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夹心平板技术在海洋细菌资源挖掘中的初步应用及三株新菌的分类鉴定

发布时间:2020-04-08 04:58
【摘要】:宏基因组和单细胞测序方法不仅可以检测到环境中未培养微生物所含有的未知基因,而且可以发现这些未培养微生物潜在的重要代谢功能和生态位;但是,这些以基因或基因组为基础的技术不能对培养物进行全面仔细的研究,获得菌株的纯培养仍然是非常必要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己开发出多种未培养细菌的培养方法,但对细菌的纯培养中仍有许多困难亟待解决,如分离效率的下降,优势菌群对其他物种的影响,细菌细胞间信息的交流对生长的影响分离过程中所涉及的高端仪器的使用问题等。本文以实验室常用的培养基和可培养细菌为基础,结合自然界中细菌个体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的现象,设计了夹心平板技术,并且通过对海洋细菌的多样性研究对本方法进行了初步的验证。夹心平板技术中,夹心培养基共分为上、中、下三层;下层为实验室常用的2216E培养基,上层为改良的1/10 2216E培养基,中间用可培养细菌作为夹心菌株;通过对夹心菌株的涂布面积,夹心菌株的处理方式,上层培养基琼脂的浓度等方面的优化,最终确定夹心菌株在下层培养基表面涂布区域的直径约为70mm,上层培养基的琼脂浓度为4%(w/v),并且直接将上层培养基倾倒在夹心菌株表面。采用夹心平板法对威海近海沉积物中的细菌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S25、S63、S69和S70在其夹心菌株的作用下可以使表面细菌的多样性增加,而S08、S09、S12、S38和S39组在其夹心菌株的作用下可以使表面细菌的多样性降低;在属水平,各实验组中优势菌群丰度变化较为明显的是Psychrobacter、Ruegeria、、Microbulbifer、Aequorivita和Bacillus五个属;在潜在新物种方面,各组在夹心菌株的作用下均可以增加新菌的比例,尤以S08、S25、S38、S39、S69 和 S70 组最为明显,并且Flavbbacteriaceaae、Moraxellaceae、Rhldobacteraceae、Halomonadaceae和Phyllobacteriacea 等科的潜在新物种在各组之见差异性较为明显;通过纯培养,共得到481株菌,分布于Actinoba和Pria、Bacteroidetes、Firmicutes和Prottobacter 4 4个门中,其中共有149株潜在新物种,新种124株,新属新种24株,新科新种1株;并且,通过对分离菌株的筛选和验证,得到17株具有生长依赖现象的菌株。此外,本文对三株新菌进行了多相分类。菌株M1309~T分离于威海海参养殖池沉积物,为革兰氏阴性菌,杆状且具有滑动性;生长温度范围16-42℃,最适生长温度为37℃;生长pH范围为6.5-8.0,最适pH为7.0-7.5;生长盐度范围为 2.0-6.5%(w/v)NaCl,最适盐度为 2.0-3.0%(w/v)NaCl;根据 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菌株M1309bT属于Winogradskgella属,与其最相似的物种为Winogradskyella porferorum JCM 12885~T,相似度为95.5%;通过对菌株M1309~T的化学特征分析,发现其呼吸醌型只有一种为MK-6,主要脂肪酸种类为iso-C_(15:0)、iso-C_(15:1) G和iso-C_(17:0) 3-OH,主要极性脂为PE、两种AL和三种未知的脂肪酸L;基因组DNA含量为36.1mol%;根据表型的特异性和系统发育的差异性,认为菌株M1309~T为Wnogradskye为 属的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Winogradskyella tangerina;模式菌株为 M1309~T(=KCTC 52896~T= MCCC 1K03310~T)。菌株ELS1360-T分离自内蒙古湖泊沉积物,为革兰氏阴性菌、兼性好氧、运动形式为滑动、菌体为杆状、菌落为粉红色;在不含NaCl的R2A培养基上,温度为33℃,pH为6.5-7.0时生长最佳;根据16S rRNA基因序列,菌株ELS1360~T与菌株Hymenobacter luteus JCM 30328~T和Hymenobacterlatericoloratus JCM 30327~T最为相似,相似度分别为96.9%和96.8%,与Hymenobacter属的其他成员的相似度均在90.3-96.7%之间;通过发育树分析菌株ELS1360~T属于Hymenobacter属,并且与菌株Hymenobacterluteus JCM 30328~T和Hymenobacte lericoloratul JCM 30327~T聚在一枝;呼吸醌型为MK-7;主要脂肪酸为iso-C_(15:0),Summed feature 3和C_(16:1)ω5c;主要极性脂为PE、APL和未知的脂肪酸L;基因组DNA的G+C为57.1mol%;通过系统发育、表型、基因型和化学分类学分析,认为菌株ELS1360~T是Hymenobacte是属的一个新物种,并命名为Hymenobacter sediminis;模式菌株为ELS1360~T(=KCTC62449~T=MCCC 1H00319~T)。菌株N24~T分离自西安温泉水,为革兰氏阴性菌、具有滑动性、杆状(宽约0.4-0.8μm,长约1.8-7.8μm);最适生长温度为33℃,最适生长pH为7.0;可以产生胞外多糖;通过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菌株N24~T在Chitinophagaceae科中形成单独的一枝,最相似的属为Flavisobacter、Cnuella、Niveitalea、Flavitalea、Flaviaiaturariibacter和Niatella,16S rRNA基因的相似度为91.7-93.9%;主要脂肪酸种类为iso-C_(15:0)(31.8%)、iso-C_(17:0) 3-OH(16.1%)和iso-C15:1 G(12.9%);极性脂成分为PE、两种AL和六种未知的脂肪酸L;呼吸醌型为MK-7;基因组DNA的G+C含量为49.3mol%;通过系统发育、表型、基因型和化学分类学分析,认为菌株N24~T是Chitinophagaceae科的一个新属新种,并命名为Paracnuella aquatica;模式菌株为N24~T(=KCTC62083~T=MCCC 1H00301~T)。
【图文】:

