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劳动学论文 >

广义虚拟经济下居家养老众筹模式及其价值分析

发布时间:2017-03-06 21:25

  本文关键词:发展型福利模式下的中国养老制度安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 要: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居家养老因其结合了家庭照顾和社区服务的双重福利而受到鼓励。已有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受制于产品单一化和需求多样化之间的矛盾。结合广义虚拟经济理论和互联网众筹,提出居家养老众筹模式。从异质性需求的满足和价值共创的角度分析了这一模式的运行机制和优势所在。
  关键词:广义虚拟经济;居家养老;差异性需求;众筹模式
  中图分类号:F0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 (2016) 02-0005-xx
  Analysis on Crowd-Funding Mode for Home-Based Care for the Aged Under the View of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ZHONG Li-Xin XU Wen-Juan
  (School of Finance and School of Law,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old-age service system, home-based care for the aged is encouraged because it brings double benefits of family care and community services. The existing mode is subject to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roduct simplification and demand diversification. We propose a crowd-funding mode for home-based care for the aged based on the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and the internet. The operational mechanism and the advantages are analyzed from the view of heterogeneous demanding and value co-production.
  Keywords: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home-based care for the aged, differences in demand, crowd-funding mode
  一、引 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逐步加深,养老问题从传统的家庭内部管理问题发展成为需要家庭和社会协同管理的问题。能否找到一种既适合于中国传统养老理念又适合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养老模式,不仅关系到每家每户是否能做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同时也关系到整个社会是否能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孙涛等人认为[1],单纯的家庭养老模式存在着某些内在缺陷,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以及不可持续性的特征,可以通过社会保险来克服这些缺陷。张川川等人也同样认为[2],传统的"养儿防老"模式存在着不可持续性。但他们同时又发现,希望通过社会养老来完全替代传统的家庭养老其效果也并不是十分理想。张苏等人研究了居住安排、养老保险和家庭孝养伦理对家庭福利代际帕累托改进的作用[3],发现孝养伦理对代际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具有明显影响,反映出家庭和谐和社会保险的结合有助于养老资源的更有效利用。其它还有一些文章分别从不同的养老模式对老年人的健康、对经济的增长、对社会福利的提高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探讨[4-7]。
  为发挥家庭养老资源和社会养老资源的综合效益,近年来,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在一些地区得到了运用和推广。所谓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居民所在的社区为政府提供服务的依托, 以自有住房和指定网点为服务资源, 以定期或不定期照顾为服务形式, 使居家老人获得家庭和社会照顾的养老服务模式。现有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上门服务模式,指经过专业培训的相关服务人员到老年人居所上门照料其生活和提供相关服务。另一种是固定点集中服务模式,指日间老年人自行到社区的服务中心,接受中心为其提供的相关日托服务。
  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提出,其最初目的主要是希望通过结合家庭和社会两方面的资源,提高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满意度。但是,通过对享有居家养老服务的人员的满意度调查,研究人员发现,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收入水平、不同身体状况等人员对现有的居家养老服务的满意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8-10]。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现有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与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之间存在的鸿沟呢?该如何来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呢?
