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抚仙湖光衰减特征及其对浮游植物光合效率和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4-26 20:27
【摘要】:抚仙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是我国内陆第二深淡水湖泊,水质保持良好,属于贫营养湖泊。但长期以来,抚仙湖面临透明度持续降低、浮游植物生物量升高和水质下降等水生态环境问题。在湖泊生态系统中,光辐射与湖泊的物理、化学、生物和生态过程密切相关;浮游植物不仅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初级生产者,亦是水体光辐射变化的直接响应者。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本文通过野外调查研究了抚仙湖光辐射深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原位实验和现场控制实验,以探究抚仙湖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垂直分布特征、光合有效辐射和紫外辐射对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和光合效率的影响。2017年1月至12月,针对抚仙湖开展了一周年的逐月观测,结果显示,该湖紫外B(UV-B,305 nm)、紫外A(UV-A,340 nm)和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400~700 nm)的漫射衰减系数平均值分别为:1.47±0.22m-1、0.80±0.16m-1和0.25土0.06m-1,对应的1%光辐射深度(Z1%)分别为:3.20±0.51 m、5.98±1.24m 和 19.40±4.90m。统计分析发现,浮游植物生物量(以叶绿素a浓度表征)是影响抚仙湖光衰减的最主要因素,悬浮物和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的作用次之。空间分布上,PAR的Z1%表现出南部显著大于北部的特征,紫外辐射深度在个别月份内也表现出南部显著大于北部的特征。季节变化方面,UV-B、UV-A和PAR的Z1%均表现出秋季分别显著小于其余三季,夏季分别显著小于春季和冬季,春冬两季间没有显著差异的特征。2018年8月4日至2018年9月3日在抚仙湖畔开展了全波段日照和滤除紫外辐射日照对浮游植物光合效率和生长影响的模拟实验。叶绿素浮游植物调制荧光仪(Phyto-PAM)分类结果显示,实验期间原水中的藻类主要以硅藻为主,对照组(紫外光+可见光)硅藻叶绿素浓度(Chl.a(Brown)均值为3.67±1.13μg/L,浮游植物最大量子产量(Fv/Fm(mean))为0.57±0.16,实际量子产量(Y11(mean))为0.13土0.04,非光化学淬灭参数(NPQ)为0.11±0.07;处理组(滤除紫外)的Chl.a(Brrwn)、Fv/Fm(mean)YⅡ(mean)和 NPQ 分别为 3.57±0.82μg/L、0.56士0.16、0.14±0.04和0.14±0.09。实验后期,紫外辐射对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光抑制效应显著,即经过紫外辐射的存在会使浮游植物的实际量子产量和光能利用效率显著下降,同时会破坏浮游植物的光保护能力。但是紫外辐射提高了浮游植物的潜在最大量子产量和对强光的耐受能力。分别于2018年4月(春)、2018年7月(夏)、2018年10月(秋)和2019年1月(冬),以黑白瓶(石英材质)法开展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原位实验。结果显示,由于水柱表层的光抑制作用,抚仙湖浮游植物总初级生产力和净初级生产力最大值出现在水深1 m处,平均值分别为0.49±0.18mg02/(L·d)、0.3±0.20mg O2/(L·d),随后随深度增加而减小。秋季光抑制效应减弱,表层初级生产力显著大于其他三季。抚仙湖水柱总初级生产力和净初级生产力均值分别为2.44±0.76 g O2/(m2·d)、0.73±1.44ggO2/(m2·d),其中,春夏秋冬四季的水柱总初级生产力均值分别为2.62±1.15 g O2/(m2.d)、3.22±0.24 g O2/(m2.d)、1.83±0.23 g O2/(m2·d)和2.09±0.10 g O2/(m2.d),水柱净初级生产力均值分别为0.16±1.15 g 02/(m2.d)、2.84±0.24 g O2/(m2.d)、-0.61±0.17 g O2/(m2.·d)和0.55±0.10 g 02/(m2·d),夏季水柱总初级生产力显著大于秋季和冬季,净初级生产力显著大于其余三季。
【图文】:

抚仙湖


逦tuW逦逡逑1.3研究区自然概况逡逑抚仙湖(24°21?24°38啊,102°49 ̄102°57'E),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位于逡逑云南省玉溪市境内(图1-1),地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分水岭地带,属南盘江流逡逑域西江水系,是珠江水系源头型湖泊。抚仙湖属于断陷型深水湖泊,由喜马拉雅逡逑山运动及一系列断层贮水和岩石熔蚀作用形成,受湖周边的山体抬升运动和湖盆逡逑深陷影响,抚仙湖地势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特征,形如倒置葫芦状,湖泊北部逡逑宽而深,南部窄而浅,南北最大长度30.7邋km,最宽为北端11.5邋km,最窄为中段逡逑3.2邋km0逡逑

抚仙湖,采样点位,时空特征,光衰减


抚仙湖光衰减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解析第三章抚仙湖光衰减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解析逡逑料与方法逡逑采样站点和时间逡逑抚仙湖均匀布设16个点位,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进行逐月采样,逡逑集12个月数据,采样点位如图3-1所示,代表北部,,10M6#代表南部luswt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948.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倩;黄立成;叶少文;李林;宋立荣;吴月;;三峡水库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变化与空间分布[J];水生生物学报;2015年05期

2 王锦旗;郑有飞;薛艳;吴芳芳;;紫外辐射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15年01期

3 陈小林;陈光杰;卢慧斌;刘晓东;张虎才;;抚仙湖和滇池硅藻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的时间格局[J];生物多样性;2015年01期

4 董云仙;赵磊;陈异晖;余艳红;赵润;杨广萍;;云南九大高原湖泊的演变与生态安全调控[J];生态经济;2015年01期

5 屈月明;蔡庆华;申恒伦;李斌;;丹江口水库不同水文期真光层深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年01期

6 高伟;陈岩;徐敏;郭怀成;谢阳村;;抚仙湖水质变化(1980-2011年)趋势与驱动力分析[J];湖泊科学;2013年05期

7 李大命;阳振;于洋;唐晟凯;张彤晴;周刚;;n坪吐媛砗杭靖∮沃参锕夂献饔没钚缘难芯縖J];湖泊科学;2013年05期

8 郭燕;李长建;;云南近45年太阳辐射初步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3年02期

9 申岑;焦媛春;白岩青;周杰;朱勋林;姜文秀;何刚;王重力;;拉市海浮游生物群落特征及其初级生产力和鱼产力的估算[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10 张运林;;湖泊光学研究进展及其展望[J];湖泊科学;2011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庄建山;滇池控制水华示范区(2002-2003)初级生产及其影响因素[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418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6418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5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