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鞘翅愈合的形态学特征及其与拟步甲生境选择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0-04-30 13:16
【摘要】:受极端环境胁迫,分布于荒漠半荒漠和高寒地区的许多步甲进化出鞘翅愈合、后翅退化的适应性性状,并形成了一种特别的装置——“亚鞘窝”。此类结构的出现有效缓解了甲虫身体水分的丧失,有利于拟步甲加固体壁、阻止异质入侵等。鞘翅愈合与后翅退化这种看起来退化了的特征,在拟步甲适应荒漠(半荒漠)和极端高寒环境的演化及物种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揭示这种特征,对于解释该类型拟步甲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和繁衍的自然选择进程中具有重要科学价值。鉴于学术界鲜有这方面的研究报道,本研究显示出一定的探索价值。期望通过标本解剖、显微CT以及电镜扫描等比较研究,寻找拟步甲的鞘翅愈合与体壁结构以及环境的对应关系。经过对样品的显微CT观察和扫描、3D图像重构、保留预览图像和3D图像切面截图、CTan测量鞘翅厚度、体长指标相关性分析等获得相关数据。扫描电镜主要是对标本解剖过程中所获得的鞘翅段切面进行扫描,以获得清晰的微观结构。这项研究发现了鞘翅愈合型拟步甲体壁的共性连接构造,并总结了鞘翅愈合现象的生物学意义;初步总结出鞘翅愈合型拟步甲的4种特殊结构,分别为:中空类结构、加固型结构、特殊体态及其他结构,分析讨论了这些变化类型的甲虫与环境的适应关系。得出了小琵甲属鞘翅厚度与海拔成负相关的关系,并分析了其生物学原因。对比了荒漠(半荒漠)鞘翅愈合型拟步甲的变厚致密体壁与高寒类群的细微结构。初步结论如下:(1)鞘翅愈合现象在拟步甲科的拟步甲亚科、漠甲亚科与伪叶甲亚科中存在,并且存在共性的愈合结构。(2)鞘翅的愈合为拟步甲腹腔形成闭合腔体提供了基础,增强了体壁的机械强度,改变了体型体态,并催生了鞘翅内中空、脊状加固等新结构。(3)荒漠类群的愈合鞘翅演化趋势为愈合瘤中间的空洞逐渐向两侧消失,愈合结构逐步与两侧鞘翅同质化;体壁较厚且高度致密化、多脊状结构,形成坚硬的体壁。(4)高寒类群的鞘翅愈合型拟步甲愈合瘤逐步与两侧鞘翅融合形成孔洞状结构,多出现体壁内中空等结构应对极端温度。以小琵甲属为例,分布的海拔高度与鞘翅厚度成负相关,随海拔升高其体壁内中空结构有增多的趋势。(5)鞘翅愈合是拟步甲应对极端环境的适应行为,是“退化中的进化”类型,鞘翅愈合与后翅退化是相辅相成的进化现象。
【图文】:

示意图,海拔,区域,拟步甲


2图 1-1 我国 3000-5500 m 海拔区域示意图蓝色部分表示海拔为负,绿色部分表示 0-3000 m 海拔,棕色部分表示 3000-5500 m,,白色部分表示 5500 鞘翅愈合及后翅退化与拟步甲的环境适应拟步甲鞘翅的愈合是 1 种高度适应环境的表现,其生物学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生态环境所高寒环境拟步甲多放弃飞行,进化为土栖、半土栖,石块下生活,在洞穴或植物根系土壤等。正是在此背景下,鞘翅愈合与后翅退化类群成为了荒漠以及高寒环境的优势甲虫类群。为应对极端温度及水分散失等环境因素,鞘翅愈合型拟步甲的鞘翅与体壁其他位置的连接为连接,这是一种坚固而严密的连接方式(Bouchard 等,2001)。此种连接方式与鞘翅的愈合完全闭合。闭合的腔体起到了很好的防止水分散失的作用。一方面,无缝闭合的体腔可以有分的挥发;另一方面,亚鞘窝的出现使拟步甲的气孔开口包裹于其窝内而不直接与外界连通

