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秦岭山系区域景观规划研究

发布时间:2024-04-19 02:37
  山区多是生态极其敏感和脆弱的区域,旅游开发和城镇化建设促进了山区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无序的开发建设使得区域内野生生物的分布范围急剧减少,生境破碎化日趋严重,种群数量不断下降,生物多样性面临危机。秦岭山系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汇集,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严重影响了秦岭山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确定适宜的开发地区以保证经济发展,是协调保护与开发矛盾的关键课题。为此,本文以秦岭山系为研究区,对如何从山系尺度协调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开发的矛盾进行深入研究,寻求秦岭山系兼顾区域经济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合理途径,以期为秦岭山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论文综合运用实地调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采用层次分析法、适宜性分析、专家打分法等定性分析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秦岭山系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气候适宜性、视觉资源、环境敏感性、聚落生态用地和乡土文化景观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秦岭山系的气候适宜期、视觉资源、旅游资源的格局特征,评价了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特征与空间格局,明确了秦岭山...

【文章页数】:15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区域景观规划研究进展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1.1 区域
            1.2.1.2 区域景观规划
        1.2.2 区域景观规划研究进展
    1.3 研究区域概况
        1.3.1 地理位置与范围
        1.3.2 秦岭山系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1.3.2.1 气候
            1.3.2.2 地形
            1.3.2.3 水系与水文
            1.3.2.4 土壤
            1.3.2.5 植被
        1.3.3 社会经济资源
            1.3.3.1 人口与民族
            1.3.3.2 济发展特点
        1.3.4 秦岭景观与生物多样性特征
            1.3.4.1 自然景观类型与分布
            1.3.4.2 人文景观类型与分布
            1.3.4.3 植物多样性
            1.3.4.4 动物多样性
    1.4 主要研究内容
        1.4.1 论文研究思路和数据准备
            1.4.1.1 研究思路
            1.4.1.2 数据准备
        1.4.2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秦岭山系自然景观分析与评价
    2.1 秦岭山系气候适宜性分析与评价
        2.1.1 气候适宜性指数与计算方法
            2.1.1.1 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的计算
            2.1.1.2 数据来源与处理
        2.1.2 秦岭山系气候适宜性分析
        2.1.3 秦岭山系气候适宜性评价
            2.1.3.1 秦岭山系温湿指数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适宜性分析
            2.1.3.2 秦岭山系风效指数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适宜性分析
            2.1.3.3 秦岭山系气候适宜期分析
    2.2 秦岭山系区域景观视觉资源评价
        2.2.1 秦岭山系景观视觉资源评价方法
            2.2.1.1 景观视觉资源评价的原理和方法
            2.2.1.2 数据采集和处理
        2.2.2 秦岭山系区域景观视觉质量评价
        2.2.3 秦岭山系区域景观视觉敏感度评价
            2.2.3.1 景观视觉敏感度评价方法
            2.2.3.2 秦岭山系景观视觉敏感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2.3.3 建立景观视觉敏感性综合评价模型
            2.2.3.4. 秦岭山系视觉资源格局评价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秦岭山系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和GAP分析
    3.1 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和GAP分析方法
        3.1.1 MAXENT模型介绍
        3.1.2 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Hotspot)分析
        3.1.3 GAP分析
    3.2 秦岭山系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分析
        3.2.1 指示物种的选取
        3.2.2 数据资料收集与建立数据库
        3.2.3 生境适宜性评价
            3.2.3.1 秦岭山系黑熊生境适宜性评价
            3.2.3.2 秦岭山系朱鹮生境适宜性评价
            3.2.3.3. 秦岭山系重要保护植物生境适宜性评价
    3.3 识别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
    3.4 生物多样性保护空白(GAP)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秦岭山系区域生态敏感性分析与评价
    4.1 秦岭山系水土流失敏感性分析
        4.1.1 秦岭山系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1.2 评价数据的提取和分级
        4.1.3 水土流失综合敏感性评价
    4.2 秦岭山系洪水敏感性分析
        4.2.1 种子蔓延算法模型
        4.2.2 秦岭山系淹没区计算方法
        4.2.3 秦岭山系洪水敏感性评价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秦岭山系区域聚落景观适宜性分析与评价
    5.1 聚落景观生态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
    5.2 秦岭山系聚落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2.1 聚落建设用地适宜性单因子分析
        5.2.2 确定各因子权重
    5.3 秦岭山系聚落景观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秦岭山系区域乡土文化景观分析与评价
    6.1 原始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6.2 秦岭山系旅游资源的分类和评价方法
    6.3 秦岭山系旅游资源评价结果与分析
        6.3.1 秦岭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
        6.3.2 秦岭旅游资源的等级特征
    6.4 秦岭山系旅游资源空间评价
        6.4.1 秦岭山系旅游资源空间分析
        6.4.2 秦岭山系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秦岭山系区域景观规划
    7.1 前言
    7.2 规划总则
        7.2.1 规划范围与规模
        7.2.2 规划依据
        7.2.3 规划目标和原则
            7.2.3.1 规划目标
            7.2.3.2 规划原则
    7.3 规划内容
        7.3.1 秦岭山系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7.3.1.1 秦岭山系生物多样性保护空缺和隔离现状
            7.3.1.2 秦岭山系生境廊道规划
        7.3.2 秦岭山系区域防洪规划
            7.3.2.1 秦岭山系区域防洪现状
            7.3.2.2 秦岭山系区域防洪规划
        7.3.3. 秦岭山系区域聚落景观规划
            7.3.3.1 秦岭山系聚落发展现状
            7.3.3.2. 面向区域开放的城镇空间架构
        7.3.4 秦岭山系区域游憩规划
            7.3.4.1 秦岭山系旅游资源分区规划
            7.3.4.2 秦岭山系游憩廊道规划
        7.3.5 秦岭山系区域景观总体规划
            7.3.5.1 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区域景观规划
            7.3.5.2 区域廊道体系规划
    7.4 区域景观规划实施对策探讨
        7.4.1 编制多尺度科学的区域景观规划体系
        7.4.2 健全专项法律制度
        7.4.3 运用行政管理手段保障区域景观规划实施
        7.4.4 运用财政和经济手段,推动市场经济运作
        7.4.5 深化公众参与机制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果与展望
    8.1 主要结果
    8.2 论文创新点
    8.3 讨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博士期间已发表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9581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9581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5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