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劳动学论文 >

论第三人侵权责任与工伤保险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02-18 08:4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司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队伍日益壮大,在繁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在生产经营中也发生了大量的工伤事故,这其中第三人侵权造成工伤事故的情况在现实中经常发生,近年来这类案件在法院的审判实践中存在逐渐增涨的趋势,但我国法律对第三入侵权造成工伤事故如何进行处理没有明确的规定,相关的规定也语意模糊。第三人侵权造成工伤事故存在工伤保险补偿和民事侵权损害赔偿两种并行的解决机制,探讨两者之间如何进行适用,是本文的主旨。本文通过对相关案例和法学理论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后提出:在第三人侵权造成工伤事故案件中,应当以受害的劳动者和权利人为核心保护对象,以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为第一法益,以维护生命健康权为最高优先原则,进而提出应当倾向适用兼得模式来解决此类问题,并提出部分兼得模式的概念,对传统的兼得模式进行创新性的改进,并以财产性损失赔偿项目和人身性损失赔偿项目来进行区分,并对两者分别适用不同的赔偿模式:财产性损失赔偿项目适用选择模式,而人身性损失赔偿项目适用兼得模式。这样就可以更好的解决工伤保险补偿与民事侵权责任赔偿两者之间关系适用的问题。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第三人侵权致人工伤损害赔偿案例及分析
    (一) 案件基本情况
    (二) 法院的认定和判决结果
    (三) 案例的争议焦点及法理分析
二、第三人侵权责任与工伤保险赔偿责任的法理分析
    (一) 工伤损害中第三人的侵权责任界定
    (二) 工伤保险的一般理解
        1、工伤的概念
        2、工伤保险的概念
    (三) 对第三人侵权责任与工伤保险赔偿责任的法理分析
        1、二者基于不同的请求权和制度价值
        2、二者具有不同的法律属性和构成要件
        3、二者赔偿范围和救济程序不同
三、国外四种竞合适用模式与我国现行立法的相关规定
    (一) 国外的四种适用模式
        1、替代模式
        2、选择模式
        3、补充模式
        4、兼得模式
    (二) 我国现行立法的相关规定
        1、《职业病防治法》和《安全生产法》的相关条文
        2、《社会保险法》的相关条文
        3、《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条文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相关条文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条文
        6、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四、部分兼得模式的定义及我国现阶段适用部分兼得模式的理由
    (一) 部分兼得模式的定义
    (二) 适用部分兼得模式的理由
五、对我国第三人侵权责任与工伤保险赔偿适用关系构建的几点建议
    (一) 立法建议
    (二) 完善我国工伤保险配套制度
    (三) 民事赔偿与工伤补偿的衔接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竞合侵权行为[J]. 杨立新.  清华法学. 2013(01)
[2]侵权赔偿与社会保险并行给付的困境与出路[J]. 周江洪.  中国社会科学. 2011(04)
[3]工伤保险与侵权法竞合的理论与立法构想[J]. 王显勇.  社会科学. 2009(05)
[4]关于工伤保险赔偿与侵权损害赔偿的关系[J]. 张平华,郭明瑞.  法律适用. 2008(10)
[5]工伤赔偿请求权竞合问题研究[J]. 林嘉,马特.  法学论坛. 2008(03)
[6]生命权特别保护视野下的工伤案件审理——谈第三人侵权引发工伤赔偿案件的两种区别处理模式[J]. 杨胜男,贾媛媛,庄良平.  法律适用. 2008(05)
[7]我国工伤保险基金管理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 周慧文,刘辉.  社会保障研究(北京). 2007(02)
[8]工伤保险赔偿请求权与普通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关系[J]. 张新宝.  中国法学. 2007(02)
[9]工伤赔付与民事侵权赔偿能否兼得[J]. 向春华.  现代职业安全. 2007(04)
[10]应肯定已参加工伤保险劳动者的双重赔偿权[J]. 江君清.  中国劳动. 2006(11)

硕士论文
[1]论第三人侵权情形下的工伤保险责任与民事侵权责任竞合的法律适用[D]. 任露莎.华东政法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6305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kexiaolunwen/36305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0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