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劳动学论文 >

我国集体劳动关系的协调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5 23:04
   在我国目前劳动关系法律规制的状态下,将话题囿于劳动者个别劳动关系的层面上,就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角度而言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将个别劳动关系与集体劳动关系两者并驾齐驱则是劳动法治的需要。但目前我国的集体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处于不成熟阶段,调整手段单一。第一:立法机制,主要通过立法来平衡劳动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第二:集体合同制度,通过签订集体合同来协调集体劳动关系。第三:集体劳动争议制度,当双方权利义务明确时,如果发生争议需要集体劳动争议制度来规范责任后果。从理论意义上看,我国劳动法律制度以调整个别劳动关系为主要对象。与个别劳动关系相比,集体劳动关系的价值基础薄弱,长期被维稳思维所压制,在法律改革议程中长期处于边缘。而且,集体劳动关系制度落地困难,在司法中长期遭到架空。对于集体劳动关系的协调只停留在宏观、原则性的基础上,并没有深入到制度本身的细节之处。并且调整手段单一,当出现不稳定因素的影响时,该制度模式不能有效采取应急措施。从实用价值上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颁布后,集体劳动争议案件出现了增长的态势,但在司法实践中集体争议一度遭受“祛集体化”,法院和劳动仲裁机构基于“维护稳定”、“经济利益”和“政绩增量”等原因,将能通过共同诉讼(仲裁)方式解决的案件,强迫当事人分散为单个劳动争议案件处理,以消除集体性和社会影响力。这种策略明显的增加了社会成本、丧失了司法的公信力。所以采取有效协调集体劳动关系的方式,对于提高劳动争议案件的办事效率,维护司法公信力等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包括选题背景及意义、相关的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文章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方法的介绍。通过背景介绍以及国内外的文献综述,为论文的主要研究观点奠定基础,以实现理论上的创新。第二部分是集体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概述。主要介绍了集体劳动关系的含义,通过不同角度的理解加深对其性质的基本认识,并阐述了集体劳动关系的特征并与个体劳动关系进行对比辨析,以此洞深对该制度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集体劳动关系的调整手段和模式以及其所带来的社会价值。第三部分主要针对我国集体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现实存在的问题。此部分着重分析了三方协商机制、集体合同制度、集体劳动争议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制度存在的得失。第四部分对有关国家集体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有效借鉴,找出我国实践中突显的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集体劳动关系尤其如此,通过比较不同制度模式,从中扬长避短,完善我国的劳动法制。第五部分主要探究了完善我国集体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措施。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观点,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未来我国集体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的有所裨益。本文的创新观点在于,从材料上来看,本文建立在各地方的实地研究和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基础上,参考了“员工持股”、“沟通机制”和“双决制”等,全面探索我国的集体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从应用对策上看,本文从多种协调机制和协调主体角度出发,以“三方协商机制”、“集体合同制度”、“集体劳动争议制度”的法律调整为主要内容,形成了主体明确、权利义务关系清晰、责任后果法定的整体性的框架。本文从当前集体劳动关系的发展现状为出发点,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案例研究和经济法学、社会法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从抽象到具体对集体劳动关系的协调机制进行解读,探求当前立法者的立法意图,分析各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并把该理论研究和我国的实际现状相结合,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将国内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外国相关制度进行了比较和总结,提出了初步完善集体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构想,将集体劳动关系制度置于我国整个劳动体系中,阐释其存在的必要性和社会价值,以期对我国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提供参考价值。
【学位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D922.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言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创新点和本文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本文的创新观点
        1.3.3 本文框架
2 集体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概述
    2.1 集体劳动关系的含义和特征
        2.1.1 集体劳动关系的含义
        2.1.2 集体劳动关系的特征
    2.2 集体劳动关系和个别劳动关系的区别
        2.2.1 调整对象存在差异
        2.2.2 独立自主性与人身依附性
        2.2.3 团体利益与个人利益
    2.3 集体劳动关系的协调手段
        2.3.1 集体劳动合同协调手段
        2.3.2 集体劳动争议协调手段
        2.3.3 三方协商机制
    2.4 集体劳动关系的协调模式
        2.4.1 统合主义模式
        2.4.2 自由放任模式
    2.5 加强集体劳动关系协调的意义
        2.5.1 协调与平衡劳动关系
        2.5.2 切实保护劳动者整体利益
        2.5.3 有助于弥补劳动法制的整体性缺陷
3 我国集体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存在的问题
    3.1 当前我国集体劳动关系的协调机制现状
        3.1.1 法律调整机制
        3.1.2 集体合同制度
        3.1.3 集体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3.2 我国集体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存在的问题
        3.2.1 集体合同制度缺乏立法保障
        3.2.2 集体劳动争议解决方式不合理
        3.2.3 缺乏“三方协商机制”的有效协调
        3.2.4 我国工会缺乏独立性、代表性
4 国外集体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及借鉴
    4.1 国外集体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4.1.1 美国集体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4.1.2 日本集体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4.1.3 德国集体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4.2 国外集体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借鉴
        4.2.1 集体劳动关系的运行有明确的法律制度规定
        4.2.2 灵活、多样的集体谈判与集体协商机制
        4.2.3 雇员参与及劳资合作长效机制
        4.2.4 多种方式解决集体劳动争议
5 完善我国集体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措施
    5.1 加强集体合同制度的立法建设
        5.1.1 确立集体协商是工会和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
        5.1.2 设立“用人单位集体协商-上级工会调解-强制劳动仲裁”机制
    5.2 强化集体劳动争议制度的司法保障
        5.2.1 保障集体劳动争议中代表人的诉讼权利
        5.2.2 细化非诉讼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方式
    5.3 建立以劳动者利益为主要内容的“三方协商机制”
        5.3.1 加强“三方协商机制”的立法建设
        5.3.2 细化“政府、工会、用人单位”的职能分担
    5.4 改进工会和用人单位的运作机制
        5.4.1 加强工会的独立性、自主性
        5.4.2 加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作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彦君;;集体合同效力的生成与实现——以营造“和谐劳动”为目标[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2 阎天;;美国集体劳动关系法的兴衰——以工业民主为中心[J];清华法学;2016年02期

3 孙涛;张卫国;;集体合同谈判和劳动力组织的工资效应研究评述[J];劳动经济研究;2015年04期

4 邱婕;;集体合同虚化的制度解析——以《上海家乐福集体合同》为例[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5 饶志静;;我国集体劳动关系规制的反思与展望[J];中国劳动;2015年10期

6 李雄;田力;;我国劳动关系认定的四个基本问题[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7 王天玉;;劳动者集体行动治理的司法逻辑——基于2008-2014年已公开的308件罢工案件判决[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年02期

8 周国良;曹可安;李坤刚;;论规章制度、集体合同与劳动基准的关系[J];中国劳动;2015年01期

9 曹绪红;;集体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构建[J];东岳论丛;2014年10期

10 游正林;;对中国劳动关系转型的另一种解读——与常凯教授商榷[J];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03期



本文编号:28560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kexiaolunwen/28560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f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