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微生物协同加速吡啶喹啉的降解

发布时间:2020-04-08 09:49
【摘要】:本课题选取两种含氮杂环化合物吡啶和喹啉作为研究底物。吡啶和喹啉同属于难降解有机化合物,毒性强,能致癌、致畸、致突变。同时吡啶和喹啉广泛存在于焦化废水、印染废水、制药废水等众多工业废水中,由此使得吡啶和喹啉成为环境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类污染物。本课题针对两种污染物吡啶和喹啉,第一步,用吡啶喹啉混合物定向驯化污泥,接着通过平板筛菌从污泥上清液中分离筛选出三株纯菌,经鉴定分别为Bacillus tropicus、Bacillus aquimaris、Rhodococcus ruber;第二步,针对三种底物,将三株纯菌以单一菌株、菌株两两混合和菌株全部混合的三种组合方式,分别降解吡啶、喹啉、吡啶喹啉混合物;第三步,针对两种中间产物,首先,三株纯菌以单一菌株、菌株两两混合和菌株全部混合的三种组合方式降解二羟基喹啉,其次,污泥分别与单一菌株及各菌株全部混合的两种组合方式降解二羟基吡啶。实验中,菌株相互组合时,配比均为1:1,吡啶、喹啉初始浓度均为1mM。根据以上实验来探究以下三个问题:(1)三株纯菌中,根据各单一菌株分别对底物吡啶、喹啉、吡啶喹啉混合物的降解效果,确定一株高效降解菌;(2)三株纯菌在单一菌株及各菌株组合条件下,对三种底物吡啶、喹啉、吡啶喹啉混合物的降解规律及其中间产物二羟基吡啶和二羟基喹啉的生成与降解规律;三株纯菌在单一菌株及各菌株组合条件下,对二羟基喹啉的降解规律;污泥分别与单一菌株及各菌株全部混合的组合方式下,对二羟基吡啶的降解规律。(3)分析并确定三株纯菌之间的相互作用类型及其机理。实验所得的结果及结论如下:(1)通过对比各单一菌株条件下,三种底物吡啶、喹啉、吡啶喹啉混合物完全被降解所需的时长,发现R.ruber所需时间最短,B.tropicus和B.aquimaris所需时间较长,故R.ruber为高效降解菌。(2)对于喹啉,在单一菌株及各菌株组合条件下有,菌株相互混合时有利于对喹啉的降解,混合的菌株数量越多对喹啉的降解效果越好,与此同时,中间产物二羟基喹啉的生成与降解也更快。对于吡啶,在单一菌株及各菌株组合条件下有,菌株相互混合时有利于对吡啶的降解,混合的菌株数量越多对吡啶的降解效果越好,与此同时,中间产物二羟基吡啶的生成也更快。对于吡啶喹啉混合物,在单一菌株及各菌株组合条件下有,菌株相互混合时有利于对吡啶喹啉混合物的降解,混合的菌株数量越多,对吡啶喹啉混合物的降解效果越好,与此同时,中间产物二羟基吡啶的生成与二羟基喹啉的生成与降解也更快。对于二羟基喹啉,在单一菌株及各菌株组合条件下有,菌株相互混合时有利于对二羟基喹啉的降解,混合的菌株数量越多对二羟基喹啉的降解效果越好。对于二羟基吡啶,在污泥分别与单一菌株及各菌株全部混合组合条件下有,污泥与各菌株全部混合比污泥与单一菌株混合对二羟基吡啶的降解效果好。(3)在本课题中,各菌株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对于吡啶,各菌株相互混合时通过加速中间产物二羟基吡啶的生成从而加速吡啶的降解;对于喹啉,各菌株相互混合时通过加速中间产物二羟基喹啉的生成与降解从而加速喹啉的降解。
【图文】:

生物降解途径,吡啶,喹啉


图 1-1 吡啶生物降解途径1.2.2 喹啉喹啉,也叫做苯并吡啶、氮杂萘,是一个杂环芳香性有机化合物。喹啉是一个具有强烈臭味的无色液体,分子式是 C9H7N,分子量 129.16。喹啉自然存在于煤焦油里面,于 1834 年首次由 F. Runge 萃取得到。喹啉也可以由多种方式人工制得[27-28]。1.2.2.1 喹啉的结构与性质喹啉是由一个苯环与一个吡啶环组合而成的一种含氮杂环化合物。喹啉与萘相似,分子结构中 10 个 p 电子相互交叠,但是受氮原子电负性小于碳原子的影响,使得喹啉中吡啶环上的电子云密度减小。物理性质:喹啉在常温下为具有强烈臭味的无色吸湿性液体,暴露在光下,

生物降解途径,喹啉,吡啶


图 1-2 喹啉生物降解途径含吡啶、喹啉废水的处理技术众所周知,,含吡啶、喹啉的废水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近年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目前已有大量有关处理吡啶、喹啉及其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172;X7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沙玫;徐伟;余宇燕;张淑玲;;5-氯-2,4-二羟基吡啶的合成[J];中国医药导报;2007年20期

2 朱彬,刘恒椽;新显色剂5-(8-喹啉侧氮)-2,3一二羟基吡啶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钴[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3 朱彬;;新显色剂5-(5,7-二溴-8-喹啉偶氮)-2,3-二羟基吡啶光度法测定痕量钴[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朱彬;新显色剂5-(8-喹啉偶氮)-2,3-二羟基吡啶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钴[J];遵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5 徐迪,马林,张凌,庞朝乐,古练权;酪氨酸酶催化氧化羟基吡啶类化合物的反应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6 ;国外专利文献[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8年03期

7 谭蓓英,王旭明,汪儆;降解有毒的含羞草素和二羟基吡啶化合物的瘤胃细菌[J];环境科学;1993年06期

8 赵中杰;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奶中的锌[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82年05期

9 焦洋;何厚龙;柳华贵;钟卫鸿;;尼古丁污染及其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4年08期

10 朱彬;新喹啉偶氮显色剂DBQADHP的合成及其分析性能的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尧宇翔;细菌分解代谢氮杂环污染物尼古丁的分子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邢斐斐;微生物协同加速吡啶喹啉的降解[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2 郑亚东;假单胞菌ZZ-5降解尼古丁吡咯降解途径关键酶研究[D];郑州轻工业大学;2019年

3 姜秋石;醋酸铵或胺参与或催化的绿色多组分反应的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4年

4 颜伟忠;两种吡啶衍生物的异构化及电子吸收光谱溶剂效应的理论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方连城;毒死蜱高效降解菌Cupriavidus nantongensis X1中降解基因功能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6年

6 温荣提;尼古丁降解菌Pusillimonas sp.T2的筛选、鉴定、降解特性及代谢途径的初步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192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6192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7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