  林左鸣先生在《广义虚拟经济――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经济》一书中提出[11],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着眼于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并以心理需求为主导。从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的个体需求角度来看,物质需求更多地体现在需求的共性,如人的吃、穿、住、行等方面的基本需求。而精神需求更多地体现在需求的差异性,如人的精神文化、情感心理等方面的需求。要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的满意度,需求侧的改变其实十分困难[12-14]。老年人在长期的生活、工作过程中所形成的性格、态度、习惯、兴趣、爱好等都很难改变。要使得供给和需求相匹配,唯一可行的是在供给侧进行改革。而供给侧改革能否成功又与供给主体对需求侧的真实需求的深入了解直接相关。由于人的心理需求的差异性和不可见性,供给主体对需求侧真实需求的调查和了解需要借助于一些行之有效的工具。
  在大众消费中,有一种具有预消费特征的公众服务模式,被称为众筹模式。所谓众筹,又叫大众筹资,是指发起人以团购加预购的形式向公众推出某些产品或服务,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个人的需求去投资相关项目以获得这些商品或服务。众筹同时又具备了市场调研功能和广告功能。我们可以从项目最终募集到资金的多少来判断项目符合公众需要的程度,借助筹资过程中的宣传让公众了解到相关商品或服务的存在。美国的Kickstarter平台就曾经利用互联网资源和SNS 传播让某些小微企业、创意者通过众筹平台获得所需资金,而其投资回报主要是以项目产品或服务为主要形式的。我国房地产领域曾经出现过的集资建房等融资方式,就与众筹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在居家养老服务领域,针对供给侧的改革,是否也可以借助于众筹模式来进行呢?从已有文献来看,这方面的研究尚很缺乏,本文将率先在这方面做些探索。   二、居家养老众筹模式及其运行机制
  所谓居家养老众筹,是指通过互联网+金融+预购的形式,来筹集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运行中所需要的资金的模式。按照项目的进程,具体可以划分为项目的发起、资金的筹集、项目的实施、项目的反馈等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对于项目的发起方和项目的参与方都有相关的要求。
  (一)项目的发起阶段
  在居家养老众筹项目的发起阶段,项目发起方需要在服务产品的设计、目标人群的锁定、项目的推广渠道、项目的呈现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规划和准备。
  在服务产品的设计上,一般可分为高、中、低等多个档次,以满足用户的异质性需求。具体操作上,可以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的分类选择定制形式,以利于项目参与方能像搭积木一样自由地搭配出自己所需要的服务产品。在确定产品的目标人群时,需要综合考虑地理因素和人群特征。比如,选择大城市人群和选择农村人群作为目标客户,在服务需求上就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对于差异性比较大的各个大类客户,可以分别设计居家养老众筹项目。
  在项目的推广渠道上,可以结合操作的便利性和老年人社交活动的范围来进行选择。可选择的平台工具包括互联网平台、各类社交媒体、社区活动室等。项目的呈现方式需要清晰明了,一般需要配以必要的文字和图形等的说明。对于每一项服务内容都需要细分到可让投资人明了的程度。
  (二)资金的筹集阶段
  在居家养老众筹项目的资金筹集阶段,项目发起方需要做的工作包括项目的公布、投标进展的追踪、产品组合的调整、可执行项目的最终确定等。项目参与方需要做的工作包括产品的选择、项目的投标、项目的实施建议等。
  由于居家养老众筹是一种预购性质的众筹项目,,项目最终是否能顺利立项和执行下去,关键要看是否有足够多的项目参与者,是否能募集到项目执行所需要的各项资金。因此,在项目公布的过程中,需要广泛宣传和发动。可以将公益广告宣传、志愿者服务、社区帮扶组织等都纳入到项目广告队伍中来。通过公布不同等级服务标准、投资方式和回报方式,吸引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对相关项目的关注和资金投入。
  对于每个项目的投标进展,需要进行实时追踪。同时,通过多种渠道经常性地向投资人征求意见和建议。对于缺乏吸引力的产品,可以适时进行调整。资金筹集过程中项目发起人和项目参与方的积极互动不仅能吸引到更多的目标客户加入到项目中来,同时也能使未来的项目执行人提前了解到其服务对象的多样化服务需求,提前思考相关服务的进程安排,以利于未来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当项目资金筹集结束后,需要将可执行项目确定下来。对于未能筹集到足够资金的项目,可以根据项目的相近性特征进行归类合并,或在项目调整后重新组织相关的筹资活动。
  (三)项目的实施阶段
  在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实施阶段,项目执行人需要做的工作包括资金的合理调配使用、服务资源的统筹协调、服务人员的培训安排、服务信息系统的构建使用等。项目参与方需要做的工作包括积极参与养老服务活动、对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对项目的实施提供建议等。
  居家养老众筹模式是一个半公益半市场性质的养老服务模式。在项目的实施阶段,需要将通过众筹活动筹集到的项目资金和政府所提供的用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相关资金合并起来统一进行调度。同时,需要尽可能多地挖掘社区现有的服务资源,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的满意度。
  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具有服务对象地域分散的特点。要使得相关服务能够实时送达每一位需要该项服务的老人,就需要在分散的地域空间中都有就近的资源可供调配。项目执行人既可以通过所招募的专职人员来提供服务,也可以通过向社会购买来提供服务。通过架构完善的服务信息系统来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源和社会服务资源的综合效用。
