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才学论文 >

人才测评在常州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4-06-28 21:16
     常州地处中国经济龙头长三角腹地,经济繁荣,发展迅速,对人才有着强烈的内在需求和吸纳能力。根据常州十一五人才规划,常州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就是其中一关键环节,而作为科学识才工具的人才测评在人才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如何充分发挥人才测评在常州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对国内外人才测评发展历程、人才测评理论和测评方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学习研究,在广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常州人才测评应用的现状,发现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测评信度效度不高、应用范围不广、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等。仔细分析问题症结后,本文从技术和政策两个层面提出了相应改进方案,在技术层面提出了包括引入AHP(层次分析法)、对测评结果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等改进措施;在政策层面提出了包括发展非盈利组织、引入竞争机制、建立适合常州的人才测评服务体系、建立测评技术标准体系,加强规范化管理等建议。 本文创新之处在于对常州当前人才测评流程中各个环节提出了改进措施,包括尝试将AHP(层次分析法)应用到常州人才测评实践中,即用AHP(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确定测评指标及权重,并且用AHP对各候选人进行评价打分。 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综述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主要方法;第二章对人才测评的相关理论和常用方法进行了介绍,阐述了国内外人才测评的发展历程,并对国内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第三章对常州人才测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第四章提出了提高测评有效性的技术改进方案;第五章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C964.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人才测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二、传统人才考核与现代人才测评的比较
        三、论文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
    第三节 论文框架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
    第五节 若干概念界定
第二章 人才测评发展历程、文献综述以及人才测评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国外人才测评发展历程
        一、国外人才测评理论发展历程
        二、国外人才测评应用发展历程
    第二节 我国人才测评的发展历程
        一、我国人才测评应用发展历程
        二、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第三节 人才测评的相关理论
    第四节 人才测评的方法概述
第三章 人才测评在常州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应用情况
    第一节 人才测评在常州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地位作用
        一、人才测评是人才配置过程中的基础性环节
        二、人才配置的有效工具
        三、提高人岗匹配率,优化人才资源配置
    第二节 人才测评在常州应用现状
        一、人才测评在常州应用情况
        二、关于人才测评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第三节 当前人才测评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测评信度效度不高,测评技术有待改进完善
        二、人才测评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应用范围不广
        三、人才测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较低
    第四节 常州人才测评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人才测评技术基础差、发展慢
        二、缺少竞争性机制
        三、政府扶持指导方式不当
        四、专业测评人才缺乏
        五、用人单位对人才测评缺乏足够了解
第四章 提高常州人才测评有效性的技术改进方案
    第一节 用AHP(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确定测评指标及权重
    第二节 在评价环节引入AHP(层次分析法)
    第三节 在测试环节应用恰当工具,选择合适人选
    第四节 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
第五章 关于发展常州人才测评的若干政策建议
    第一节 发展非盈利性组织,引入竞争机制,建立适合常州的人才测评服务体系
    第二节 加强测评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建立人才测评标准化体系
    第三节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测评队伍
    第四节 加强人才测评技术指导力度,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海涛;;人才测评师:职场急需的“伯乐”[J];中国人才;2011年17期

2 朱海滔;;人才测评师:职场急需的“伯乐”[J];劳动保障世界;2011年08期

3 彭伏期;张娜;;常州商会的现状和发展策略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3期

4 刘扬;;浅析人才测评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6期

5 ;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J];小学数学教育;2011年06期

6 ;王冬娟:享受数学理性的诗意[J];江苏教育;2011年13期

7 ;常州市钟楼区科技实验幼儿园[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年05期

8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特殊教育学校“产、学、销三位一体”实践成果巡礼[J];现代特殊教育;2011年Z1期

9 张峻豪;陈其勇;丁倩怡;姜棋晟;;通胀预期下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9期

10 葛扬;陈崇;;长三角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成效研究——以常州市为例[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舟;清代常州城市与文化:江南地方文献的发掘及其再阐释[D];复旦大学;2007年

2 吴凡;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有效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马士成;企业“双高”科研人才评价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4 臧振春;人才资源管理若干问题的分析与评价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

5 韩九云;常州市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规划后评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吴海燕;基于全过程面向中小型IT企业的研发人员流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周运中;苏皖历史文化地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史卫东;省制以来统县政区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杨琳;转型时期江苏公益慈善组织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马欣川;中国企业家素质测评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金辉;人才测评在常州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许松青;常州市社区体育现状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3 许德友;基于GIE模式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创新研究[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8年

4 蒋逸琦;常州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黄岚;常州市制造业发展的人力资源供需问题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6 田敏敏;大城市外围地区空间重组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08年

7 黄澍;常州科技创新融资服务体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蒋全俊;新时期常州高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思考[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9 黄华承;地方政府加强宏观调控能力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陆伟;产业集聚发展与区域制度创新能力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160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ishidongtai/26160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2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