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电芬顿协同白腐菌体系的研究及其对木质素的降解

发布时间:2022-12-18 09:52
  木质素由于其特异性结构,使得其在自然界中很难得到有效降解,因此木质素的存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许多造纸行业的原料为植物纤维,而最终排放的造纸黑液中,含有大量木质素。同时,木质素也是废弃秸秆等农作物中的主要成分。因此降解木质素成为治理此类污染的关键。但是由于木质素独特的空间结构,单一采用白腐菌降解木质素耗时长、环境要求较高,而采用与电芬顿互相协同的体系则有着更显著的降解效果。本研究采用复合阴极电芬顿与白腐菌协同体系对木质素进行降解。首先对电芬顿与白腐菌协同体系中的复合阴极材料进行综合性能研究,从活性炭纤维、单向碳纤维和石墨毡中,以其对白腐菌的生长以及对电芬顿下的木质素降解率的影响为指标,筛选出最合适的复合阴极材料。其次对白腐菌进行筛选,研究外加电压对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香菇(Lentinus edodes)、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赤灵芝(Ganoderma lucidium)等6种白腐菌的生长状况、木质素降解酶的分...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木质素简介
    1.2 木质素降解的意义及方法
    1.3 木质素降解菌及降解酶系
        1.3.1 木质素降解菌
        1.3.2 木质素降解酶
    1.4 电芬顿技术概述
        1.4.1 电芬顿的基本原理
        1.4.2 电芬顿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应用
    1.5 研究目的与内容
第2章 负载Fe&Fe_2O_3复合阴极的性能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白腐菌种类及来源
        2.2.2 实验器材与化学试剂
        2.2.3 复合阴极的制备
        2.2.4 细胞光密度(OD600)
        2.2.5 阴极材料对菌株的附着量
        2.2.6 复合阴极电芬顿对木质素的降解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复合阴极对白腐菌的聚集作用分析
        2.3.2 复合阴极电芬顿对木质素的降解
    2.4 小结
第3章 对电压条件下白腐菌生长的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白腐菌种类及其来源
        3.2.2 实验仪器与化学试剂
        3.2.3 菌株培养方法
        3.2.4 细胞光密度(OD600)
        3.2.5 木质素降解酶活性的测定
        3.2.6 木质素降解率的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白腐菌生长状况的分析
        3.3.2 木质素降解酶活性的测定
        3.3.3 木质素降解率的测定
    3.4 小结
第4章 电芬顿与白腐菌协同体系对木质素的降解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菌株与培养方法
        4.2.2 木质素降解酶活性的测定
        4.2.3 木质素降解率的测定
        4.2.4 ~(13)C核磁共振谱的测定
        4.2.5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协同体系中最适电压的确定
        4.3.2 协同体系下木质素降解率的变化
        4.3.3 协同体系对木质素结构的影响
        4.3.4 协同体系下木质素降解酶活性的变化
        4.3.5 木质素降解酶基因的测定
    4.4 小结
第5章 结论
    5.1 内容总结
    5.2 创新点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PEI/MWCNT修饰含铁电芬顿电极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J]. 陶虎春,石刚,于太安,李金龙,李金波,许楠.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2]木质素芳香族化合物降解菌Sphingobium sp. SYK-6的研究进展[J]. 张晓琰,彭学,政井英司.  微生物学报. 2014(08)
[3]辐照技术在生物质降解上的应用研究[J]. 张婷婷,熊兴耀,曾璐,蔡柳,苏小军.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1(06)
[4]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J]. 任仲杰,顾孟迪.  安徽农业科学. 2005(11)
[5]高压脉冲电场对酵母菌和大肠杆菌存活率的影响[J]. 孙静,孔繁东,祖国仁,但果,邹积岩.  食品科学. 2004(02)
[6]木质素的化学结构及其应用[J]. 陶用珍,管映亭.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2003(01)
[7]直流电对硝化细菌活性的影响[J]. 曹宏斌,李鑫钢,孙津生,钟方丽.  环境科学学报. 2001(04)
[8]造纸黑液木质素利用研究进展[J]. 穆环珍,杨问波,黄衍初.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1(03)
[9]微生物降解纤维素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 高培基,曲音波,汪天虹,阎伯旭.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1995(02)
[10]高压静电场对细菌生长和代谢的影响[J]. 田笠卿,陈峰,孙丙寅.  工业水处理. 1991(01)



本文编号:37218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37218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f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