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高效解磷菌对不同土壤的适用性研究及对桉树生长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6-24 18:18
【摘要】:解磷菌是一种能够将土壤中难溶态磷转化为可供植物吸收利用有效态磷的功能菌。本试验选用福建农林大学后山具代表性的三种森林土壤(分别记为SBL、NBL、SM)和一种未有植被覆盖过的典型的南方红壤(记做H)作为适用土壤,以盆栽巨尾桉幼苗作为研究对象。植株恢复生长后,将已从桉树根际土壤筛选和鉴定的三株高效解磷菌经液体培养并稀释配置好的3种单菌目标悬液和4种混菌目标悬液分别浇施于各土壤中,菌液设置107、0.5*107、106cfu/ml三个浓度梯度,每隔半月浇施一次,共浇施4次,对不同处理下高效解磷菌株在不同土壤的适用性及对巨尾桉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明确高效解磷菌株与土壤之间的影响相关性并对适应能力较强的菌株进行筛选,为缓解土壤板结等生态污染、土地连栽生长力下降、较高效解磷菌肥的研制、桉树种植范围的扩大等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的解磷菌及解磷菌群处理下在四种不同的土壤中对桉树的形态指标(苗高、地茎)较对照显示不同水平的促进作用,A菌、D在各土壤中都表现出较佳的促进效果。其中,不同的浓度梯度对苗高和地茎影响的差异均不显著,相比较而言,在b浓度下作用较显著。在b浓度下,A菌种液施加下苗高相较于对照在NBL、SBL、SM 土壤中分别增加48.2%、48.48%、51.17%,地茎分别增加18.58%、47.47%、48.74%,D菌种液处理下在SM和H 土中苗高分别增加70.36%、41.48%,地茎分别增加48.74%、48.74%。对于不同的菌株,在NBL和SBL 土中,单菌A、C菌和混菌AC菌对苗高地茎的影响较佳,在H 土和SM土中,混合菌的效果优于单菌,且三种菌的混合施加对苗高地茎的促进作用较好,其次为A菌,说明A菌有较好的促进桉树苗高地茎生长的能力。2不同菌处理对植株生物量的影响中各浓度之间影响差异不显著,对地上部干重的影响在各土壤中都显示出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地下部干重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相较于空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AC菌在各土壤中都表现较佳,在NBL、SBL、SM和H 土中,b浓度AC菌处理下较对照分别增加29.87%、51.35%、71.76%、25%。对地上部干重的影响中,在含磷量相对较高的NBL和SBL 土壤中整体表现出单菌处理优于混菌的效果,各浓度之间表现出类似的规律,其中以A、AC、C菌下促进效果较佳,其中在A菌处理下,分别增加39.27%、30.91%。在SM 土和H 土中,表现为混菌优于单菌,其中SM 土中,促进效果较佳的菌株为D、BC、B、AC,在H 土中,促进效果较佳的菌株为D、AC,其中D菌处理增幅分别为243.7%、15.38%。对于地下部分的影响中,整体表现出混菌优于单菌。表明对于生物量的影响不仅受到解磷菌处理的影响,而且与立地条件密切相关。3不同菌种、不同菌浓度处理对气体交换参数中净光合速率(A)、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GH20)的影响在各土壤当中都显示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A、D菌在三种森林土壤中和H 土中都显示对植物净光合速率较佳的促进效果,在NBL、SBL、SM、H 土中,A菌处理下的净光合速率较空白分别增加了 15.25%、13.23%、118.43%、89.96%,D 菌处理下分别增加了 24.72%、21.59%、46.62%、86.9%。在三种森林土壤中,不同菌处理对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影响效果较佳的菌株为A、C、AB,而对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均显示影响不显著。对于H土而言,不同菌浓度下除对气孔导度影响显著外,对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差异皆不显著,除少数菌株外大部分菌处理下对气体交换参数都有比较好的促进作用。说明在较适宜的土壤条件下加施菌液有利于加强光合作用,而在阻碍菌株呼吸代谢的粘重土壤上促进效果不佳。4不同菌种、不同浓度对叶绿素荧光的影响整体表现出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的效果。