;节水型社会建设前后的山东省水资源使用效率变化及其收敛性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年04期

10 宋欢欢;姜春明;宇万太;;沈阳市区降水中氮素的组成及季节变化[J];生态学杂志;2014年03期



本文编号:27641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7641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c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