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劳动学论文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2010年01期

发布时间:2017-01-04 11:08

  本文关键词:犯罪观的“交锋”:“刑事和解”与传统犯罪理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 2010年01期

投稿

犯罪观的“交锋”:“刑事和解”与传统犯罪理论

 

【摘要】:"刑事和解"的出现显示了对犯罪的另一种理解可能。以传统犯罪理论为背景,以比较分析为基本路径,可以全面展现两种犯罪知识与理念的"交锋"。从宏观角度看,两者对犯罪的不同理解根源于观察路径和方法论立场的重大分歧:传统理论着眼于"远距离观察模式",形成了"国家中心主义"的犯罪观;而和解理论则立基于"近距离观察模式",发展出"被害人中心主义"的犯罪观。在这样的逻辑脉络下,两者在社会危害性理论、刑事法律关系及被害人同意等问题域中,产生出辐射性的对峙与紧张。作为某种反思性的维度,"刑事和解"在侵害个人法益的犯罪中具有相当的解释力,为重新估价和改进传统犯罪理论提供了重要契机。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D914
【正文快照】:

一、问题之提出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传统刑事司法理论上的无尽困惑,特别是实践效果的巨大失败,西方刑事法学界开始探寻一种全新的刑事冲突应对模式。此时,普遍存在于各国社会的传统解纷方式———和解,逐步进入了主流学者的研究视域,并在社会的急迫需求中获得了迅速复兴的强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朝阳,马静华;[J];中国法学;2003年06期

2 廖家明;[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汤火箭;[J];人民检察;2004年10期

4 马静华;[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蔡永彤;[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5期

6 刘凌梅;[J];现代法学;2001年01期

7 马静华;[J];政治与法律;2003年04期

8 莫晓宇;;[J];人民检察;2006年23期

9 王力华;[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6年06期

10 林东品;;[J];检察风云;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曾献文;[N];检察日报;2009年

2 记者 刘立纲;[N];辽宁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李宁 通讯员 邹利民;[N];湖南日报;2009年

4 记者 戴丽丽;[N];石家庄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李宁 陈勇 通讯员 苗霞 罗家欢 张吟丰;[N];湖南日报;2009年

6 孙玲 匡胤;[N];江苏法制报;2009年

7 通讯员 洪文海 谭国良 本报记者 郭桂花;[N];厦门日报;2010年

8 法学博士、国家检察官学院副教授、科研部副主任 郭云忠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 雷小政;[N];法制日报;2009年

9 毛建华;[N];法治快报;2008年

10 ;[N];甘肃法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余万里;[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黄开诚;[D];武汉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静华;[D];四川大学;2002年

2 王昕;[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3 陈霞;[D];山东大学;2007年

4 李茂春;[D];山西大学;2006年

5 吴明星;[D];山东大学;2006年

6 黄治国;[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王洪良;[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高建明;[D];山东大学;2007年

9 张春阳;[D];四川大学;2005年

10 付小容;[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犯罪观的“交锋”:“刑事和解”与传统犯罪理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37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kexiaolunwen/2337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0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