在SBL、NBL、SM下植株叶绿素荧光参数表现混菌处理优于单菌,其中对Fv/Fm、qN的影响效果不显著,对qP及Y的影响差异明显,表明菌种的加入不仅未破坏光合系统,而且对光合作用和光能的有效利用起到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SBL 土中影响效果较佳的菌株为A、C、BC,NBL 土中为BC、AB,SM 土中为A、C、BC,综合分析,C、BC、A菌对光能的利用效率较高。H 土下各处理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均不显著,说明解磷菌效果的发挥还受到土壤质地的影响。气体交换参数与叶绿素荧光之间存在相互消长的关系,说明解磷菌的施加促进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了光能利用效率。5以各种处理条件下植物叶片中磷含量作为变量,做动态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菌种、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及它们的交互之间影响差异均显著,在三种森林土壤当中,均显示b浓度、30天时对植物叶片中磷含量的影响较明显,同时相较于正常供磷处理,在含有解磷菌的土壤中生长的植物叶片中磷含量的下降速率相对较低,说明磷肥对磷供应的短暂性及解磷菌对磷供应的持续性,其中,NBL中以A、AC、AB、D菌效果较佳,SBL 土中为A、AC、D、BC,SM中为D、C、BC、AC,综合分析可知,C、A、AC、BC、D菌对磷含量的增加效果较佳,并且混菌普遍优于单菌。即C菌及与其构成的混菌处理下植物磷含量较高,其次为A菌。说明解有机磷菌更能促进解磷作用的发挥,其次为适应能力较强的A菌。在红壤当中的影响效果在c浓度条件下较优,各菌液处理间差异较空白不明显,并存在解磷效果发挥的相对滞后的现象(60天时植物磷含量增加较明显),由此说明解磷菌在土壤中存在动态的消长。6不同解磷菌处理对植物全氮含量的促进效果在四种土壤中促进作用皆显著,并且混菌效果明显优于单菌,D、BC、AC在四种土壤中均表现出较佳的促进效果,而正常磷处理下的全氮含量值较空白无显著差异;不同菌处理下对植物全钾含量的影响差异在四种土壤中皆不显著,其中促进效果较好的菌株为AB、D,其次为BC、C、A。其中D菌处理下,在四种土壤中,全氮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65.21%、49.64%、27.48%、17.96%。7不同解磷菌单菌及解磷菌混合菌对土壤有效磷的影响中,除H土壤中影响差异不显著外,在三种森林土壤上都显示解磷菌处理下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在不同浓度处理下,各浓度之间影响差异不显著,相比较而言,NBL和SBL 土中以b浓度下促进效果较佳,而SM 土和H 土中c浓度下表现较佳。不同菌种处理下,各处理除H 土下影响差异较对照不显著外,NBL、SBL、SM 土中均显示土壤有效磷较大的增幅,总体混菌优于单菌。其中在NBL 土中,以BC、B、AC促进效果较佳,在SBL 土中以B、BC、AC促进效果较佳,在SM 土中以AC、D、BC促进效果较佳,在H 土中相较空白差异不显著以A、BC、D影响效果较佳,结果表明解有机磷菌与解无机磷菌的组合对有效磷的促进作用较佳。8对不同处理下土壤及植物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浓度下均显示混菌效果优于单菌并且优于正常供磷,在三种森林土壤中,C、AC、D对磷酸酶活性的增加效果较优,C菌处理下分别增加33.4%、33.04%、56.46%。各土壤中对磷含量影响较优的菌株与植物磷酸酶含量促进效果较优的菌株处理相似,存在相关性。对土壤酸性磷酸酶的影响中,三种森林土壤下各菌处理相较于空白,混菌优于单菌,菌处理与正常供磷的影响差别不明显,不同菌处理下,NBL 土壤中,磷酸酶活性增加幅度较大的菌株为D、AC、BC菌,在SBL中以D、BC、C、AC效果较佳,在SM 土壤中,以BC、D、AB、AC影响效果较佳,其中,D和BC菌在各土壤中均表现出较高的增长,D菌施加下分别增加4.98%、9.19%、1.64%,BC菌处理下分别增加3.53%、1.09%、6.74%。而在H 土壤中,不同处理下对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较空白不显著,说明解有机磷菌的施加及其解磷菌群对植株磷酸酶活性的促进作用优于其他菌处理,且土壤磷酸酶的变化与植物磷、土壤有效磷之间有相同的变化规律。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S792.39;S714
【图文】:

