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劳动学论文 >

特定群体就业中心识别方法的修正和检验

发布时间:2022-08-08 13:13
  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外就业中心界定和识别方法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群体之特性,优补了特定群体的就业中心的界定,修正了现有识别方法,并进一步进行了效果检验。首先,在中心界定上,依照"整体之一部分"原则,参照特定群体与城市整体在人口构成和影响能力的差异,在现有就业中心定义的基础上对特定群体的就业中心进行了细化分类。其次,在识别流程上,从细化类型和降低门槛两方面考虑,在原有就业中心识别过程中增加了必要环节、增补了适当方法。最后,在识别效果上,以南京主城区外来务工人员就业中心识别为例,对比了修正前后方法的识别结果。结果显示,一方面,修正后的方法可以更细化、精准的识别出特定群体的就业中心,能更加突出特定群体与城市总体的宏观关联,有助于更深入地挖掘特定群体的就业空间结构特征;另一方面,结合跨时间的动态对比研究,修正后的方法还可为特定群体就业中心的变动特征和动力机制挖掘提供技术型基础。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1 特定群体就业中心的内涵界定
    1.1 现有就业中心的内涵界定
    1.2 对特定群体中心的适用性
    1.3 修正后的特定群体就业中心内涵界定
2 特定群体就业中心的识别流程
    2.1 现有就业中心识别流程
        2.1.1 识别高值点(待选中心)
            (1)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2)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2.1.2 中心的空间影响检验
        2.1.3 待选中心的再识别
    2.2 对特定群体中心识别的适用性
    2.3 修正后的特定群体就业中心识别流程
        2.3.1 识别高值点(待选中心)
        2.3.2 判断待选中心类型
        2.3.3 中心的空间影响检验
3 特定群体就业中心的识别效果检验
    3.1 案例对象和数据来源
    3.2 识别结果对比
        3.2.1 现有方式的识别结果
        3.2.2 修正后方式的识别结果
    3.3 结合跨时间对比研究的分析效果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城市农民工就业空间集聚的分性别特征——以南京主城区为实证[J]. 左为,吴晓.  南方人口. 2017(04)
[2]基于普查单位的北京市就业中心识别与功能定位[J]. 胡瑞山,王振波,仇方道.  人文地理. 2016(04)
[3]单中心还是多中心:北京城市就业次中心研究[J]. 于涛方,吴唯佳.  城市规划学刊. 2016(03)
[4]上海中心城就业中心体系测度——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研究[J]. 丁亮,钮心毅,宋小冬.  地理学报. 2016(03)
[5]杭州市老龄人口空间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J]. 王纪武,邵雨莲.  城市规划. 2015(05)
[6]流动人口就业空间的集聚性和城市就业空间的关联研究——以南京市主城区为例[J]. 王慧,吴晓,郑浩.  人文地理. 2014(05)
[7]南京市主城区就业空间布局初探[J]. 王慧,吴晓,强欢欢.  经济地理. 2014(06)
[8]大城市进城农民的就业空间结构探析——以南京主城区为实证[J]. 吴晓.  城市规划学刊. 2011(06)
[9]南京市区就业空间布局研究[J]. 王波,甄峰.  人文地理. 2011(04)
[10]探索识别中心的新方法——以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为例[J]. 秦波,王新峰.  城市发展研究. 2010(06)



本文编号:36715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kexiaolunwen/36715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c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