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光镊研究rpoS RNA自抑制茎环

发布时间:2020-04-05 20:12
【摘要】: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动态变化是一切生命现象的物质基础。在分子水平上对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进行研究,阐释生命现象的本质,对人类认知世界与自身都有重大意义。本论文系统地调研光镊技术研究单分子的不同实验方案,并针对多种分子生物学体系进行研究,在前人基础上提出本研究的目的和实验方法。取得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建立高精度、高稳定的光镊拉伸单分子实验装置。光镊对位移及外力的测量精度与系统的稳定性决定了适合研究的体系。为了提高原光镊系统的稳定性,本研究采取引入探测光以提高测量精度;利用对粘底微球的图像识别,实现反馈补偿系统漂移等多项措施,创造优良的系统稳定性。为顺利完成单分子测量,我们发展了单分子样品的制备、分子偶联等技术。2.研究rpoS RNA自抑制茎环结构。本文利用光镊对rpoS RNA的自抑制茎环进行拉伸得到了稳定重复的RNA“力-伸展”曲线。通过对RNA“力-伸展”曲线的分析,得到rpoS RNA自抑制茎环结构被打开的动力学过程,证实其three-way-junction结构,计算了RNA关键核心部分的自由能。实验发现镁离子明显提高了自抑制茎环核心部分的结合强度,由此推测镁离子会促使RNA结构变得更加紧密并改变茎环的空间取向。这一结构变化客观上拉近了D1和D2茎环之间的距离,方便Hfq蛋白帮助sRNA结合在SD区域上,从而解除基因表达的自抑制。3.研究GSK、Syntelin抑制CENP-E行走机理。光镊研究CENP-E行走的动力学特性,发现其平均运动速度低于kinesin-1蛋白,行走一段距离后会“休息”片刻。实验结果表明GSK阻断了CENP-E行走时ATP水解为ADP的过程,从而实现对CENP-E行走的抑制。依据实验现象,我们推测Syntelin是通过阻碍CENP-E·ADP从微管上解离,从而抑制了CENP-E运动。4.研究CENP-T与CENP-W蛋白间相互作用强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将CENP-T或CENP-W连接在DNA手柄一端,再通过手柄另一端偶联在微球上的方案。通过这一策略我们测量了CENP-T/W之间的断裂力,直接从单分子水平上研究磷酸化对CENP-T/W蛋白结合强度的影响。5.为了实现对流动细胞的动态相位成像,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像素的相位成像方法。通过动态加载不同波矢的平面波采集物体的傅里叶频谱,借助逆傅里叶变换对物体的振幅与相位分布进行重构。实验测试了二值化相位分布与连续相位分布,均得到良好的重构效果。本文建立了高精度、高稳定性的光镊研究生物单分子力学特性实验平台,并通过一系列生物物理交叉问题的研究证实了这一平台在生命科学领域的价值。研究取得的结果在生命科学基本问题、医学应用等方面都具有一定贡献,为使用光镊进行深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图文】:

示意图,微针,光镊,示意图


1.1.2微针-光镊法逡逑2008年Bustamante等人在研究核糖体时使用了微针-光镊实验方法_,方逡逑法如图1-2邋(a)所示。待研宄的分子处于被微针固定的微球与光镊捕获的微球逡逑之间,这种方案能在样品室较深的位置进行实验,避免了样品室底面引起的偏逡逑差。而且该方法对于微球的固定比粘连在样品室底面更加牢固,是目前单分子逡逑光镊领域中常用的做法。逡逑1.1.3双光镊与多光镊法逡逑双光镊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单分子研宄策略。如图1-2邋(b)所示,待研究分逡逑子两端的微球使用两束独立的光镊进行捕获,分子上的外力通过控制其中一个逡逑光阱的位置来完成。双光镊系统中实验区域不仅距离样品室底面较远,同时样逡逑品室(或微针)机械漂移不会对实验带来影响,两个光镊的位置都只与物镜有逡逑关,因此无论是拉伸还是恒力模式^16],都能很好地驾驭。逡逑⑷■逦(b)逦smw逡逑PI逦yU一逡逑W :

