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劳动学论文 >

用人单位追偿权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2-05-08 19:33
  员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后,便从属于该用人单位,并按照用人单位指令从事劳动活动。当员工在执行职务时实施了侵犯第三方合法权益的行为,应由单位替其向受害人赔偿损失。一方面是因为法律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是对外承担责任的主体,具有为员工承担替代责任的义务;另一方面是因为用人单位往往具有较个人而言更为雄厚的资金实力,可以对受害人进行及时救济。但因用人单位并非实际侵权人,在其替员工向被害人承担损害赔偿后,通常会要求员工弥补用人单位的损失,这极易产生用人单位向员工追偿的纠纷。法律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具有维护社会稳定、规范社会行为的作用,理应对司法实践中频频发生的用人单位追偿纠纷作出回应。然而,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对于用人单位追偿权的规定立法模糊,态度暧昧,未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追偿权。即使有司法解释提及了用人单位追偿权这一概念,但内容粗糙,可操作性差。立法的缺失给法院的审判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常会出现司法审判混乱、裁判结果不一的现象。此类案件的争议焦点主要是:是否应当肯定用人单位享有追偿权、该项权利的适用范围边界在哪里以及如何限制用人单位追偿权等。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及比较分析法来对上...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用人单位追偿权的涵义与特征
    (一)用人单位追偿权的涵义
    (二)用人单位追偿权的典型特征
        1.用人单位追偿权具有派生性
        2.用人单位追偿权具有法定性
        3.用人单位追偿权具有选择性
        4.用人单位追偿权具有利益平衡性
二、用人单位追偿权的理论分歧与价值分析
    (一)理论分歧
        1.肯定用人单位追偿权的相关学说
        2.否定用人单位追偿权的相关学说
    (二)用人单位追偿权的价值
三、用人单位追偿权的立法现状与比较研究
    (一)我国用人单位追偿权的立法现状
        1.法律法规
        2.司法解释
        3.部门规章
        4.地方性法规
    (二)国外关于用人单位追偿权的立法现状
        1.大陆法系中关于用人单位追偿权的规定
        2.英美法系中关于用人单位追偿权的规定
    (三)小结
四、我国用人单位追偿权的制度构建
    (一)用人单位追偿权的构成要件
        1.主观方面
        2.客观方面
    (二)对于用人单位追偿权的限制
        1.根据劳动者过错程度进行限制
        2.根据劳动危险程度进行限制
        3.行使方式的限制
        4.追偿比例限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劳动者犯错,应该谁埋单[J]. 肖海龙.  人力资源. 2018(04)
[2]论我国侵权责任法分则的体系及其完善[J]. 王利明.  清华法学. 2016(01)
[3]怎样确定民法上过错程度及其区分标准[J]. 陈本寒,艾围利.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1(03)
[4]论雇主追偿权[J]. 曾培芳,李宗明.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5]经营者对服务场所的安全保障义务[J]. 张新宝,唐青林.  法学研究. 2003(03)



本文编号:36522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kexiaolunwen/36522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1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