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中国区域积温带演变趋势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0 17:48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日益增强,由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气候变化已经对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国工业化起步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会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本文通过1961-2010年气象站点数据的研究,揭示我国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气候的区域变化,在探讨区域气候模式对当代温度模拟能力的基础上,研究了IPCC提出的A1B情景下中国在21世纪中期积温带的可能演变趋势,为我国工农业部门制定相应气候变化适应性政策提供参考,本文开展了如下工作:(1)通过对中国1961-2010年气温距平值以及五个十年的距平值进行计算发现:1961-1990这三十年,气温变化比较缓慢,上世纪90年代后,气温迅速增加,增温幅度自西北向东南依次减小。根据五个十年段积温等值线分布图来看,8000℃等值线北移趋势明显,4500℃等值线向西北方向移动,3400℃与1600℃等值线有向海拔较高处移动的趋势。将≥10℃积温与农作物相联系发现,热带作物种植范围有向东北方向扩张的趋势,全国水稻种植区有可能向西北方向扩张,种植制度也可能因此而改变,冬小麦的种植可能向高纬演进。(2)通过对≥10℃积温天数和≥10℃积温与海拔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两者均与海拔高度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10℃积温天数更能准确表达积温带的区划。选用克里金插值法更能准确的对空间区域进行插值。对比滑动的三个三十年积温带区划图发现,1961-1990与1971-2000积温带变化幅度较小,仅在小范围内发生移动,移动趋势不明显,而1981-2010年积温带明显北移,北移程度最大的是亚热带北界和暖温带北界,中温带寒温带范围明显缩小。(3)区域气候模式能很好地模拟出积温带的空间分布。在A1B情景下我国积温带总体格局并未发生很大变化,但有些积温带却出现一定程度的北移,21世纪中期,温度增加比较大的区域可能是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和中国的华北平原一带。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423
【图文】:

等值线图,气温,等值线,气候


Figl:The邋temperature邋contour邋in邋January逦Fig2:The邋temperature邋contour邋in邋July逡逑气候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点,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参与,人类在时时刻刻改逡逑变着气候,同时,区域的气候及其气候的变化也在影响着人类的各个方面,而气逡逑候的变化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目前对于我国的气候,大家更关注的是我逡逑国的气温是否在上升,上升的速率是否要快于全球平均速率,气候变化是否会对逡逑我国的农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产生影响,那么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气温的逡逑变化是否会对我国重要的自然分界线产生什么影响?逡逑3.2数据资料来源逡逑站点数据来源子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网1961-2010年的历史气候数据集,逡逑并选取了在时间上比较完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的715个站点。文中》lor的累积逡逑积温计算方法采用魏凤英的5日滑动平均法算得。图3中的DEM数据来自于美逡逑

气象站,年平均气温,海拔高度,空间分布


站点数据来源子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网1961-2010年的历史气候数据集,逡逑并选取了在时间上比较完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的715个站点。文中》lor的累积逡逑积温计算方法采用魏凤英的5日滑动平均法算得。图3中的DEM数据来自于美逡逑国地质勘探局USGS(The邋U.S.邋geological邋survey)全球30S数字高程模型。逡逑14逡逑

年平均气温,时间划分


图4:邋1961-2010年我国年平均气温距0变化逡逑Fig4:Changes邋in邋temperature邋anomaly邋in邋1961-2010逡逑根据图4,我国年平均气温的距平变化可以明显看出,我国的气候确实出现逡逑了变暖的趋势,允其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气候变暖的趋势非常明显,但逡逑是不清楚的是,我国全国气温分区域变化与全国变化是否相同。为此,本文将逡逑1961-2010年这50年的时间划分为两段。1961-1990年气温的距平值变化并不显逡逑著,因此,将时间划分为1961-1990和1991-2010年,并且将两个时间段的多年逡逑的平均气温做差值处理。逡逑16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荣环,孙孟梅,张丽娟,肖同玉;黑龙江省热量资源及积温带的生新划分[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7年03期

2 郑建星,邹秋菊;佳木斯市积温带北移速度的估算[J];黑龙江气象;1999年01期

3 文明;黄勇;邱美娟;;浅谈黑龙江省积温变化的研究[J];黑龙江气象;2012年01期

4 王秋菊;张玉龙;刘峰;王连敏;李明贤;;黑龙江省水稻品种跨积温区种植的产量和品质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05期

5 宋天元;孙彦坤;;黑龙江省积温带变化对农业影响研究进展[J];黑龙江气象;2014年02期

6 贾杨;高庆玲;;积温变化对黑龙江省农作物结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8期

7 徐田军;董志强;高娇;陈传晓;焦浏;解振兴;;聚糠萘水剂对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玉米籽粒灌浆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02期

8 闫平;杨明;王萍;纪仰慧;;基于GIS的黑龙江省积温带精细划分[J];黑龙江气象;2009年01期

9 ;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积温区划[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10 邹秋菊,刘天玲;佳木斯地区热量条件变化规律及积温带北移的分析[J];黑龙江气象;2005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涛 周涧;抢墒整地 调整品种 抢夺积温 抢播快种[N];齐齐哈尔日报;2010年

2 田虎元;种果树要全方位防冻[N];山西科技报;2003年

3 本报通讯员 刘晶 记者 袁长焕;黑龙江:重划积温带 只为仓廪实[N];中国气象报;2014年

4 ;龙单13(饲用品种)[N];农民日报;2004年

5 李涛 周涧;专家谈如何克服气候对备耕影响[N];黑龙江经济报;2010年

6 张桂英 张斯文;面对春寒 黑龙江杜绝越区种植[N];农资导报;2010年

7 齐智杰 记者 薛婧;惠农兴农强农措施落实处[N];黑龙江日报;2008年

8 记者 刘伟林;黑龙江抗涝保春播工作扎实推进[N];农民日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黄春英;尽量“早熟” 适时调种 严防越区[N];黑龙江日报;2013年

10 ;合丰42[N];农民日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高娇;不同积温带春玉米氮素代谢特征差异及化学调控[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2 陈传晓;不同积温带春玉米碳代谢机理及化学调控效应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3 徐田军;低温对东北春玉米衰老和籽粒灌浆的影响及其化学调控[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4 王小燕;中国区域积温带演变趋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982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7982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e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