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城市雨水花园水文水质效果及其受降雨分布影响

发布时间:2020-08-20 16:52
【摘要】:本文针对建造的两个不同类型雨水花园设施开展了实地监测和模拟分析研究。首先,连续4个月监测了两个雨水花园的出入流过程,分析了其对雨水径流的削减效果;其次,对几次降雨进行取样和水质检测,研究了雨水花园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再根据实测数据模拟了研究区在不同降雨情况下的径流削减效果;最后预测了雨水花园在不同地区降雨特征对设计方法引起的误差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西侧入渗型雨水花园,回填土为当地土壤,蓄水层设计深度为0.2m,在监测期间发生了 10次溢流,径流削减率均值为64.0%,径流系数均值为0.644,均方差为0.022;东侧排水型雨水花园,回填土为(粉)砂壤土,蓄水层设计深度为0.3m,且底部铺设土工膜和穿孔管,在监测期间发生了 2次溢流,径流削减率均值为100.0%,径流系数均值为0.545,均方差为0.021。总体看来,东侧排水型雨水花园径流削减效果较好。(2)水质监测结果显示,东西雨水花园对硝氮的去除率均值为11.3%和67.6%,对氨氮的去除率均值分别为88.9%和59.9%,对总磷的去除率均值为-62.1%和53.9%。总体看来,西侧入渗型雨水花园污染物去除率效果较好。(3)针对目前设计方法采用平均雨强可能引起的误差,同一降雨标准下用平均分布法和正态分布法的蓄水层设计深度计算结果基本一致,不同重现期下最大绝对差值仅为1cm;历时相同,重现期为5a、20a和50a时使用平均分布法计算的径流削减率分布为82.5%、65.1%和57.5%,使用正态分布法计算的径流削减率比平均分布法大,但相对差别仅为2.3%~6.9%。重现期为50a,标准设计深度时的径流削减率仍能达到57.2%~65.1%,可见雨水花园水文效果较好。(4)针对我国不同地区降雨差别很大的情况,对我国部分省会城市采用平均雨强引起的误差进行了分析。利用IDF法计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省会城市的平均雨强,再分别用平均分布法和正态分布法计算得雨水花园设计深度范围为3.2cm~140cm和6cm~139cm,绝对差值最大仅为2.8cm,新疆、西藏、甘肃等干旱地区的设计深度小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中建议的蓄水层深度。使用两种方法计算的径流削减率相对差别与地区雨强成正相关,相对差别最大值为海南的21.7%。径流削减率与入渗率呈正相关,K=0.1m/d时径流削减率变化范围为22.7%~100%,K=1.5m/d时径流削减率变化范围为29.9%~100%,K=8m/d时径流削减率变化范围为61.8%~100%,三种情况下径流削减率最低的情况都发生在平均雨强最大的海南,新疆、西藏等干旱地区径流削减率高达100%。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992;X52;P426.6
【图文】:

城市雨洪,水循环系统,概念,体系


WSUD(Water邋Sensitive邋Urban邋Design)是澳大利亚在19世纪90年代末针对传统排水系逡逑统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旨在通过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整体分析方法来减少对自然水循环逡逑的负面影响,保护水生态系统健康。WSUD体系水循环系统如图1-1。逡逑(岕)逡逑I邋M-k邋I逡逑Vy逦vv逡逑,^逦水循环逡逑!逡逑^污水处《逡逑(中水a用]逦^NB逡逑图1-1邋WSUD体系水循环系统[u】逡逑在对城市雨洪资源的管理与调控方面,低影响开发措施是一个相对新兴的概念。低影逡逑响开发措施最早由位于美国马里兰州的普润丝?乔治县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旨在通过分逡逑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来达到对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的控制,使开发地区尽量接近逡逑于自然的水文循环。当时研究发现,这项措施能够减少75%?80%的地面雨水径流,并且能逡逑够有效去除70%左右的径流污染物。低影响开发措施设施主要包含:生态植草沟、下凹式逡逑绿地、雨水花园、绿色屋顶、雨水湿地、透水铺装等。与传统的雨洪调控措施相比,低影逡逑响开发措施是通过将一系列措施布置在整片区域,是从源头上对径流进行调控,此外,低逡逑影响开发措施可将具备径流调控功能的土地景观纳入雨洪调控系统中

技术路线图,花园,雨水,水文


_逦逦逡逑水花园出入流量,从而得知两个雨水花园实际径流削减效果;在降雨期间收集水样通过水逡逑质监测得到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并利用出入流量和污染物浓度变化过程计算出污逡逑染物去除效果。逡逑(2)根据研宄区雨水花园的自然条件(土壤、降雨等)计算出更大规模雨水花园的逡逑水文效果:即根据研究区雨水花园测得土壤入渗率、径流系数等自然条件,用两种不同计逡逑算方法求出雨水花园所需的蓄水层设计深度,比较两者差异性,并探宄在该设计深度下,逡逑用两种计算过程模拟入渗型雨水花园在遇到更大强度降雨时的径流削减效果。逡逑(3)探究并比较使用两种方法推算的入渗型雨水花园水文效果差异性:用不同暴雨逡逑设计方法计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省会城市降雨过程及雨水花园设计深度,比较两种方逡逑法推算的径流削减率差异性;针对我国土壤条件差异,探宄入渗率对LID设施水文效果的逡逑影响。逡逑1.4.2技术路线逡逑城市雨水花园水文水质效果及其受降雨分布的影响逡逑

