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西鄂尔多斯七种珍稀濒危植物扦插繁殖技术初探

发布时间:2023-05-05 19:20
  西鄂尔多斯是古地中海孑遗植物群的“避难所”,其中沙冬青、四合木、霸王、半日花、蒙古扁桃、绵刺和红砂七种珍稀濒危植物是该地区的代表性植物,七种植物自然更新困难且速度较慢,种群呈现退化状态,如何人工促进其更新是保护的关键问题。扦插育苗是一种物种更新简便而快捷的方法,可满足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的需要。本研究通过七种植物进行扦插实验研究,拟找出最适宜的扦插方法提高这些珍稀濒危植物的复壮,为西鄂尔多斯古地中海孑遗植物群保护与种群扩大提供技术支撑。研究表明:(1)扦插基质选择沙土最优,符合其原生土壤类型,取材方便且造价低,不易受霉病污染,生根率高。相同管理条件下沙土的发霉时间为10d,叶片脱落时间为14d,而草炭土基质发霉时间为5d,叶片脱落时间为4d。(2)绵刺、四合木、红砂和半日花插后生根速度最快,四合木6d就可以长出嫩根,蒙古扁桃和霸王生根速度较慢,蒙古扁桃37d开始生根,霸王24d开始生根。出新叶速度绵刺最快,1d即可长出,半日花和红砂较慢,需要24d。(3)三种激素NAA、ABT、IBA处理中,对插穗生根率促进效果最好的为NAA和ABT,其中在激素ABT1500mg/L的处理下,绵刺植物插...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沙冬青无性繁殖的研究
        1.2.2半日花无性繁殖的研究
        1.2.3 霸王无性繁殖的研究
        1.2.4 扁桃无性繁殖的研究
        1.2.5 绵刺抗旱机理的研究
        1.2.6 红砂无性繁殖的研究
        1.2.7 四合木无性繁殖的研究
        1.2.8 插穗扦插生根生理方面研究进展
    1.3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与气候
        2.1.2 植物资源概况
    2.2 扦插材料的准备
        2.2.1 插条采集
        2.2.2 插条剪截
        2.2.3 插条催根激素配制
    2.3 实验设计
        2.3.1 不同扦插基质对比试验
        2.3.2 不同激素处理下嫩枝与硬枝对比试验
        2.3.3 不同环境下硬枝扦插实验
        2.3.4 插后管理
        2.3.5 数据测定
    2.4 植物体内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测定
        2.4.1 实验材料的采取
        2.4.2 方法和原理
    2.5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扦插基质对沙冬青插穗的影响
    3.2 七月份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3.2.1 插穗插后生长状况变化
        3.2.2 不同激素处理对绵刺萌生新叶的作用
        3.2.3 不同激素处理对插穗的影响
        3.2.4 七月份绵刺与四合木不同插穗年龄对生根率的影响
        3.2.5 七月份扦插温湿度的记录
        3.2.6 七月份扦插光强与二氧化碳浓度记录
    3.3 九月份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3.3.1 不同处理对插穗的影响
        3.3.2 九月份扦插温湿度的变化
    3.4 扦插时间的不同对插穗生根率的影响
    3.5 影响生根率的因素
        3.5.1 不同激素种类对生根率的影响
        3.5.2 激素浓度对生根率的影响
        3.5.3 植物种类对生根率的影响
        3.5.4 植物体内淀粉与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与生根率的关系
    3.6 七种植物扦插过程中体内物质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
        3.6.1 绵刺体内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
        3.6.2 半日花体内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
        3.6.3 四合木体内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
        3.6.4 蒙古扁桃体内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
        3.6.5 霸王体内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
        3.6.6 沙冬青体内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
        3.6.7 红砂体内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
        3.6.8 七种植物之间体内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差异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8082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38082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e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