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微管蛋白β-2b链突变体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微管聚合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30 05:16
【摘要】:微管由交替出现的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组成,微管蛋白β-2b链(tubulin beta-2B chain,TUBB2B)是β微管蛋白的亚型基因,它是微管的主要成分。微管蛋白基因TUBB2B的突变会改变微管的正常功能和结构。研究发现TUBB2B蛋白第247位点天冬酰胺突变为丝氨酸会导致小鼠大脑皮质的损坏和异常发育,本文就TUBB2B突变基因TUBB2B(N247S)对微管聚合的影响展开分析。本实验以C57bl/6j小鼠总RNA为模板,反转录得到cDNA,通过与T载体连接构建了TUBB2B基因克隆载体,并通过点突变技术构建了TUBB2B(N247S)基因克隆载体。使用DNA限制性酶切技术构建了TUBB2B(N247S)-p3-flag-cmv-10真核表达载体,并在转染试剂的介导下,将真核重组表达载体及空载体转染至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中,设置空白组和对照组,对不同组的细胞进行微管蛋白的提取,通过Western-blot技术对α微管蛋白表达量进行分析,收集表达的突变蛋白并通过磁分离技术进行纯化,为了研究突变蛋白对微管骨架的影响,对纯化后的突变蛋白进行体外聚合实验分析,所得结果如下:1.构建的TUBB2B以及TUBB2B(N247S)克隆载体经菌液PCR及DNA鉴定证明克隆载体构建正确。2.目的片段与真核表达载体连接成功,并通过菌液PCR,双酶切及DNA测序结果鉴定,成功构建TUBB2B(N247S)-p3-flag-cmv-10真核重组表达载体。3.成功转染L929细胞,以及成功表达突变蛋白,经过优化诱导表达条件,确定了以6孔板为准,最佳目的基因与转染试剂的比例为8:1,且实现了TUBB2B基因在L929中的高效表达。4.转染组与空白组及对照组进行比较,游离态的α微管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值分别为0.0001和0.0004),聚合态的α微管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值分别为0.0004和0.0036)。5.磁分离技术纯化可以得到较高浓度的目的蛋白。6.TUBB2B(N247S)突变蛋白对微管蛋白体外聚合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图文】:

反转录,电泳,克隆载体,试剂盒


3 结果与分析 克隆载体的构建 总 RNA 的提取j 小鼠进行全脑的取样,通过 mRNA 试剂盒提取 检测,其浓度为 256 ng/μL,260/280 为 1.84,将提胶电泳上进行电泳,结果如图 3.1 所示,可见在 2于反转录,见图 1.1。将得到的 rna 进行反转录得进行后续 PCR 实验。

PCR扩增,基因,扩培,载体


图 1.2 TUBB2B 基因 PCR 扩增结果Fig.1.2 PCR amplification of TUBB2B geM: DL1500; 1-6: TUBB2B PCR 扩增结果图L1500; 1-6: PCR amplification of TUBB2隆载体的鉴定的 DNA 片段与 T 载体连接,,转化至B 固体培养基进行抗性筛选,白色的为多,说明连接效果较好。同时挑取白色扩培后的菌液使用特异性引物和载体R,结果如图 1.3,1.4,1.5 所示,分别,测序结果如图所示,得到与目的片段体构建成功。将阳性菌液保菌,以备后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管姝轶;何松彬;周琳;戴方瑜;;淀粉样前体蛋白和β-微管蛋白在脑梗死患者血液中的表达及意义[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5年01期

2 饶国栋;张建国;;植物微管蛋白基因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13年03期

3 张继朋;胡晓璐;李高峰;陈瑞彬;;非小细胞肺癌微管蛋白-Ⅲ表达与紫杉醇疗效的关系探讨[J];医学综述;2012年16期

4 王辉;管姝轶;王追琴;;β-微管蛋白在脑梗死患者血液中的表达及意义[J];现代实用医学;2011年05期

5 樊东;秦松柏;朴冬花;许艳丽;;黏虫体内两种微管蛋白基因cDNA序列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植物保护;2008年04期

6 樊东;秦松柏;朴冬花;许艳丽;;二化螟β1微管蛋白基因cDNA序列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生物技术通报;2008年04期

