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劳动学论文 >

廉洁思想探微

发布时间:2016-11-29 18:51

  本文关键词:老子《道德经》廉洁思想探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6期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No.6

doi:10.3969/j.issn.1007-5674.2015.06.014

老子《道德经》廉洁思想探微

奚亚丽

(吉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摘

要]老子《道德经》很少有廉政、廉洁等字眼出现,但《道德经》可以看成是一部指导君王治国理政的

指导性文本却是毋庸置疑的,而其治国理政思想所包含的廉洁、廉政因子,道法自然之无私,水德养性之高洁,圣人情怀之公正,无为而治之清明,形成了其丰富的廉洁思想,,对后世治国理政影响深远。

[关键词]道家;老子;道德经;廉洁[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674(2015)06-0069-05

“廉洁”一词,《辞源》上解释为“公正,不贪污”。《辞海》上解释为“清廉,清白”。汉代王充《论衡》中有“案古纂畔之臣,希清白廉洁之人”之句。《楚辞·招魂》曰:“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沬。”王逸注:“不求曰清,不受曰廉,不污曰洁。”《汉书·贡禹传》:“禹又言孝文皇帝时,贵廉洁,贱贪污。”唐崔令钦《教坊记》有云:“夫以廉洁之美,而道之者寡;骄淫之丑,而陷之者众,何哉?”西汉韩婴说:“廉者不求非其有。”意思是不取不义之财。《道德经》第58章有“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这样的句子。《道德经》中关于廉洁的词汇不多,但其思想中的廉洁精神却有着独到之处。

一、老子《道德经》中蕴含的廉洁思想道可道。道是老子《道德经》思想的核心所在,是其全部思想的出发点和归依处。老子的道是无形无象,“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

[1]

哉!以此。”“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

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

[1]7

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有物混成先天地

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

[1]14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正是这无形无

象的道,才能产生纷繁复杂而又千姿百态的大千

[1]24世界。“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名天地[1]1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1]25生三。三生万物。”老子《道德经》中“道”的存在

类似于“无极”,看似什么都没有,实际上它是一切有形质的来源,只是用人的感官与语言无法精准地感受和描述出来,现象界的万千之物来源于道,最后又复归于道,道才是永恒的存在,才是实有,是实相。而道的特性本身就包含着廉洁之意。道是万物的始源,廉洁也是从道中派生出来的,遵循了道,也便遵循了廉洁;失了道便失了廉洁,失了廉洁,道便有所偏失。“道”是价值秩序和精神道路。在《道德经》中,德、仁、义、礼、信等道德规制都被“道化”了,失去道所标识的方向和秩序,内在

[收稿日期]2015-08-15

[基金项目]吉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重点项目”政治学与行政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201306)[作者简介]奚亚丽(1972—),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讲师,博士,廉政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国思想史。

-69-


  本文关键词:老子《道德经》廉洁思想探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85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kexiaolunwen/1985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6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