干重,浓度,促进作用


AB与BC之间影响差异不显著,且D>AC>P>CK;对地下部分干重的影响中,AC、B、P之间影响差异显著,逡逑B与AC、A与AB之间影响差异不显著,总体除A外其他菌种对地下部分干重略有促进作用,但差异不逡逑显著(图8)。逡逑20邋r逦□地上部干重逡逑18邋'逦JL邋□地下部干重逡逑16邋-逦J:::|逡逑14邋?逦:::::逡逑i邋12邋-逦媝逡逑bb逦,逡逑^邋10邋'邋b邋::::!邋b逡逑摩邋8邋.邋H邋A邋&逦_逦Cd逦。邋网逡逑4邋rn逦:;i;i逦e逦i:;i;逦m邋h逡逑2逦::::邋f邋i::i:Z71逦::;:邋d逦;::;:邋e邋i:i:邋g逦\<:\邋f邋:::::邋:^-逡逑Q邋邋邋?邋?邋?邋?逦?邋/yy邋I邋■':邋:逦;邋:::::邋:NBNB邋:邋:邋:邋:::邋/^\\邋I邋:邋::::邋VV1邋I邋:邋?邋:?邋:邋'00■邋I邋?邋:邋?邋:'邋,-V、j邋I邋::::邋-?y^y邋|逡逑A逦B逦C逦AC逦BC逦AB逦D逦CK逦P逡逑图8邋H土中,c浓度下不同菌处理对干重的影响逡逑Fig8邋Effect邋on邋dry邋weight邋with邋different邋bacteria邋treatment邋solutions邋in邋concentration邋c邋in邋soil邋H逡逑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H邋土中,绝大部分菌处理对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干重较空白都有不同逡逑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混菌的效果优于单菌,以D菌、AC菌表现效果最优。H邋土壤是未有植被覆盖的典逡逑型的南方红壤

菌种,浓度,空白,光量子


逡逑合作用效率等方面来促进植株的生长(图10)。逡逑0.6邋r逦NBL邋土中,不同菌处理下对qP_逡逑□邋AQBmC^ACQBCnABSDBCKnP逡逑im邋ii邋tti逡逑a逦浓度b逦c逡逑图10不同菌种、不同浓度对qP的影响逡逑Fig邋10邋Effect邋on邋qP邋of邋different邋strains邋and邋different邋concentrations逡逑不同菌处理下,对于qN的影响,a、b、c浓度下均显示影响效果之间差别不明显。在a浓度下,逡逑AC、AB菌处理下的qN值与空白相比相差不大,其他菌处理下都有略微的下降,下降幅度亦不大;在b逡逑浓度下,各处理下qN值表现出较空白略微下调的趋势,但差别不明显;c浓度下,AC、BC、P处理下的逡逑qN值较空白略微下降,各处理间差别不明显(图11)。逡逑NBL邋土中,不同菌处理下对qN的影响逡逑,逦I邋□邋A邋0邋B邋□邋C邋^邋AC邋□邋BC邋□邋AB邋S邋D邋B邋CK邋□邋P逡逑0.80邋逦逡逑!_邋_邋_逡逑a逦b逦c逡逑图11不同菌种、不同浓度对qN的影响逡逑Figl邋1邋Effect邋on邋qN邋of邋different邋strains邋and邋different邋concentrations逡逑不同菌处理对实际光量子产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凌丽俐;彭良志;王男麒;邢飞;江才伦;曹立;淳长品;;缺镁胁迫对纽荷尔脐橙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3年01期

2 王其传;孙锦;束胜;李晶;郭世荣;祁红英;陈月珍;;微生物菌剂对日光温室辣椒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3 蒋欣梅;夏秀华;于锡宏;倪淑君;张树春;;微生物解磷菌肥对大棚茄子生长及土壤有效磷利用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年06期

4 姚如斌;吴小芹;;高效解磷细菌与菌根真菌菌剂交互作用对杨树的促生效应[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5 刘渊;李喜焕;孙星;张彩英;;磷胁迫下大豆酸性磷酸酶活性变化及磷效率基因型差异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2年04期

6 胡晓峰;何元胜;岳宁;周佳;陈俊秋;弓新国;徐阳春;;不同溶磷菌生物有机肥对玉米苗生长和土壤磷养分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12年11期

7 余旋;朱天辉;刘旭;;不同解磷菌剂对美国山核桃根际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J];林业科学;2012年02期

8 林晗;陈辉;吴承祯;陈灿;李键;林勇明;谢安强;;千年桐种源间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比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9 易艳梅;黄为一;;溶磷细菌Enterobacteria sp EnHy-401对盐渍土壤中小麦生长的影响[J];土壤通报;2011年06期

10 赵艳;张晓波;;施用胶质芽胞杆菌菌剂对黑麦草根际土壤脲酶、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J];微生物学杂志;2011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俞新玲;桉树土壤高效解磷菌的筛选及其对桉树生长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2 赵娟娟;桉树无性系冻害胁迫与抗寒锻炼实验与生理特性的评价[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281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7281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7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