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陶诗意象”构建的地域性景观研究 ————以庐山桃花源景区设计为例

发布时间:2023-06-03 17:29
  在全球一体化的总趋势下,对于地域性景观的研究是为了发掘地域文化内涵的缺失与遗漏,从而构建个性鲜明、别具一格的文化景观。景观中历史文化的元素内涵决定了地域性对于景观设计的意义,承载着文化的景观特征与地域不可分割。笔者试图以“陶诗意象”之形塑为对象,从地域性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等方面来思考文化共相中的个性表达。以庐山桃花源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地域性、文化景观、景观意象的深入分析,梳理景区的历史文脉与景观元素,对地域性景观的文化要素进行提炼、重构,探索文化与景观的内在联系,从景观文化要素与景观空间共同形成的交融层面上分析陶诗意象构建的文化景观,提取陶诗意象中的文化元素“幽、朴、真、适”作为景区设计的文化内涵。依据地域性景观要素的指示来完成对场地的改造,通过地域性景观设计体现自然与文化相融合的途径。在广度与深度上理解陶诗意象所构建的地域性文化,进而再对庐山桃花源景区的地域性景观设计提出的背景、内涵、特点、方法等方面做了详细阐述。通过本次研究,笔者旨在能为当下与地域性景观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照系。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2.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创新点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田野调查法
        1.5.3 实证分析法
        1.5.4 比较归纳法
    1.6 研究框架
第2章 地域性文化景观的概念
    2.1 地域性的含义
        2.1.1 地域的客观属性
        2.1.2 地域的个性表达
    2.2 地域性文化景观的特性
        2.2.1 景观格局的地缘性
        2.2.2 文化景观的类同性
        2.2.3 非物质文化景观的多元性
    2.3 文化景观的设计表达
        2.3.1 自然景观载体
        2.3.2 人文景观载体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陶诗意象”构建的文化景观
    3.1 意象的物化
        3.1.1 意象的感知
        3.1.2 承载意象的客体
    3.2 “陶诗意象”的文化元素提取
        3.2.1 幽——别有洞天
        3.2.2 朴——竹篱茅舍
        3.2.3 真——归田乐引
        3.2.4 适——停云倚松
    3.3 “陶诗意象”植入的景观空间特质
        3.3.1 结构化的元素
        3.3.2 意象物化的范式
        3.3.3 显意的地域性空间特质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庐山桃花源景区的现状
    4.1 环境分析
        4.1.1 自然环境
        4.1.2 人文环境分析
    4.2 陶诗文化对桃花源景区的影响价值
        4.2.1 丰厚的历史文化价值
        4.2.2 人文与自然共生的价值观
        4.2.3 桃源文化的旅游发展价值
    4.3 景区内文化遗产景观保护的现存问题
        4.3.1 景观与文化融合要素间的不协调
        4.3.2 景区行政体制缺乏统一管理
        4.3.4 城市建设进程对文化景观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桃花源景区的文化景观提升方案
    5.1 设计目标
    5.2 设计原则
        5.2.1 文化景观与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兼顾性原则
        5.2.2 文化景观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时代性原则
        5.2.3 文化景观与经济发展相促进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5.3 设计策略
        5.3.1 文化景观的保护
        5.3.2 文化景观的提升与设计
            5.3.2.1 入口区——“幽”
            5.3.2.2 文化环境观赏区——“朴”
            5.3.2.3 景观功能体验区——“真”
            5.3.2.4 溪水景观区——“适”
    5.4 文化景观的发展
        5.4.1 设定适合公共的游览路线与管理体制
        5.4.2 完善基础配套设施
        5.4.3 开发特色旅游发展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等



本文编号:38297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8297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3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