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劳动学论文 >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30 00:19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丧失,要素成本上升,产品自主研发能力不足,国际竞争中两头受挤压,环境资源约束趋紧,这些问题倒逼我国制造业向资本和高新技术密集型转变。另外,大气污染的严重使国家也意识到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严格的环保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调整使得大量传统型企业关停并转,农业剩余劳动力和从第二产业流出的劳动力纷纷进入第三产业,而第三产业由于经济大环境的不景气,产业内部结构也在不断调整,降低了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因而,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来探索新的经济增长极,助推经济增长。同时,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我国接近14亿的人口大国国情决定了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产业结构的演进调整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而就业总量的增加和就业结构的优化关系到社会稳定与人民幸福。因而,只有处理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国民经济才能得到平稳健康的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就业结构优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二者以收入结构和消费结构为纽带可以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双赢。2012年后,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继形成了“三、二、一”的结构。但从其转变过程来看,就业结构在时间和分布比重的转变存在滞后性,并不能与各阶段的产业结构相匹配,并且与发达国家相比,“三、二、一”的结构并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主要有以下三个表现。一是,第一产业劳动力资源和产业的发展不匹配,就业比重过高,仍然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不能得到内部自我吸收和外部转移。二是,第二产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不足,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三是,第三产业中的生活性服务业虽然吸收了大量农业劳动力,但生产性服务业未来将成为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它对劳动力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因而其就业吸纳空间将收缩。本文选取1978-2015年中国三次产业和就业的相关数据,基于从文献和理论的定性分析,以及现状、协调性和回归的定量分析,提出了通过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合理布局不同规模城市和城镇,加快改革城乡分离户籍制度,促进农业内部结构优化,提升新型工业化整体水平,培育以“高、精、尖”为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协调发展两型服务业来使就业结构在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进行优化的对策建议。
【学位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F121.3;F249.2
【部分图文】:

变化图,产值比重,三次产业,变化图


数据来源:来源于本文附表 12.1.2 基于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标的分析当下,互联网革命极大的促进了主要工业化国家的产业结构优化,出现了“经济结构服务化”的趋势。国内一些学者采用非农业产值比重作为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指标来进行度量,优点是能全面反映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时间趋势,但无法反映出制造业向服务业演进的产业服务化趋势。本文参考干春晖等(2011)提出的设计方法,以三产产值在 GDP 中的占比与二产产值在 GDP 中占比的比重(简记 TU),作为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度量。该公式可进一步进行如下变换,即, (1)tttttttttYYYYYYyyTU232323 tttYYTU23 tttyyTU23

趋势图,指数变化,趋势图


从无到有极大地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1992-2001年,TU指数先从1992年的0.825下降到 1996 年的 0.713 再上升到 2001 年的 0.92,这是因为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的作用逐渐增强,土地和户籍等限制减弱,劳动力资源可以在三产之间、城乡之间流动,这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且对外开放的加深和外资的涌入使第三产业的发展进入另一个高峰。2001 年中国入世,世界各国纷纷看到中国巨大的未开发的市场,发达国家依托中国低价劳动力和土地优势,将大量的低端制造业转移到中国,各种产品纷纷贴上了“中国制造”的标签,将中国推向“世界工厂”的地位,为中国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因而TU指数从2002年的0.95回落到2007年的0.915。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给中国第二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很多的挑战,而第三产业则迎头直上,TU 指数从 2008 年的 0.912 上升到 2015 年的 1.226,并在 2012 年首次突破 1,说明中国的产业服务化转型升级路径得以实现,并且这一趋势也在不断加强。

变化图,就业比重,三次产业,变化图


此时吸纳就业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传统服务业,比如住宿、交通运输,这些行业不需要装备成套的和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技术含量低。1995-2011 年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从 24.8%上升到 35.7%,并在 2011 年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就业比重 34.8%,实现“三、一、二”的就业结构。这个时期国家已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制定了各项利好政策,比如取消各种行政服务性收费、宽松的市场准入条件、优惠的财税和信贷政策。2001 年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强,金融、电信、交通、教育、文化、旅游、房地产等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房地产业,它一度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2012-2015 年,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从 36.1%上升到 42.4%,时间虽短但是增速却很快,并且 2014 年第二产业就业比重 29.9%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就业比重 29.5%,实现“三、二、一”的就业结构。这一时期,互联网革命的爆发,使得电子商务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共享经济也开始异军突起,产生了许多新兴行业,直接助推第三产业吸纳大量劳动力。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抗私;周晓蒙;;就业结构缘何滞后于产业转型:人力资本视角的微观解释——基于全国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4年06期

2 董芳;周江涛;;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就业的门限效应——基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实证分析[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3 邹一南;石腾超;;产业结构升级的就业效应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2年12期

4 韩燕;胡强;;基于灰色关联的我国人口就业结构、产业结构与城市化水平研究[J];西北人口;2012年03期

5 袁霓;;中国就业结构现状及其调整[J];改革与战略;2011年12期

6 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年05期

7 刘仙梅;;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研究综述[J];经济论坛;2010年04期

8 李文星;袁志刚;;中国就业结构失衡:现状、原因与调整政策[J];当代财经;2010年03期

9 杨国庚;杨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理论综述[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年09期

10 刘七华;;我国城市化对就业规模和结构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子伦;产业结构升级与政府职能选择[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5年

2 王庆丰;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赵建军;论产业升级的就业效应[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东东;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2 冯璐;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3 马铭;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与结构优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3年

4 马琳;辽宁省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5 唐双君;湖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6 卢岳一末;转型期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化与就业结构变化的关联效应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616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kexiaolunwen/28616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3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