鞘翅,拟步甲,横切面,中空结构


图 3-4 4 种鞘翅愈合型拟步甲横切面注:左上为贝氏贞琵甲、右上为黑色小琵甲、左下为喜马小琵甲、右下为凹腹小琵甲如图 3-4 中所示,贝氏贞琵甲体壁相对致密,愈合瘤仅有孔状结构为中空,鞘翅中中空结构色小琵甲鞘翅中空腔明显,愈合瘤中空,两侧鞘翅中空连续;喜马小琵甲其他与黑色小琵甲区别其两侧鞘翅中的空腔断续存在;凹腹小琵甲愈合瘤中空,鞘翅两侧中空较少,腹板中中空亦不这种中空结构在种内基本稳定存在,但是其多少以及疏密会有改变。这一变化将在后续鞘翅愈步甲的高寒适应中详细说明。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964;Q96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拟步甲科[J];中学生物学;2009年03期

2 任国栋,毕秋香;世界拟步甲科昆虫分类研究概况[J];宁夏农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3 曹阳,陈少伟,周奇志;拟步甲科(鞘翅目)十四种仓库害虫成虫数值分类研究[J];郑州粮食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4 贺达汉;《中国荒漠半荒漠的拟步甲科昆虫》评介[J];宁夏农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5 任国栋,武新;中国刺足甲属一新种(鞘翅目:拟步甲科)[J];动物分类学报;1994年03期

6 任国栋;中国的塞土甲属昆虫及一新种记述(鞘翅目:拟步甲科)[J];昆虫分类学报;1995年S1期

7 任国栋;中国漠潜属三新种(鞘翅目:拟步甲科,沙潜族)[J];昆虫学报;1993年04期

8 董赛红;任国栋;;中国云南烁甲属分类研究及中国三新纪录种(鞘翅目:拟步甲科:烁甲族)[J];四川动物;2017年06期

9 王岩;刘小宁;马纪;;荒漠拟步甲科鳖甲族三种幼虫头壳色素区的观察[J];应用昆虫学报;2011年02期

10 于有志,任国栋,马峰;漠甲亚科八种幼虫记述(鞘翅目:拟步甲科)[J];昆虫学报;199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许浩;文礼章;诸凤丹;;我国新传入昆虫-大黑甲的种名与形态特征[A];第三届全国生物入侵大会论文摘要集——“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C];2010年

2 杨秀娟;任国栋;;土甲族昆虫的分类概况及在中国的地理分布(鞘翅目:拟步甲科)[A];当代昆虫学研究——中国昆虫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石爱民;西藏拟步甲区系分类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2 巴义彬;中国漠甲亚科分类与地理分布(鞘翅目:拟步甲科)[D];河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宪磊;鞘翅愈合的形态学特征及其与拟步甲生境选择的关系[D];河北大学;2019年

2 姜婷;新疆拟步甲科昆虫区系及地理分布的初步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3 徐娟;中国双刺甲属分类研究(鞘翅目:拟步甲科:刺甲族)[D];西华师范大学;2017年

4 王云龙;北洛河流域拟步甲科(鞘翅目)物种多样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赵亚茹;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拟步甲科主要储粮害虫鉴定的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7年

6 杨秀娟;中国土甲族Opatrini系统学研究(鞘翅目:拟步甲科)[D];河北大学;2003年

7 苑彩霞;中国树甲族分类研究(鞘翅目:拟步甲科)[D];河北大学;2005年

8 杨晓庆;中国舌甲族分类研究(鞘翅目:拟步甲科:菌甲亚科)[D];河北大学;2012年

9 赵小林;中国莱甲属和小莱甲属分类(鞘翅目:拟步甲科:伪叶甲亚科)[D];河北大学;2012年

10 孟磊;中国刺甲族系统学研究(鞘翅目:拟步甲科)[D];河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458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6458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1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