  居家养老众筹模式是一种积极养老模式。项目参与人即是被服务对象,同时也是服务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甚至是组织者。通过吸引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参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养老服务活动,不仅可以减轻被服务对象的经济压力,同时也可以满足参与人在能动性发挥、自我价值实现等方面的心理需求。
  (四)项目的反馈阶段
  与一般的团购+预购性质的众筹不同。那些众筹大多是一次性的众筹活动,前一次众筹和后一次众筹活动之间并没有很强的关联性。而居家养老众筹是一个时间跨度大、受众广泛、前后关联性强的众筹活动。项目参与人的每一次投标都是对其上一次所接受服务满意程度的投票。如果居家养老服务对象下一次能继续参与居家养老众筹项目,那么说明他们对所接受的服务是满意的。反之,则说明他们对所接受的服务是不满意的。
  项目执行者的定期汇报和项目参与者的评价反馈可以提高项目整体的质量水平。对于居家养老服务满意程度达不到要求的,将安排退出机制,包括项目发起人的被动退出和项目参与人的主动退出。项目发起人的被动退出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由负责居家养老服务管理的政府部门重新安排项目执行人,另一种是通过设计多个同行间的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项目参与人的主动退出主要借助安排多次重新选择机会来实现。在众筹投标过程中,可以给予参与人在接受服务时间长短上有一个选择权。通过动态投标和相关退出机制设计,不断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三、居家养老众筹模式的价值分析
  居家养老众筹模式的广告效应和信息搜集效应使得项目更能反映群体的智慧和市场化的运作特征。对某一类型服务项目投资资金的多少说明了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的偏好和自主选择,可以更为直观、更为真实地反映出居家养老服务的多层次需求,实现居家养老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一)居家养老众筹模式的社会价值
  居家养老众筹模式通过互联网+金融+预购这样一种运行机制的设计,使得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成员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项目的发起、资金的筹集、项目的实施、项目的评价与反馈等整个循环过程中来。借助项目牵引下的协同参与,实现了个人、家庭、社会的有机统一,创造出家庭和谐、代际和谐、社区和谐的氛围,推进了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从家庭和谐的角度来看。由于不同的居家养老服务对象他们的健康状况、住房条件、经济条件、社会关系、家庭关系、医疗条件等各不相同,只有使得这些各异的需求得到满足,每个家庭才会和谐。通过众筹过程中的自主选择,服务对象在相关方面的服务需求得到充分反映,从而使得后期的居家养老服务更具针对性,个体的差异性需求更容易得到满足。家庭中每位老人都能老有所乐,就能实现整个家庭的和谐。
  从代际和谐的角度来看。居家养老众筹需要子女和家中老父老母的共同参与。由于资金和人员等方面的约束,以往的居家养老服务大部分需要各个家庭自行承担,社区只能提供少量具有共性特征的服务产品。这一方面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也牵扯了子女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老人对相关服务不满意,就会怪罪到子女身上,就会产生代际矛盾。而居家养老众筹通过对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统筹安排,不仅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同时使居家养老关注的焦点从子女对父母尽孝转移到外部所提供的服务与老人实际需求的匹配性上来,从而提升了家庭内部的凝聚力,实现了代际和谐。
  从社区和谐的角度来看。居家养老众筹使得每个家庭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服务、参加服务活动的机会。通过多样化的服务和被服务活动,使得社区工作人员、专业服务人员、居家养老人员等之间有了更多的互动。通过这些互动活动促进了邻里之间以及整个社区的和谐。
  因此,居家养老众筹模式是以满足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的心理需求为目的,以服务项目的自主选择为手段,创造出一个个和谐家庭和和谐社区,从而实现了整个社会的和谐。
  (二)居家养老众筹模式的经济价值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要获得社会福利最大化,需要使得边际社会价值等于边际社会成本。具体到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其边际社会价值是指居家养老服务市场价格, 其边际社会成本是指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运转的边际成本。当这两者达到相等时, 那么居家养老服务资源就达到了最优的配置。
  居家养老众筹模式的经济价值的实现过程,主要体现在其竞争机制的设计上。从竞争价值来看,从完全垄断到部分竞争再到完全竞争,社会福利是逐级递增的。在完全垄断情形下,居家养老服务达到均衡时体现的是高价格和低产出,养老服务获得垄断利润,消费者剩余被部分剥夺,导致社会福利最大的损失。在完全竞争情形下,养老服务的长期均衡条件应当满足服务的边际社会价值与服务的边际社会成本相等,此时各项服务资源得到了最有效的配置,从而使得居家养老福利达到最优。
  相比于传统的社区养老或家庭养老模式,居家养老众筹模式一方面体现出针对性强、成本低、服务广的特点,另一方面对于缓解家庭和机构的养老压力,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等都有较大的作用。居家养老众筹模式的推进有利于改变现有的居家养老服务的补缺型特征,使之逐渐向普惠型特征转变,破解了养老服务行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通过撬动社会资本,激发了市场活力,切实提高了居家养老人员的生活质量。
