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武汉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空间模式及规划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9 14:41
  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空间结构模式及规划应对策略研究是当代城乡规划学、建筑学、地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学科领域研究的热点性话题。当代城乡规划的总体发展趋势要求城市问题研究必须深入思考城市空间结构的生态化组织规律,这也是当代城乡转型发展赋予城乡规划学科进行生态化问题研究的基本历史使命。本论文研究主要依托当前武汉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发展诉求,从城市各系统发展的生态化组织机制视角出发,从广义的城市生态要素构成以及武汉城市生态发展的本底资源优势出发,深入解析武汉城市化发展的现实基础以及发展潜力,运用系统评价模型理论针对武汉城市生态化发展现实格局,设计出具体的绩效评估发展指标体系,对武汉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空间结构现状进行系统评估,并根据评价结果和现实问题的凝练,制定出武汉城市生态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框架和实施路径模式。最后,从城市生态化发展的规划实施保障策略角度即城市生态化规划的类型设计、政策保障、协调保障、经济保障等角度为武汉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研究思考,并丰富生态化的城市规划理论体系。具体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搭建层面:针对快速发展的城镇化、日益严重的城市病、危机重重的现实生态环境问题,结...

【文章页数】:23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博士生自认为的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不可逆转的城镇化
        1.1.2 日益严重的城市病
        1.1.3 危机重重的环境问题
        1.1.4 日益强化的生态意识
        1.1.5 迈向国际的城市诉求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完善城市生态化的理论和技术方法的需要
        1.2.2 城市生态功能结构及城市功能完善的需要
        1.2.3 城市生态规划及方法策略不断完善的需要
    1.3 相关研究界定
        1.3.1 基本概念的界定
        1.3.2 研究的空间范围
    1.4 论文研究方法
        1.4.1 多维的文献收集以及系统化的实地调研
        1.4.2 城市生态化的系统结构建构与比较分析
        1.4.3 城市生态化系统的动静结合分析
        1.4.4 城市生态化的理论组合分析及实证解析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核心技术阐释
        1.5.3 逻辑技术内容框架
    1.6 论文创新点
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及典型实践经验借鉴
    2.1 城市生态安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2.1.1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2.1.2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2.2 生态城市的研究进展
        2.2.1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2.2.2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2.3 国内外生态城市规划的研究进展
    2.4 生态城市规划的实践经验借鉴
        2.4.1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进展
        2.4.2 典型示范城市的建设经验
    2.5 总体研究启示
        2.5.1 总的建设特征
        2.5.2 总体经验与启示
    2.6 本章小结
3 城市生态化系统结构的解构分析
    3.1 生态城市的理论解构
        3.1.1 生态伦理理论
        3.1.2 田园城市理论
        3.1.3 山水城市理论
        3.1.4 安全城市理论
        3.1.5 风水堪舆理论
        3.1.6 规划管理理论
        3.1.7 人居环境理论
    3.2 城市生态化的系统结构
        3.2.1 城市生态系统的内涵
        3.2.2 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
        3.2.3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性
    3.3 城市生态化的运行结构
        3.3.1 链条运行结构
        3.3.2 网状运行结构
    3.4 城市问题的生态化机理解构
        3.4.1 “生态元”
        3.4.2 “生态流”
        3.4.3 “生态网”
        3.4.4 “生态序”
    3.5 本章小结
4 城市生态化空间结构形态的演化机理
    4.1 城市生态化空间结构形态的内涵
        4.1.1 城市生态化空间结构形态
        4.1.2 城市生态化空间结构层次
    4.2 城市生态化空间结构形态的特征
        4.2.1 “生存性”特征
        4.2.2 “领域性”特征
        4.2.3 “密度性”特征
        4.2.4 “适应性”特征
