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湖南地区雨凇的数值模拟及预报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6 10:18
  冰冻天气引起的电线覆冰灾害对湖南地区的影响十分严重。本文利用了19972016年的地面观测资料以及垂直探空资料对我国雨凇时空分布及湖南地区雨凇空间分布、年际变化、月变化及垂直结构进行了分析。利用统计出的湖南地区适宜雨凇发生时的个气象要素阈值将Ramer算法参数化进行改进,基于WRF模式分别对2011年1月15日及2015年1月2729日两个典型个例中的液水含量、温度场、水成物及降水强度等气象要素进行模拟及分析,利用原始的Ramer方案与改进后的方案模拟结果进行对比,还将对AFWA算法与改进后的Ramer算法进行对比。具体结论如下:(1)我国雨凇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及其湖南、江西等地,且雨凇多发生在冬季和早春时期(12月年3月),其中1月发生雨凇最多。湖南南部的雨凇天气的发生日数明显多于湖南北部,在19972007年湖南省发生雨凇日数很少且趋于平缓,而在2008年雨凇发生日数迅速增加后,逐年处于波动状态。湖南省的雨凇月变化与全国雨凇月变化几乎一致,1月最多,其次是2月及12月。适... 

【文章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湖南地区雨凇的数值模拟及预报方法研究


模拟区域设置WRF是由美国NCAR开发的新一代非静力平衡、高分辨率、完全可压缩的中尺度预报模式和资料同化系统,在研究和业务预报领域应用广泛[56]

算法流程图,次数,雨凇,计算方法


10图 2.2 AFWA 算法流程图2.2.7 TS 评分计算方法TS 评分计算方法:根据《中短期天气预报质量检验办法》[59],本次雨凇预报的 TS 评分的计算为:TS 评分: TS = (2-4)漏报率: PO = (2-5)空报率: F R = (2-6)式中,NA 为预报正确次数、NB 为空报次数、NC 为漏报次数。

分布图,雨凇,日数,年平均


第三章 中国及湖南省雨凇的时空分布及气象阈值分析3.1 中国雨凇时空分布从 1997~2016 年全国雨凇年平均日数分布图(图 3.1)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雨凇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及其湖南、江西等地(102°E~120°E,23°N~32°N),其余则零星分布在山东、湖北、新疆等地。贵州、湖南、江西以及云南东部地区雨凇日数普遍在 1d(天)以上,要明显高于中国北方地区(0.5d 以下),且四川峨眉山、贵州威宁、湖南南岳这四个高海拔站点出现的雨凇次数最多,均在 20d 以上这与王遵雅等学者利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至本世纪初的数据所得结果基本一致[16,17]。这似乎表明高海拔可能是利于冰冻出现的重要条件之一,然而我们分析了冰冻日数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并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存在,而且高冰冻日数并未大面积地出现在所有高山或高原站,暗示它与海拔高度之间并非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它还受空气湿度、气温、所在地点的坡度坡向等因素的影响[1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次冻雨过程云物理特征的数值模拟[J]. 刘香娥,高茜,何晖,李杰,李兴宇,贾星灿.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7(02)
[2]基于常规气象资料的小时标准冰厚模型及验证[J]. 邓芳萍,康丽莉,姜瑜君,初金良,刘岩.  应用气象学报. 2017(02)
[3]2008年1月贵州冻雨的数值模拟和层结结构分析[J]. 张昕,高守亭,王瑾.  高原气象. 2015(02)
[4]江西省冻雨垂直温度层结分析及预报[J]. 郑婧,许爱华,许彬.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04)
[5]湖南电网严重冰灾天气成因分析[J]. 马晶昊,李国平,杨令,刘甜甜.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2(04)
[6]我国冬季冻雨和冰粒天气的形成机制及预报着眼点[J]. 漆梁波.  气象. 2012(07)
[7]河北省雾凇和雨凇气候特征及气象条件分析[J]. 顾光芹,田国强,梁秀慧,仝美然.  气象. 2012(05)
[8]2008年1月南方一次冰冻天气中冻雨区的层结和云物理特征[J]. 陶玥,史月琴,刘卫国.  大气科学. 2012(03)
[9]2008年初南方冻雨云物理过程的模拟研究[J]. 黎惠金,李江南,林文实,蒙伟光,肖辉,王安宇.  高原气象. 2011(04)
[10]中国冰冻日数的气候及变化特征分析[J]. 王遵娅.  大气科学. 2011(03)

博士论文
[1]电线积冰形成机理研究:观测和模拟[D]. 周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高压电线积冰过程的气象条件分析及模拟研究[D]. 胡艳楠.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0009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0009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d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