  (三)居家养老众筹模式的文化价值
  居家养老众筹模式的开展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育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繁荣社区文化等都有积极的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倡尊老爱幼,弘扬孝道。居家养老众筹模式的推广使得中国家庭中的子女有了更为多样化的“反哺”父母的机会。“家有一老,胜似一宝”。子女积极参与到居家养老众筹项目的资金筹集和项目评价过程中来,就是一种尽心尽孝的表现。通过这些公开的信息渠道,每个人都可以观察到更大范围的人员对父母尽心尽孝方面的努力,从而也带动自己对父母尽孝方面的改善。一传十、十传百,孝道文化也似金融市场投资过程中出现的羊群效应一样,借助群体的相互感染不断传播开来。中华传统达到发扬光大。
  在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的培养方面。居家养老众筹模式通过引导家庭成员共同参与活动,使居家养老人员的心理回归家庭,享受到家庭和睦带来的心灵温暖。居家养老是一项准公益性活动,通过志愿者服务和公益性宣传,使得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得到耳濡目染的推广。
  在繁荣社区文化方面。居家养老众筹模式强调的是老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够尽量多地走出家门,参与到社区所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来。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活动不仅丰富了社区服务功能、完善了社区服务体系,同时也营造出了温馨和谐的社区氛围,繁荣了社区文化。
  四、结论和建议
  作为一种准公共服务产品,居家养老服务的改善受制于政府投入、民间资本参与、服务对象能动性发挥等多个方面的约束。引入竞争机制和多方协调机制可有效提高资源约束下的服务效率。居家养老众筹模式在发挥服务对象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养老服务资源的有效配置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广义虚拟经济下的居家养老服务系统是一个主体与客体、物质与精神、实物与虚拟、生理与心理、物质与非物质等方面交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借助一定的制度设计,可以使得该复杂系统通过自组织演化过程得到不断优化,从而提高整个居家养老服务系统中各方的福利水平。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将广义虚拟经济理论和互联网金融实践手段结合起来,将之推广应用到更为广泛的社会经济等领域,使现代社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能更好地为大众福利的提高服务。
  参考文献:
  [1] 孙涛,黄少安. 非正规制度影响下中国居民储蓄、消费和代际支持的实证研究――兼论儒家文化背景下养老制度安排的选择[J]. 经济研究,2010(S1),51-61.
  [2] 张川川,陈斌开. “社会养老”能否替代“家庭养老”?――来自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证据[J]. 经济研究,2014年(11),102-115.
  [3] 张苏,王婕. 养老保险、孝养伦理与家庭福利代际帕累托改进[J]. 经济研究,2015(10),147-162.
  [4] 刘宏,高松,王俊. 养老模式对健康的影响[J]. 经济研究,2011(4),80-93.
  [5] 郭庆旺,贾俊雪,赵志耘. 中国传统文化信念、人力资本积累与家庭养老保障机制[J]. 经济研究,2007(8),58-72.
  [6] 程令国,张晔,刘志彪. “新农保”改变了中国农村居民的养老模式吗?经济研究[J]. 2013(8),42-54.
  [7]胡湛,彭希哲. 发展型福利模式下的中国养老制度安排[J]. 公共管理学报,2012(3),60-70.
  [8] 赵一红. 意识形态福利视角下的养老模式――城市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比较分析[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5(3),115-120.
  [9] 于凌云. 推进养老机构市场化的财政补贴机制研究[J]. 财政研究,2015(3),74-78.
  [10] 马玉娜,顾佳峰. 县际公共养老福利资源配置研究――兼论空间与制度结构的影响[J]. 社会学研究,2015(3),146-169.
  [11] 林左鸣. 广义虚拟经济――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经济[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0.
  [12] 戴淑庚,许俊. 我国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研究――基于消费者信心与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J]. 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5(1),26-38.
  [13] 姚平,林左鸣. 基于广义虚拟经济的我国老年经济发展研究[J]. 上海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5 (5),108-116.
  [14] 郭丽芳,杨亚利,牛冲槐. 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科技型人才的需要和激励[J]. 2015(3),85-90.


  本文关键词:发展型福利模式下的中国养老制度安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84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kexiaolunwen/2484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c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