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4-6月不同尺度江淮流域温带气旋活动特征及差异

发布时间:2021-01-26 14:26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WMF)提供的1986-2015年ERA-Interim逐6h再分析资料,基于改进的温带气旋客观识别方法,统计了近30年4-6月影响江淮流域的温带气旋过程数据集,并对发展气旋进行尺度分类,进而研究影响江淮流域的不同尺度(中间尺度:4deg.lat.≤d≤10deg.lat.;较大尺度:d≥11deg.lat.)温带气旋的气候特征,分析有利于不同尺度气旋增强的环流配置及动力因子,提取典型个例,比较不同尺度气旋的动力过程差异,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影响江淮流域的温带气旋发展率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较大空间尺度气旋则为显著上升趋势,中间尺度气旋发展率变化趋势则几乎不变。较大尺度气旋源地集中分布在湖北湖南交界,而中间尺度气旋则位于安徽等江淮东部区域,各尺度气旋源地分布在整层大气非绝热加热项的大值区内。气旋初生阶段,江淮流域存在风速切变线,淮北地区风速小于淮南地区的风速,江淮上空对流层低层位势高度为负距平,中高层为正距平,为浅薄低压系统。不论何种尺度气旋,都存在东移和东北移路径,但较大尺度气旋东北移路径比例较大。(2)基于近30年4-6月不同尺度江淮发展气旋数... 

【文章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4-6月不同尺度江淮流域温带气旋活动特征及差异


图2.1江淮地区所选站点分布图??

气旋,发展率,过程识别,历史天气图


展气旋与不发展气旋)频次都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二项式回归可以发现,发展气旋频??数趋势儿乎不变,而总气旋趋势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形式,表明总气旋频数呈现先减少??后增多的趋势;而气旋发展率为发展气旋与总气旋频次之比(图3.1b),气旋的发展率??也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而其变化趋势则是先增加后减少。进-步分析气旋频次与发展??率的年际年代际变化规律(图略),发现气旋频次与发展率没有固定的变化周期。??由于未发展气旋所经历的时间不到一天,历时较短,所以对于气旋源地及移动特征??的讨论仅考虑发展气旋。??20「 ̄ ̄|?一总??I?a?一发展??I?-?_多项式(总)??16?-?一?■■多项式(发展)?■??I柄翻:??Q?I?I?I?III?II?I?II??1986?1989?1992?1995?1998?2001?2004?2007?2010?2013??100?r—卜一发展率?J??b?_多项式(发展率)\??■?■??3〇?*?I?ill?通1?I?垂?■??1986?1989?1992?1995?1998?2001?2004?2007?2010?2013??图3.1?4-6月发生频次(a)与发展率(b,单位:%)以及二项式回归??为检验气旋过程识别的准确性,利用历史天气图资料,随机挑选5年对发展气旋过??程进行检验(表3.1),由下表可知,对于影响江淮流域温带气旋的识别和追踪的准确率??12??

频数图,气旋,频数,尺度


展气旋与不发展气旋)频次都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二项式回归可以发现,发展气旋频??数趋势儿乎不变,而总气旋趋势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形式,表明总气旋频数呈现先减少??后增多的趋势;而气旋发展率为发展气旋与总气旋频次之比(图3.1b),气旋的发展率??也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而其变化趋势则是先增加后减少。进-步分析气旋频次与发展??率的年际年代际变化规律(图略),发现气旋频次与发展率没有固定的变化周期。??由于未发展气旋所经历的时间不到一天,历时较短,所以对于气旋源地及移动特征??的讨论仅考虑发展气旋。??20「 ̄ ̄|?一总??I?a?一发展??I?-?_多项式(总)??16?-?一?■■多项式(发展)?■??I柄翻:??Q?I?I?I?III?II?I?II??1986?1989?1992?1995?1998?2001?2004?2007?2010?2013??100?r—卜一发展率?J??b?_多项式(发展率)\??■?■??3〇?*?I?ill?通1?I?垂?■??1986?1989?1992?1995?1998?2001?2004?2007?2010?2013??图3.1?4-6月发生频次(a)与发展率(b,单位:%)以及二项式回归??为检验气旋过程识别的准确性,利用历史天气图资料,随机挑选5年对发展气旋过??程进行检验(表3.1),由下表可知,对于影响江淮流域温带气旋的识别和追踪的准确率??1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Multi-scale Cyclone Activity in the Changjiang River–Huaihe River Valleys during Spring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Rainfall Anomalies[J]. Yujing QIN,Chuhan LU,Liping LI.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7(02)
[2]春季影响中国北方地区的蒙古气旋及其背景环流[J]. 黄鑫,布和朝鲁,谢作威,巩远发.  大气科学. 2016(03)
[3]1980—2012年春末夏初江淮气旋活动的气候特征及其年际、年代际变化[J]. 王艳玲,管兆勇,金大超,柯丹.  大气科学学报. 2015(03)
[4]2015年6月1日江汉平原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J]. 汪小康,廖移山.  暴雨灾害. 2015(02)
[5]一次引发强降水的东北冷涡的演变机理及能量特征研究[J]. 傅慎明,孙建华,张敬萍,李崴.  气象. 2015(05)
[6]气旋客观判别方法在两次江淮气旋过程中的应用[J]. 孙泓川,魏建苏,李超.  大气科学学报. 2015(01)
[7]中国近海温带气旋的时空变化特征[J]. 秦听,魏立新.  海洋学报. 2015(01)
[8]Q矢量、螺旋度、位涡及位涡反演在台风暴雨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 岳彩军.  暴雨灾害. 2014(03)
[9]梅雨锋江淮气旋发展机制及其与暴雨的关系[J]. 徐娟,周春雨,高天赤.  科技通报. 2013(05)
[10]一次梅雨锋上中尺度气旋波引发的特大暴雨过程分析[J]. 张家国,黄小彦,周金莲,韩芳蓉.  气象学报. 2013(02)



本文编号:30012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0012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1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