示意图,自动气象站


"邋!!邋1逡逑图3-2双环法试验示意图逡逑同时,我们在几次降雨期间选定几个参照物,观察并记录一定时间段内参照物水面下逡逑降情况,与参照物的初始水面作对比,将一定时间段内水深变化值与间隔时间作商得渗透逡逑系数。逡逑3.1.2降雨资料的获取逡逑在扬州大学江阳路南校区工程馆西侧安装HOBO邋U30-NRC自动气象站,可以得到以逡逑下参数(均为每10分钟记一次):雨量(单位:mm)、压力(单位:mbar)、温度(单位:°C)、逡逑风速(单位:m/s)、太阳福射(单位:W/m2)等。逡逑研究区两个雨水花园之间空地上安装了邋Onset邋HOBO邋RG3-M自计式雨量筒,便于于气逡逑象站降雨数据进行校对。逡逑pKi逡逑1逡逑图3-3邋HOBOU30-NRC自动气象站逦图3-4邋Onset邋HOBO邋RG3-M自计式雨量筒逡逑3.1.3流量数据的获取逡逑降雨来临前,在东(西)雨水花园的出入流堰处放置HOBO邋U20水位计,测堰前(后)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文博;;加强城市雨水排水基础建设及内涝解决措施探讨[J];智能城市;2019年04期

2 ;发达国家如何利用城市雨水[J];给水排水动态;2005年05期

3 樊骁;陆维行;;城市雨水的资源化[J];地理教育;2006年05期

4 刘平;;城市雨水收集模式与处理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年04期

5 张婷;;加强城市雨水排水基础建设及内涝解决措施[J];四川建材;2017年03期

6 曾平;;城市雨水收集模式与处理技术研究[J];建设科技;2016年08期

7 傅华;;浅谈城市雨水的综合利用[J];新西部(理论版);2015年04期

8 杨建中;;浅谈城市雨水综合利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年16期

9 赵俊;;我国城市雨水综合利用的研究[J];给水排水;2015年S1期

10 刘严琼;;城市雨水花园施工技术与植物配置[J];花卉;201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琳;;浅谈县域城市雨水排涝规划的编制[A];2017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7年

2 谭海樵;曾兵;;城市雨水的统筹与共享[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谭海樵;薛丽芳;齐跃明;;基于水文区位指数的城市雨水管理初探[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4 李海燕;李明怡;李小雪;;城市雨水人工渗透利用模式选择决策支持系统设计[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5 章宏亮;汪志荣;张建丰;;城市雨水回灌技术研究与进展[A];水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及作用——全国第三届水问题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苏红梅;;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沈庞勇;;关于建设城市雨水调蓄隧道几个问题的探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防水排水专业委员会第十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年

8 徐尚玲;李海燕;;浅谈屋顶绿化和城市雨水回用技术[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2年

9 朱峻峰;郭继奋;陈红萍;李文辉;韩龙;;雨水资源在缓解中小城市水危机的作用研究[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资源应用研究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孙传生;李涛;李春华;田立生;;长春市城市雨洪资源利用探讨[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涛;浅析城市雨水综合利用[N];江苏经济报;2019年

2 润泽 编译;更完善的城市雨水管理系统[N];中国花卉报;2018年

3 孙玉松;地表径流减控有效管控城市雨水[N];黄河报;2018年

4 李明亮;城市雨水排不易留更难[N];中国环境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平原;把城市雨水变成资源[N];太原日报;2011年

6 刘若鸿;徐州利用城市雨水空间有多大[N];徐州日报;2008年

7 王蓬博;我国城市雨水的收集与利用[N];人民长江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隋明梅;进一步引导和规范 城市雨水的收集与利用[N];经济日报;2006年

9 王蓬博;我国城市雨水的收集与利用[N];中国建设报;2005年

10 管克江;德国城市雨水处理有讲究[N];黄河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苗展堂;微循环理念下的城市雨水生态系统规划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2 王通;城市规划视角下的中国城市雨水内涝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赵瑞华;城市雨水蓄积净化材料[D];天津大学;2010年

4 汉京超;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特征及排水系统模拟优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正宵;城市雨水花园水文水质效果及其受降雨分布影响[D];扬州大学;2019年

2 赵瑞垠;城市雨水管网系统脆弱性评价及脆弱管段判定[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

3 秦亦楠;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雨水公园景观设计[D];湖南工业大学;2018年

4 周洋;南方丘陵城市雨水生态网络规划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5 刘雅慧;城市高位花坛径流削减与污染净化技术研究[D];沈阳大学;2018年

6 沈璐;基于城市雨水管理的景观途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

7 孟瑶瑶;低影响开发城市雨水管理模拟[D];中国矿业大学;2017年

8 江燕;低影响开发城市雨水管理辅助决策系统构建[D];中国矿业大学;2017年

9 董岩;天津市城市雨水管理思路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10 黎靖;我国城市雨水排放费制度的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982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7982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2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