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阿玛蒂亚·森的贫困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17 20:25
  贫困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现象或社会问题,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具有不同的样式。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贫困的理解往往局限于物质资料匮乏、收入偏低的表述和衡量,以及造成贫困现象的阶级原因。阿玛蒂亚·森的杰出贡献在于:基于权利剥夺和可行能力剥夺的阐述,展示了一种独特的贫困识别理论与方法,丰富了社会福利的思想宝库,为科学认识当代贫困问题的本质、解决贫困问题和实施反贫困政策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 本文即围绕森的贫困思想展开,在对研究起源进行阐述的基础上,结合森对一般贫困概念的评价和新的贫困识别方法的建构,对森的贫困思想进行全面的梳理。清晰展现出森的贫困研究如何从权利分析方法下贫困的实质是权利的剥夺转变到实质自由视角下贫困的实质是可行能力的剥夺。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其他贫困思想的比较对森的贫困思想的特点和贡献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森的贫困思想面临的争议和局限进行讨论,提出对中国反贫困的一些启示。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意义
        1.1.1 现实意义
        1.1.2 理论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有关森的贫困思想的研究
        1.2.2 国内有关森的贫困思想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框架
    1.4 重点和难点
        1.4.1 研究重点
        1.4.2 研究难点
    1.5 本文的贡献
第2章 从饥荒印象到贫困研究
    2.1 贫困研究的起源
        2.1.1 饥荒印象
        2.1.2 学术经历
        2.1.3 "异端"精神
        2.1.4 选择贫困研究
    2.2 森对传统贫困定义的评价
        2.2.1 贫困评价的基础
        2.2.2 对绝对贫困的评价
        2.2.3 对相对贫困的评价
        2.2.4 对多维视角下面贫困的评价
    2.3 森的贫困研究的主要内容
        2.3.1 权利剥夺结果下的贫困研究
        2.3.2 实质自由视角下的贫困研究
第3章 权利剥夺结果下的贫困研究——基于权利分析的方法
    3.1 森识别贫困的方法建构
        3.1.1 贫困识别的起点
        3.1.2 识别中的影响因素
        3.1.3 对传统识别贫困的方法的分析
        3.1.4 社会选择方法的引入
        3.1.5 权利分析方法的假设
    3.2 贫困研究的起点——饥荒、饥饿与权利分析
        3.2.1 饥饿、饥荒与贫困研究的逻辑联系
        3.2.2 饥饿与权利丧失
        3.2.3 饥荒与权利剥夺
    3.3 权利剥夺——贫困本质的探讨
        3.3.1 贫困与权利
        3.3.2 贫困与交换权利失败
        3.3.3 贫困的本质是权利剥夺
    3.4 贫困衡量的一般方法和森指数
        3.4.1 贫困衡量的一般方法
        3.4.2 对贫困程度衡量方法的评价
        3.4.3 森指数的提出
第4章 实质自由视角下的贫困研究——基于可行能力剥夺的识别
    4.1 研究视角转换的逻辑起点
        4.1.1 权利分析方法的启示
        4.1.2 生活水准的探讨扩展了贫困研究的信息基础
        4.1.3 生活水准的评价与贫困评价标准
    4.2 实质自由——贫困研究的新视角
        4.2.1 贫困评价中的"生活内容"、"可行能力"与"实质自由"
        4.2.2 实质自由作为衡量标准的确立
        4.2.3 实质自由成为贫困研究的新视角
    4.3 可行能力剥夺下的贫困识别
        4.3.1 可行能力剥夺下的贫困
        4.3.2 可行能力剥夺相较收入剥夺的优势
        4.3.3 可行能力提升的工具性要素
第5章 森的贫困思想的特点和学术贡献
    5.1 森的贫困思想的比较研究
        5.1.1 人力资本视角下的贫困与森的贫困思想的比较
        5.1.2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贫困与森的贫困思想的比较
        5.1.3 社会排斥视角下的贫困与森的贫困思想的比较
        5.1.4 社会权利贫困与森的贫困思想的比较
    5.2 森的贫困思想的特点
        5.2.1 社会选择方法作为贫困研究的方法支柱
        5.2.2 贫困思想及贫困衡量的开放性和变动性
        5.2.3 对分配的关注成为发现贫困本质的直接原因
        5.2.4 将贫困研究从生存型贫困推进到发展型贫困研究
        5.2.5 重拾经济研究对伦理的关怀
        5.2.6 人文关怀贯穿贫困研究的始终
    5.3 森的贫困思想的贡献之处
        5.3.1 理论贡献
        5.3.2 实践贡献
        5.3.3 研究视角的转变
        5.3.4 研究方法的突破之处
第6章 森的贫困思想面临的争议和局限
    6.1 权利分析方法下贫困面临的争议和局限性
        6.1.1 分析对象的争议和局限
        6.1.2 权利分析方法内容的难于界定
        6.1.3 权利方法是否与自由交换的市场经济相矛盾?
        6.1.4 饥荒解释中的局限
        6.1.5 权利分析方法面对的道德法则与法律准则
        6.1.6 权利分析方法不能够全面解释贫困形成的原因
    6.2 可行能力方法下贫困面临的争议和局限性
        6.2.1 可行能力具体内容的模糊性
        6.2.2 可行能力在比较上面临的困境
        6.2.3 作为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6.2.4 可行能力方法对社会机会的无视
第7章 森的贫困思想对中国的启示
    7.1 中国贫困问题的现状
        7.1.1 贫困人口基数仍然较大
        7.1.2 城市贫困日益凸显
        7.1.3 贫困成因的复杂
        7.1.4 贫困治理难度加大
        7.1.5 社会保障的不完善
    7.2 森的贫困思想的一些启示
        7.2.1 将贫困研究放在更为宽广的视野
        7.2.2 重新理解贫困群体在反贫困中的作用
        7.2.3 转变贫困治理的理念
        7.2.4 扩大公共支出增强国人的可行能力
        7.2.5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7.3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卷内备考表



本文编号:38425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8425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3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