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几株解磷微生物菌种制剂对兰州市北山碱化土壤性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9-18 20:37
   选取兰州市北山地表碱化土壤作为供试土壤,研究加入8株解磷微生物菌剂(4株有机解磷菌和4株无机解磷菌)后,不同处理下的鸡毛菜(Brassica chinensisvar. chinensis)生长状况、土壤生物学性质、物理学性质和化学性质指标和土壤肥力质量的变化情况。利用多项土壤因子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处理后土壤的性质、肥力质量和类型进行评价。经过研究表明: 1、8株解磷微生物菌剂处理后,对鸡毛菜生长状况、土壤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性质均有一定影响。通过添加解磷微生物菌剂,能改善鸡毛菜的生长状况,促进鸡毛菜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数和株高的增加,并且有利于鸡毛菜地上部分干物质的积累;促进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营养成分和酶活性的增加;能够改善碱化土壤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使其更有利于植株的生长。 2、对15项土壤因子指标相关分析显示,各因子指标间均存在一定关系。对其他指标影响较大的6类指标是体现土壤酶活性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指标、体现土壤肥力的有机质含量指标、体现土壤物理组成结构的容重和10℃渗透系数指标、体现土壤保肥能力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体现土壤离子含量的水溶性Ca2+含量指标。且随着土壤pH的降低,土壤10℃渗透系数和水溶性Ca2+含量随之显著增加,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也有改善,这样就有利于碱化土壤性质的改善。 3、对15项土壤因子指标的主成分分析共获得4个主成分,其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水溶性Ca2+含量等因子在第1主成分上有较大载荷,有机质含量、真菌数量、交换性Na+含量分别在第2、第3、第4主成分上有较高因子载荷。说明4个主成分能够反映出碱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土壤肥力和离子含量等信息,能够较好体现土壤因素与土壤肥力质量间的关系。 4、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显示,8株解磷微生物菌剂处理下的碱化土壤肥力质量均有提高,且各处理对土壤肥力质量影响顺序为I-B-14O-B-10I-A-5O-A-16I-B-13I-A-12O-A-14O-B-20CK。说明施加解磷微生物菌剂对碱化土壤改良有一定效果,其中I-B-14菌株更有利于碱化土壤肥力质量的改善与提高。 5、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都显示,不同解磷微生物菌剂处理下的碱化土壤状况具有差异性,且4株有机解磷菌剂处理下的土壤差异较大而4株无机解磷菌剂处理下的土壤差异较小,这可能与解磷微生物菌剂的代谢方式和产物有关。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得到的评价结果高度一致,说明两者的分析结果都能客观反映不同解磷微生物菌剂处理的碱化土壤变化情况,可为评价解磷微生物菌剂对碱化土壤的改良效果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学位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S15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欢,王淑娟,陈昌和,徐旭常,李跃进,乌力更,张伟华;烟气脱硫废弃物在碱化土壤改良中的应用及效果[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年04期

2 赵锦慧;李杨;乌力更;李兆华;汶玲娟;车慧正;;石膏改良碱化土壤的效果(Ⅲ)——碱化土壤表面施用定量石膏的土柱系列[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2006年03期

3 赵锦慧;李杨;乌力更;李兆华;汶玲娟;车慧正;;石膏改良碱化土壤的效果(Ⅲ)——碱化土壤表面施用定量石膏的土柱系列[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6年08期

4 李宏广;何文寿;段晓红;吕雯;靳晓敏;;宁夏前进农场碱化土壤改良及水稻合理施肥技术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9年05期

5 梁师英;赵锦慧;李海燕;;电厂粉煤灰作为碱化土壤改良剂的风险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6 肖国举;罗成科;张峰举;王彬;郑国琦;杨娟;毛桂莲;白海波;;燃煤电厂脱硫石膏改良碱化土壤的施用量[J];环境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7 蔡阿兴,石万普,俞仁培;南疆地区的碱化土壤[J];土壤;1981年06期

8 俞仁培,杨道平,蔡阿兴;内蒙呼盟草原碱化土壤的形成与分类的商榷[J];土壤通报;1984年04期

9 蔡阿兴,俞仁培;北疆地区碱化土壤及其特性[J];土壤;1985年01期

10 李述刚;王周琼;;准噶尔盆地的荒漠碱化土壤及其改良[J];干旱区研究;1987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通讯员 陈爱萍;改良碱化土壤技术项目落地义长[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0年

2 本报记者 张守敏;循环经济是首府发展新的增长点[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8年

3 实习记者 李娜;不毛碱地变良田,这是啥魔术?[N];科技日报;2010年

4 记者 杜弋鹏 董城;我国亿亩盐碱地有望变良田[N];光明日报;2014年

5 王U

本文编号:28221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8221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4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