示意图,单分子,通量,光镊


(a)图为微纳加工的单分子光镊示意图。(b)图为高通量单分子光镊进行DNA逡逑拉伸的示意与实验图像。逡逑nSWAT进行DNA拉伸如图1-3邋(b)所示,先向样品室中输入中间偶联有逡逑DNA的微球样品溶液,很多微球被阵列光阱捕获。然后通入缓冲液,清洗掉中逡逑间没有连接DNA的单个微球与样品残余液体,最后通过移动光阱阵列的位置逡逑拉伸微球间的DNA分子。这种光镊设备一次可以同时进行几十到上百个分子逡逑的拉伸,补充了传统单分子光镊中一次只能对一个分子拉伸的不足;nSWAT的逡逑功率低,能量利用非常高效;特别是这种芯片式的光镊不存在机械漂移,非常逡逑稳定,该仪器也容易和荧光显微技术等相结合。逡逑1.1.5荧光光镊逡逑荧光成像是生命科学研宄中常用的手段,荧光与光镊的结合使得研宄中,,逡逑在获得分子力谱的同时也能得到荧光标记分子的位置信息[22_24]。Ishii等人结合逡逑?邋光镊、全内反射焚光显微镜(Total邋Interna丨邋Reflection邋Fluorescence邋Microscope,逡逑TIRF)与荧光显微镜研宄了肌球蛋白沿肌动蛋白运动的精细过程[25]。光镊与逡逑4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7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一凡;;光镊的发展——追寻光的力量[J];内燃机与配件;2018年06期

2 周瑞雪;王海燕;朱德斌;胡小文;邢晓波;;光镊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新进展[J];激光生物学报;2017年04期

3 王晓峰;;光镊技术40年[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9年06期

4 葛剑徽;;光镊技术的原理及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年02期

5 李刚;齐跃峰;毕卫红;;光镊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J];光学与光电技术;2006年05期

6 李银妹;龚雷;李迪;刘伟伟;钟敏成;周金华;王自强;姚q;;光镊技术的研究现况[J];中国激光;2015年01期

7 朱杰;孙润广;;激光光镊技术在单细胞、单分子科学中的应用研究[J];激光杂志;2005年06期

8 刘炳辉;陈淑清;王扬;;基于光镊技术的微细加工[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年06期

9 陈君;;激光光镊技术及其应用[J];现代物理知识;2007年02期

10 Nan LI;Xun-min ZHU;Wen-qiang LI;Zhen-hai FU;Meng-zhu HU;Hui-zhu HU;;真空光镊技术综述(英文)[J];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201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银妹;;光镊技术的研究及生物学应用进展[A];第八届全国激光生物学学术会议暨《激光生物学》创刊十周年庆祝会会议指南及论文摘要[C];2002年

2 李勤;周妍煌;李婧方;胡晓明;;阵列光镊技术在细胞分选中的应用[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3 叶安培;张勇;马宏飞;熊宇乐;;拉曼光镊技术及其在单细胞研究中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液体和软物质物理学术会议程序册及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吴建光;陈晨;朱敏生;李银妹;;光镊技术研究小鼠细胞膜力学特性[A];中国遗传学会第十届全国激光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窦红星;朱艳英;沈军锋;郝雪娟;;光镊技术在生物细胞及生物大分子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任煜轩;吴建光;陈漫;李银妹;;时分复用多光阱刚度的蒙特卡罗模拟[A];中国遗传学会第十届全国激光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姚新程;李兆霖;郭荭莲;程丙英;张道中;;球差对光作用力影响的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现代生物物理技术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8 朱艳英;魏勇;高秋娟;;纳米光镊技术的发展与应用[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孙淦云;章燕;龙勉;;光镊技术热运动方法直接测量二维正反应率[A];2008年全国生物流变学与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魏海明;钱玉峰;田志刚;;激光光镊技术测量NKG2D分子与其抗体的结合强度[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吴长锋;光镊技术成功捕获活体动物细胞[N];科技日报;2013年

2 通讯员 裘桂英 胡胜友 记者 刘纯友;纳米光镊技术跻身国际前沿[N];安徽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呼新尧;光镊研究rpoS RNA自抑制茎环[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2 江敏;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镊的微纳颗粒操控技术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3 张聿全;新型动态光镊技术及应用研究[D];南开大学;2015年

4 龚錾;纳米光镊系统的研制及微小力学量的测量[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5 雷铭;光学微操纵技术及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7年

6 霍鑫;激光光刀光镊耦合微束系统的设计及相关器件的研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张建隆;碳纳米管的自组装及其光镊操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8 梁佩博;复用型单光纤光镊技术及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5年

9 降雨强;激光的生物学效应[D];山西大学;2004年

10 朱艳英;光镊技术及其在光驱动微机械马达的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婷;三维结构涡旋光势阱的产生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2 陈德良;光镊技术及应用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3 田洁;光镊技术在光子晶体领域应用中的探索[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4 宋华东;基于光镊技术的离体红细胞弹性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7年

5 李泽;特殊光束光镊技术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2年

6 苏晨光;单分子力谱光镊测试系统的自动化操控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7 张馨予;光镊光阱力仿真实验界面及单模光纤光镊技术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8 袁明瑞;基于金微环谐振器的表面等离子体光镊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9 李智云;可调双光纤锥形光镊对球形颗粒捕获操控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10 张睿;涡旋光束的光力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154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6154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4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