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贵州铜仁一次罕见暴雪过程分析

发布时间:2022-02-09 18:29
  该文利用常规探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8年12月29—30日铜仁市暴雪过程的环流形势特征与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过程发生在高空南支槽、多波动槽东移、700 hPa西南暖湿急流输送及850 hPa东北回流冷垫的环流背景下,表现出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积雪深的特征;强降雪阶段对流层低层有来自孟加拉湾的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湿层厚度增强,且有较强的水汽辐合;700 hPa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及对流层中低层较强的垂直风切变有利于暴雪天气的发生;强降雪时刻暴雪区800 hPa以上位于高层冷平流、低层暖平流的叠加区域,为不稳定大气;此次降雪具有对流性和持续性特征,雷达反射率回波云团具有列车效应。 

【文章来源】: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0,44(06)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贵州铜仁一次罕见暴雪过程分析


29日20时—30日14时及铜仁市雪深图(a)及松桃降雨量时序图(b)

系统配置,单位,冷空气,湿气


综上所述,此次暴雪为南支型。500 hPa稳定的环流背景是此次暴雪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700 hPa西南急流的加强北抬为暴雪提供了有利的水汽输送条件;850 hPa东北回流不断地补充冷空气南下;冷空气南下在近地面层形成浅薄冷垫,有利于暖湿气流的抬升。2.2 水汽条件

水汽,通量,阴影,铜仁


暴雪的发生需要充足的水汽供应条件。此次暴雪过程在对流层低层有持续强烈的水汽输送与辐合。降雪期间850 hPa贵州均为东北气流,由此推断水汽的主要来源应该是700 hPa以上,因此分析700 hPa和500 hPa的水汽通量和风场。12月28日20时—29日08时(图略),四川东部有暖切变维持,29日20时(图3),铜仁市上空700 hPa高度上,暖切变减弱消散,在广西西北—贵州东南一带有水汽通道建立,对应西南急流不断增强,将孟加拉湾水汽不断输送至铜仁市,此时水汽通量中心值为12~20 g·cm-1·hPa-1·s-1,急流轴上最大西南风速增强至20 m·s-1,铜仁市风速达14 m·s-1,铜仁市处于水汽通道梯度区,500 hPa高度上,铜仁市位于南支槽前,槽前西南气流将孟加拉湾的水汽源源不断的输送至铜仁市,风速增至26~28 m·s-1,水汽通量中心值也为24 g·cm-1·hPa-1·s-1;30日02时(图略),700 hPa的四川东部风速为1~2 m·s-1,切变消失,急流南压,铜仁市上空风速减小至16 m·s-1,水汽通量中心值减小至8~16 g·cm-1·hPa-1·s-1,铜仁市风速减小至16 m·s-1,500 hPa上的西南急流维持,波动槽移至四川东部,水汽通量值略减小,中心值为20 g·cm-1·hPa-1·s-1,可以看出随着水汽的减少,降雪增加;30日14时(图略)以后,700 hPa西南急流减弱且向东南移动,铜仁市逐渐转为偏西风,水汽通量值减小,500 hPa波动槽移至省西北部边缘,西南急流增强急流轴南下至贵州省东南部,铜仁市风速增至32 m·s-1,水汽通量值急剧减小至4~12 g·cm-1·hPa-1·s-1,降雪随之减弱。从铜仁市水汽通量散度的剖面图和相对湿度的时序图上来看,降雪发生前,对流层中层水汽辐合,对流层低层水汽辐散,且相对湿度厚度小;降雪发生时,29日20时(图4),对流层中层为水汽辐散,水汽辐合中心降低,800~600 hPa为水汽辐合区,水汽辐合中心在700 hPa附近,最大值为20 g·cm-2·hPa-1·s-1,位于铜仁市东部,且相对湿度厚度(图5)逐渐增加至400 hPa附近,说明此时大气中水汽含量充足,中低层强辐合,高层强辐散的抽吸作用利于大范围降雪的产生;30日02时水汽辐合高度不变,强度略减弱,水汽辐合中心仍处于铜仁市东部,相对湿度厚度持续增加,湿层深厚也是铜仁市东部降雪较西部区县大的原因之一;直至30日14时(图略),铜仁市上空整层为水汽辐散,且相对湿度急速减弱,降雪过程随之结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8年初豫南特大暴雪过程的特征与成因分析[J]. 崔慧慧,苏爱芳.  暴雨灾害. 2019(02)
[2]2018年初安徽省两次罕见大暴雪过程的对比分析[J]. 姚晨,杨祖祥,朱月佳,叶金印.  暴雨灾害. 2018(05)
[3]遵义市冬末初春两次寒潮降雪天气过程对比分析[J]. 肖蕾,唐海,张云秋,谢和林.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18(03)
[4]天津地区一次回流降雪过程结构特征及发生机理分析[J]. 何群英,孙一昕.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01)
[5]贵州强降雪天气过程环流形势分析[J]. 曾维.  贵州气象. 2012(06)
[6]贵州近44a降雪天气形势及物理量诊断分析[J]. 宋丹,胡跃文,刘丽萍.  气象科学. 2008(S1)
[7]回流暴雪过程的诊断分析和数值试验[J]. 张迎新,侯瑞钦,张守保.  气象. 2007(09)



本文编号:36174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6174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8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