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劳动学论文 >

困境与出路:同工同酬适用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0 05:13
【摘要】:同工同酬凝聚着劳动者平等就业、反对就业歧视的价值理念,其正当性体现广泛的国际公约及各国立法中。在我国,从宪法、劳动部门法再到相关规范性文件均有同工同酬的相关规定。但是同工同酬在我国的适用推进之路却不尽如人意。本文着眼于同工同酬的司法实践,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同工同酬的司法裁判文书进行统计分析以形成实证材料,呈现出同工同酬在司法实践中的问题具象,在此基础上结合规范研究方法从理论、立法、司法与现实层面探求同工同酬推进适用中的困境成因,并从理论、立法与司法提出具体建议以探索同工同酬适用推进的路径。笔者通过对143份裁判文书的统计结果显示,同工同酬类案件在现今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第一,从司法裁判现状中看,司法机关不予支持劳动者的同工同酬请求呈现明显的倾向性;劳动者难以通过司法程序获得有效的同工同酬保障;第二,从裁判理由中看,不予支持的裁判理由集中于证据、劳动合同约定及用人单位用工自主权,且裁判理由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第三,从法律依据中看,同工同酬类案件出现次数最多的法律依据却并非同工同酬的相关法条,显示出同工同酬的相关法条对司法机关的裁判说理支撑乏力。通过统计结果反映出的司法裁判问题,其原因追根溯源可归结为理论、立法、司法与现实四个方面:第一,从理论上而言,同工同酬的法学定位不清;第二,从立法上而言,现行劳动法律规范缺乏对同工同酬概念的解释规定、对“同工”、“同酬”的明确界定以及法律责任的明确规定;第三,从司法上而言,司法实践中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裁判规则,具体表现为:尚未形成完善的证明责任体系;司法机关过度解读用人单位的用工自主权;劳动合同规定与同工同酬相互冲突;第四,从现实而言,现今用工双轨制滋生的身份管理壁垒存在。根据以上司法裁判现状所呈现的问题,笔者从立法论与解释论入手探索同工同酬推进适用的路径。第一,借鉴域外经验逻辑重构同工同酬的构成要件,以立法形式明确其两个元素“同工”及“同酬”的界定,并为用人单位设置正当抗辩事由以完善同工同酬的内涵。第二,从立法论路径入手明确《劳动合同法》中的合同解释规则,消除劳动合同约定与同工同酬的冲突现象。第三,构建同工同酬科学的证明责任体系,实行同工同酬诉讼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证明内容的再分配,明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证明内容。第四,从立法论入手完善同工同酬的法律责任规定,构建起以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相结合的责任体系,增加用人单位关于同工同酬的违法成本,以保障同工同酬的顺利推进。第五,从司法审查与劳动力市场改革双管齐下破除劳动者的身份管理壁垒,采用解释论路径从司法层面逐渐弱化同工同酬诉讼中关于劳动者的身份审查,并积极推进劳动力市场改革,废除用工双轨制。第六,以建立“或裁或审”的便捷途径与集体诉讼的便捷途径共同构建同工同酬快捷诉讼的程序保障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92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桂平;;同工同酬权司法救济的检省与矫正——以2013年度102份裁判文书为样本[J];河北法学;2015年07期

2 闫冬;;反思工资界定的误区与进路[J];河北法学;2014年07期

3 王硕;;同工同酬在现行劳动法中的定位[J];法律适用;2014年04期

4 王全兴;杨浩楠;;试论劳务派遣中的同工同酬——兼评2012年《劳动合同法修正案》[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5 王蓓;;以“或审或裁”模式重构个别劳动争议处理机制[J];法学;2013年04期

6 林嘉;杨飞;;论劳动者受到就业歧视的司法救济[J];政治与法律;2013年04期

7 李娜;;新时期劳动者同工同酬问题探究——以退休再就业人员为例[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8 周国良;;同工何以难以同酬[J];中国劳动;2013年02期

9 涂永前;;劳务派遣制被滥用的缘由及法律规制[J];政法论坛;2013年01期

10 董保华;;劳务派遣的题中应有之义——论劳务派遣超常发展的“堵”与“疏”[J];探索与争鸣;2012年08期



本文编号:27219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kexiaolunwen/27219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5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