共培养,依赖型,培养菌


养皿底部铺一层1.5%琼脂的固体培养基,之后,倾倒含有潜在助长菌(生长状逡逑况较好)的0.4%琼脂软培养基,铺上带有滤膜的聚丙烯环后,在滤膜上倾倒含逡逑有潜在依赖型菌株(生长状况较差)的软琼脂培养基(如图1-1所示),培养后逡逑观察表面菌落的生长状况[64];利用此技术筛选到了逦sp.邋BL157和逡逑Klebsiella邋pneumoniae邋BL175,Bactewides邋fragilis邋BL539邋和邋Sutterella邋sp.邋BL252逡逑等多组具有助长作用的细菌。逡逑_邋.一逡逑图1邋一1单菌落共培养装置示意图逡逑Fig邋1—1邋Schematic邋diagram邋of邋single邋colony邋co-culture邋device逡逑共培养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易培养的细菌菌株对难培养或生长逡逑依赖型细菌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目前开发出的共培养技术及筛选生逡逑长依赖型菌株的方法的应用的前提基本是先获得难培养菌株的纯培养物,之后再逡逑用易培养菌株刺激其生长,并不能直接用于从环境样品中分离未培养、难培养或逡逑生长依赖型菌株;此外,共培养技术仍不太成熟,需要进一步的开发。逡逑1.3立题依据逡逑任何一种细菌都必须先在体外培养,然后才能全面研究其生理生化特征,才逡逑5逡逑

示意图,表层污染,示意图,培养基


图2-1夹心平板表层污染示意图逡逑atic邋diagram邋of邋sandwich邋plate邋surface邋co下层培养基表面的涂布面积逡逑养基表面的涂布区域直径设置约为40、,上层1/10邋2216E培养基冷却到50°C左覆盖一层玻璃纸或滤纸逡逑后,在表面覆盖一层玻璃纸或者滤纸片积大,操作时尽量使两者与培养基表面层培养基从滤纸片或玻璃纸的中心开始察,每组实验设置10个平行,重复3培养基混合后再倾倒上层培养基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9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峥;;平板技术与有效教学的整合[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5年01期

2 范广民;;自制免疫组化显色平板技术[J];实用医学杂志;2006年07期

3 ;平板技术争锋[J];电子与电脑;2011年06期

4 孙红娜;数字平板展现全能风采[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3年37期

5 陈洁;;巧用现代平板技术 推动科学教学创新[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年08期

6 刘晓军;杨树欣;;数字平板技术成就了能量减影[J];中国医学装备;2006年05期

7 朱弋,张卫东,杨舒波,王斌;GE-Revolution数字平板技术在心血管介入设备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3年S1期

8 ;新产品[J];集成电路应用;2007年09期

9 姜良存;;教学平板技术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生态的作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年15期

10 ;显示器企盼平板技术[J];每周电脑报;199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程亮;;浅谈移动DR床边临床应用的好处[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徐杰;毕正宏;江营生;王鸣鹏;;动态平板数字化多功能X光机AXIOM Luminos DRF临床应用初探[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瑜斌;林鹏;邓爱英;庄铁诚;;稀释平板技术应用于红树林区土壤微生物数量研究的方法学改进[A];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第五届微生物生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功能化DR与数字平板技术[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全国医疗器械应用技术评价暨医学影像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喻海涛;高清平板技术引发彩电业新变局[N];中国质量报;2004年

2 魏晨;康佳平板技术锋芒尽显CES展[N];国际商报;2009年

3 记者 徐明天 实习生 阮长安;深企打破平板技术国外垄断[N];深圳商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徐淼;平板技术下跑道 3D电视挑大梁[N];中国贸易报;2011年

5 岳文;平板技术“成全”全能办公[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6 国家平板工程显示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陈向真;平板技术日益成熟 替代产品待完善[N];中国电子报;2008年

7 扬名;康佳打开平板技术新魔方[N];科技日报;2006年

8 电脑报评测中心 周一;揭开平板技术热点之谜[N];电脑报;2012年

9 日立数字映像中国有限公司企画本部本部长 卫旭东;平板技术趋势:超薄、节能、高清、数字多能[N];中国电子报;2008年

10 厦华电子公司总工程师 苏钟人;平板技术引发整机新一轮洗牌[N];中国电子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冲;夹心平板技术在海洋细菌资源挖掘中的初步应用及三株新菌的分类鉴定[D];山东大学;2019年

2 王海綦;运用平板技术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说话练习的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3 吴江超;新疆断裂带泉水微生物多样性[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189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6189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b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