7 吴平平;李苏宜;;紫杉醇耐药与β微管蛋白的研究进展[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8年08期

8 贾晶;乔春霞;赵秀兰;;茶多酚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损伤后内皮细胞微管蛋白的影响[J];卫生研究;2007年01期

9 张红梅;王明艳;邢朝斌;;生物体内的γ-微管蛋白[J];生命的化学;2007年03期

10 李敏;杨谦;;哈茨木霉β微管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微生物学通报;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艳波;弓建华;吴淑英;刘秀均;李毅;甄永苏;;一种新型微管蛋白聚合抑制剂及其抗肿瘤活性[A];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2 丁隽;遇奇;韦铮;刘群;;堆型艾美耳球虫重组α-微管蛋白的免疫效果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鲍卫超;刘群;;堆型艾美耳球虫(Eimer ia acervulina)北京株α-微管蛋白基因的克隆和表达[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杨莹;赵东磊;段亚冰;周明国;;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抗多菌灵β-微管蛋白基因在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中的表达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5 苏丹;马胜林;Herbert Yu;;β-微管蛋白Ⅲ mRNA表达与紫杉醇疗效无相关性[A];2009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一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孙囡囡;郑灿辉;蒋俊航;吕加国;朱驹;周有骏;;新型萘酮类微管蛋白抑制抗肿瘤化合物的合理研发现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7 任萱;林莉萍;Pui-kai Li;丁健;;Compound 8抗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机制研究[A];2007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吴俊波;金一;曹立朋;李蒙蒙;杨璐茜;田宇;孙培亮;;低温对猪精子微管蛋白表达量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鲍卫超;刘群;;堆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na)北京株α-微管蛋白基因的克隆和表达[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4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10 杨秀琴;;一种新的白塞氏病相关自身抗原β微管蛋白[A];第十一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韦忠南 通讯员 涂建成;一位在美湖北人的科学路[N];湖北日报;2011年

2 常丽君;模拟生物生长的蛋白质电路获专利[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晓超;靶向微管蛋白的Pt(Ⅳ)抗肿瘤偶合物研究[D];东南大学;2019年

2 曾红;腹毛目纤毛虫皮层微管类细胞骨架及微管蛋白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建农;新型微管蛋白配体3-溴代丙酰胺苯甲酰脲(JIMB01)的抗肿瘤作用与分子机理[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4 孙翠荣;生物活性分子的快速识别[D];浙江大学;2007年

5 刘圣明;灰葡萄孢菌抗多菌灵β-微管蛋白基因在禾谷镰孢菌中的表达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席菁乐;新型微管蛋白抑制剂的研发和抗肿瘤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7 黄大野;基于微管蛋白靶标的几种蔬菜主要病原真菌耐药性与抗药性机理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2年

8 仇剑波;禾谷镰孢菌β-微管蛋白基因定点突变及敲除对多菌灵敏感性和基因表达谱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9 王跃明;N-(2,6-二甲氧基吡啶-3-取代)-9-甲基咔唑-3-磺酰胺(IG-105)作为全新小分子微管蛋白配体药物的抗肿瘤作用,特点及分子机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10 于俊杰;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对多菌灵抗药性分子机制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丽娟;紫杉烷类似物与β-微管蛋白不同亚型的作用机制及其耐药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9年

2 陈懂燕;基于微管蛋白自组装构建新型多功能纳米载体用于胶质瘤诊疗一体化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9年

3 李玲雪;新型查尔酮类微管蛋白聚合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4 何天瑶;微管蛋白β-2b链突变体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微管聚合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9年

5 李爱静;长春碱及文多灵二聚体与α,β-微管蛋白相互作用分子动力学研究[D];云南大学;2018年

6 周晨;基于结构基础的具有抗肿瘤活性含氮杂环取代鬼臼类衍生物1S解聚微管的机制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5年

7 李萍;新型吲哚类微管蛋白聚合抑制剂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8 陈铁戈;微管蛋白、AQP4和Kir4.1在大鼠脊髓损伤后的时间变化与脊髓水肿相关性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9年

9 姚嘉青;细粒棘球蚴微管蛋白的原核表达、体外聚合及药物作用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8年

10 刘孟春;考布他汀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454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6454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9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