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劳动学论文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发布时间:2017-02-08 10:50

  本文关键词:中国人如何能有更高水平的幸福感——基于中国民生指数调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周绍杰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周绍杰  

国情研究院   副教授

电    话:010-62797446

传    真:010-62797446

电子邮件:zhoushaojie@tsinghua.edu.cn

办 公 室: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317室

 

    辽宁丹东人,经济学博士。1994年考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99年获得工学学士学位,2002年获得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管理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经济学博士学位。2007年9月起,就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主要讲授课程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中国发展与改革(独立授课,MPA);经济学原理(联合授课,博士生)政策分析与实证研究方法(联合授课,博士生)。

【主要研究领域】:

发展研究与政策;中国经济;国际治理与发展

英文论文
1. Xin Wang, Fei Teng, Gehua Wang, Shaojie Zhou, Bofeng Cai (forthcoming), Carbon leakage scrutiny in ETS and non-ETS industrial sectors in China,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SCI).
2. Carol Graham, Shaojie Zhou and Junyi Zhang (2015), Happiness and health in China: The paradox of progress, Global economy and development working paper 89,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3. Xin Wang, Fei Teng, Shaojie Zhou & Bofeng Cai (forthcoming): Identifying the industrial sectors at risk of carbon leakage in China, Climate Policy. (SSCI)
4. Shaojie Zhou and Fei Teng, Estimation of urban residential electricity demand in China using household survey data, Energy Policy, 61, 394–402, 2013. (SSCI)
5. Shaojie Zhou, Explaining the Saving Puzzles in Urban China,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 58, 504-530, 2012. (SSCI)
6. Dennis Tao Yang, Junsen Zhang and Shaojie Zhou, "Why are Saving Rates so High in China?" 2012, Chapter 5 of Capitalizing China, edited by Joseph P. H. Fan and Randall Morck.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49-278.
7. Shaojie Zhou, Junsen Zhang. Chinese Saving Rates from 1953 to 2012: Trends, Composition, and Prospects, Pacific Economic Review, 21(2), 227-252, 2016. (SSCI)
8. Shaojie Zhou, Xiaohua Yu. Regional Heterogeneity of Life Satisfaction in Urban China: Evidence from Hierarchical Ordered Logit Analysis,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forthcoming. (SSCI)

中文论文
1. 周绍杰、刘生龙、胡鞍钢:《电力基础设施与中国经济增长——总体影响及区域性差异》,《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年第8期。
2. 胡鞍钢,王蔚,周绍杰(通讯),鲁钰锋:《中国开创“新经济”——从缩小“数字鸿沟”到收获“数字红利”》,《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
3. 胡鞍钢、任皓、鲁钰锋、周绍杰(通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基于五大发展理念视角》,《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
4. 刘生龙、周绍杰(通讯)、胡鞍钢:《义务教育法与中国城镇教育回报:基于断点回归设计》,《经济研究》,2016年第2期。
5. 胡鞍钢、周绍杰(通讯)、任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和引领中国新常态的战略创新》,《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6. 胡鞍钢、周绍杰(通讯)、鲁钰锋,地力夏提?吾布力:《重塑中国经济地理:从1.0版到4.0版》,《经济地理》,2015年第12期。
7. 胡鞍钢、周绍杰(通讯):《如何培育中国经济新增长点》,《人民论坛》,2015年第9期。
8. 周绍杰、王洪川、苏杨:《中国人如何能有更高水平的幸福感——基于中国民生指数调查》,《管理世界》,2015年第6期。
9. 胡鞍钢、周绍杰:《“十三五”: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与远景目标》,《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
10. 胡鞍钢、周绍杰(通讯):《绿色发展:功能界定、机制分析与发展战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1期。
11. 胡鞍钢、王洪川、周绍杰:《国家“十一五”时期公共服务发展评估》,《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第4期。
12. 周绍杰、胡鞍钢:《理解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基于国民幸福的视角》,《中国软科学》,2012年第1期。
13. 刘生龙、周绍杰:《中国的居民消费需求为什么持续下降——基于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检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第9期。
14. 刘生龙、周绍杰:《基础设施的可获得性与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基于静态和动态非平衡面板的回归结果》,,《中国农村经济》,2011年第1期。
15. 周绍杰:《中国城市居民的预防性储蓄行为研究》,《世界经济》,2010年第8期。
16. 周绍杰、王有强,殷存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功能界定与机制分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17. 周绍杰、张俊森,李宏彬:《中国城市居民的家庭收入、消费和储蓄行为:一个基于组群的实证研究》,《经济学季刊》,2009年第4期。(注:该文获得“2008-2009年度(第8卷)《经济学季刊》Werner Jackst?dt博士中国经济和商业研究最佳论文奖”; ?articleid=13449)
18. 周绍杰、王有强,卢大鹏:《欧盟预算及其对我国预算制度的启示》,《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12期。
19. 王有强,卢大鹏、周绍杰:《地方政府财政行为:地方财力与地方发展》,《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2期。
20. 胡鞍钢、周绍杰:《新的全球贫困: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
21. 胡鞍钢、周绍杰:《中国如何应对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3期。
22. 胡鞍钢、周绍杰:《中国的信息化战略:缩小信息差距》,《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1期。
23. 胡鞍钢、周绍杰:《网络经济:21世纪发展的重大选择》,《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第6期。


1. 《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收入分配与储蓄倾向:实证证据与政策含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2(项目号:71273006)。
2. 《公共服务与居民生活满意度:基于大规模住户调查的实证研究》,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2012。
3. 《中国民生指数编制》,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2011,子课题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吴晓灵(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
4. 《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收入分配与储蓄倾向:实证证据与政策含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09(项目号:70903039)。
5. 《中国住房制度改革、房产分配及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09(项目号:09YJC790162)。


  本文关键词:中国人如何能有更高水平的幸福感——基于中国民生指数调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10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kexiaolunwen/2410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4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