    4.3 城市生态化空间结构形态的演化机制
        4.3.1 自然环境——基础动力因子
        4.3.2 历史发展——阶段演化机制
        4.3.3 外部环境——干扰影响机制
        4.3.4 经济活动——核心动力影响
        4.3.5 交通勾连——空间可达机制
        4.3.6 重大项目——牵引催化带动
    4.4 城市生态化空间结构形态演化的基本模式
        4.4.1 集中型同心圆式扩展模式
        4.4.2 沿对外交通轴线带状扩展模式
        4.4.3 跳跃式成组团扩展模式
        4.4.4 低密度连续蔓延模式
    4.5 本章小结
5 武汉城市生态化发展现状及关键问题诊断
    5.1 武汉城市生态化资源整体发展格局
        5.1.1 区位生态格局
        5.1.2 生态地理格局
        5.1.3 气候生态资源
        5.1.4 水文生态资源
        5.1.5 整体生态构成
    5.2 武汉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现状解析
        5.2.1 水环境的现状
        5.2.2 土地生态现状
        5.2.3 道路交通现状
        5.2.4 园林绿化现状
    5.3 武汉城市生态化建设的现行相关规划法规和标准
        5.3.1 相关条例和办法
        5.3.2 相关建设基础
        5.3.3 重大发展举措
    5.4 武汉城市生态化发展的关键问题辨识
        5.4.1 生态格局问题诊断
        5.4.2 关键矛盾问题解析
    5.5 本章小结
6 武汉城市生态化发展潜力评价
    6.1 武汉城市生态化发展潜力评价体系构建
        6.1.1 城市生态化发展潜力指标选取的原则
        6.1.2 城市生态潜力指标选取
        6.1.3 城市生态化发展潜力分析方法的确定
        6.1.4 权重的确定
    6.2 判断矩阵分析
        6.2.1 分类权重
        6.2.2 土地生态潜力具体权重
        6.2.3 水资源生态潜力具体权重
        6.2.4 交通环境生态潜力具体权重
        6.2.5 综合生态潜力具体权重
    6.3 城市生态化发展潜力专项评价
        6.3.1 生态化潜力的综合分析
        6.3.2 土地生态化潜力专项分析
        6.3.3 水资源生态化潜力分析
        6.3.4 交通环境生态化潜力专项分析
    6.4 城市生态功能分区的专项评价
        6.4.1 专项生态资源的功能评价
        6.4.2 生态综合功能分区
    6.5 本章小结
7 武汉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空间战略目标及关键路径
    7.1 武汉城市生态化发展的战略背景
        7.1.1 城市发展的历史演变轨迹
        7.1.2 当代城市经济发展的现状
        7.1.3 武汉城市经济的发展趋势
        7.1.4 武汉城市空间的发展诉求
    7.2 武汉城市生态化发展的模式思考
        7.2.1 环城生态带模式
        7.2.2 楔形生态带模式
        7.2.3 生态中心核模式
        7.2.4 轴向生态带模式
        7.2.5 转型创新的模式
    7.3 武汉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目标导向
        7.3.1 总体目标
        7.3.2 具体目标
        7.3.3 考核指标
    7.4 武汉城市生态化发展的关键路径
        7.4.1 生态安全城市构建
        7.4.2 生态底线控制划定
        7.4.3 生态网络体系架构
        7.4.4 生态低碳促动发展
        7.4.5 生态宜居社区营建
        7.4.6 生态文化空间打造
        7.4.7 生态交通格局优化
        7.4.8 生态空间结构整合
    7.5 本章小结
8 武汉城市生态化发展的规划保障体系构建
    8.1 传统城市规划的生态化困境
        8.1.1 注重“规模经济增长”的发展观
        8.1.2 多元规划价值观的影响和干扰机制
        8.1.3 现有生态规划技术框架的不完善
    8.2 城市规划的生态化范式转型
        8.2.1 生态规划价值观的塑造
        8.2.2 生态规划价值观的取向
    8.3 城市生态化规划的技术框架
        8.3.1 城市生态化规划的基本思路
        8.3.2 城市生态化规划的基本策略
        8.3.3 城市生态化规划的目标体系
        8.3.4 城市生态化规划的空间尺度
        8.3.5 城市生态化规划的基本原则
        8.3.6 城市生态化规划的技术内容
    8.4 城市生态化规划的类型设计
        8.4.1 区域规划层面
        8.4.2 总体规划层面
        8.4.3 控制规划层面
    8.5 武汉城市生态化发展的规划导向
        8.5.1 构建总体生态框架
        8.5.2 划定生态控制范围
        8.5.3 生态化的空间管制
        8.5.4 生态控制立法保障
        8.5.5 花山生态新城案例
    8.6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的制定
        8.6.1 政策保障
        8.6.2 协调保障
        8.6.3 经济保障
        8.6.4 战略保障
    8.7 本章小结
9 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654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7654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8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