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从鲍威尔到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批判生成的逻辑

发布时间:2023-11-03 19:53
  19世纪初,法国革命的爆发和共产主义思想的渗入使德国莱茵省这个政治经济枢纽地云集了各国思想,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政治经济发展不平等性日益加剧,资本家为使其剩余价值最大化,无视下层民众的劳动,不断榨取无产者的劳动成果,积怨已久的社会矛盾和宗教批判思想日益极端化,使人的价值观念发生变革,即从神到人、再到货币。以鲍威尔、费尔巴哈、施蒂纳为代表的宗教批判思想开始出现,在探索“人的本质”过程中展开论争,鲍威尔否认神的存在,认为人的行为和动作都是出于人的自我意识,将人的自我意识作为批判宗教的武器,改变了黑格尔哲学中绝对化的观点,其主张人的自我意识是无限的,自我意识是支撑整个世界发展的核心力量。在费尔巴哈看来,宗教是人的本质的一种反映,是实现人至高本质的一种存在,费尔巴哈主张抽象的爱,但这一观点并不适用于当时的发展背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这种抽象的爱是不被人认可的,也不具备任何现实性的意义。青年黑格尔派认为:“宗教并不能够实现人的至高本质,宗教是人自由无限发展的阻碍,造成德国衰败的根本原因就是宗教。”由于黑格尔派对宗教学说的反对激起了一场巨大的批判宗教运动,但施蒂纳企图以他所谓的“唯一者”来思辨...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布鲁诺·鲍威尔的“自由人”
    一、自我意识:“自由人”的核心思想
    二、宗教本质:自我意识的分裂
    三、鲍威尔与费尔巴哈的哲学论争
    四、马克思对“自我意识”的反思
第二章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的“现实的人”
    一、“现实的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
    二、“现实的人”对上帝的颠覆
    三、马克思对“现实的人”的继承与批判
第三章 麦克斯·施蒂纳的“唯一者”
    一、“唯一者”:创造性的无
    二、“唯一者”的利己主义特性
    三、施蒂纳对费尔巴哈的哲学批判
    四、马克思对“唯一者”的批判
第四章 莫泽斯·赫斯的“交往的人”
    一、人的现实本质与货币异化
    二、赫斯对施蒂纳的哲学批判
    三、马克思对“交往的人”继承与发展
第五章 马克思的“现实的个人”
    一、实践主体:“现实的个人”
    二、扬弃资本:人的自由个性回归
    三、共产主义: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本文编号:38597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8597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f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