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才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及其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2 23:19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及其中国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在剖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妇女观的形成、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发展过程,并进一步归纳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经验与启示。本文由四个核心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马克思恩格斯辩证地借鉴和吸收了欧洲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妇女思想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妇女思想的优秀成果,阐发了妇女地位的演变过程、妇女解放的途径和根本目标。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具有实践性、科学性、开放性的特征。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进程的开端,主要包括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瞿秋白的妇女观,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的妇女观及其基本特点。毛泽东批判了“四权”对中国女性的束缚,指出了“妇女是决定革命胜败的一个力量”,阐明了实现经济独立是实现妇女解放的根本条件。毛泽东的妇女观具有实践性、革命性和主体性的特征。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当代中国的创新与发展,主要包括邓小平的妇女观、江泽民的妇女观、胡锦涛的妇女观、习近平的妇女观。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指导妇女解放运动,注重妇女干部的培养及年轻化;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进行了科学的总结,把男女平等上升到了基本国策的高度上,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指导就业;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背景下阐释了男女平等思想与性别和谐思想;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要用中国梦引领妇女解放事业的前进方向,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发挥我国妇女伟大作用。第四部分,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经验和启示。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妇女解放的基本前提,发展教育是实现妇女解放的基本条件,提高妇女主体意识是实现妇女解放的内在动力,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根本方法,完善法律政策是实现妇女解放的根本保障。总之,论文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及其中国化,论文研究的成果将为创新当代中国妇女工作的思路与途径提供一定的理论参照。
【关键词】:马克思 恩格斯 妇女观 妇女解放 中国化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A811;C913.6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5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0-13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3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13-15
  • 2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形成15-20
  • 2.1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形成的历史背景与理论来源15-16
  • 2.1.1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形成的历史背景15
  • 2.1.2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理论来源15-16
  • 2.2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基本内容16-18
  • 2.2.1 妇女地位的演变16-17
  • 2.2.2 妇女解放的途径17
  • 2.2.3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妇女解放的最终目标17-18
  • 2.3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基本特征18-20
  • 2.3.1 实践性18
  • 2.3.2 科学性18-19
  • 2.3.3 开放性19-20
  • 3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进程的开端20-27
  • 3.1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妇女观20-23
  • 3.1.1 李大钊的妇女观20-21
  • 3.1.2 瞿秋白的妇女观21-23
  • 3.2 毛泽东的妇女观23-24
  • 3.2.1“四权”束缚中国女性23
  • 3.2.2“妇女是决定革命胜败的一个力量”23-24
  • 3.2.3 实现经济独立是妇女解放的根本条件24
  • 3.3 毛泽东妇女观的基本特点24-27
  • 3.3.1 实践性24-25
  • 3.3.2 革命性25
  • 3.3.3 主体性25-27
  • 4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当代中国的创新与发展27-35
  • 4.1 邓小平的妇女观27-28
  • 4.1.1 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指导妇女解放运动27
  • 4.1.2 重视妇女干部的培养27-28
  • 4.1.3 重视妇女干部的年轻化28
  • 4.2 江泽民的妇女观28-30
  • 4.2.1 科学总结马克思主义妇女观28-29
  • 4.2.2 坚持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29
  • 4.2.3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指导就业29-30
  • 4.3 胡锦涛的妇女观30-31
  • 4.3.1 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妇女解放事业的发展30
  • 4.3.2 高度重视男女平等30-31
  • 4.3.3“性别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31
  • 4.4 习近平的妇女观31-33
  • 4.4.1 中国梦引领妇女解放事业的前进方向31-32
  • 4.4.2 妇女工作要坚持走群众路线32
  • 4.4.3 发挥我国妇女伟大作用32-33
  • 4.5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基本特点33-35
  • 4.5.1 创新性33
  • 4.5.2 时代性33-34
  • 4.5.3 民族性34-35
  • 5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启示35-38
  • 5.1 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妇女解放的基本前提35
  • 5.2 发展教育是实现妇女解放的基本条件35-36
  • 5.3 提高妇女主体意识是实现妇女解放的内在动力36
  • 5.4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根本方法36-37
  • 5.5 完善法律政策是实现妇女解放的根本保障37-38
  • 6 结束语38-39
  • 参考文献39-41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41-42
  • 致谢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梅花;妇女解放:途径·障碍·对策[J];胜利论坛;2000年06期

2 张爱青;《新青年》在妇女解放中的作用[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基本理论”课题组;改革开放以来妇女解放基本理论观点综述[J];妇女研究论丛;2002年05期

4 刘书林,蔡文鹏,张富良;略论李大钊与妇女解放[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张富良;李大钊的妇女解放理论与实践[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6 陈文联;晚清妇女解放思潮兴起的原因及特点[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7 张富良;李大钊对妇女解放问题的探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张明芸,王晶;中国特色妇女解放与发展道路思考[J];中国妇运;2004年03期

9 刘霞;瞿秋白对妇女解放的探索[J];党史文苑;2004年06期

10 赵晶;对妇女解放的理性思考[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珊珍;;建国以来妇女解放事业的历史回顾[A];五十年社会变迁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王玲玲;;男权文化·市场经济·妇女解放——对中国妇女解放的历史反思[A];《文化转型中的妇女与婚姻家庭》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高小贤;;总序[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4 吕静;;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妇女解放[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5 金沙曼;;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延安的实践发展与新的时代内涵[A];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全国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6年

6 金沙曼;;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延安的实践发展与新的时代内涵[A];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全国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6年

7 巢小丽;;传播、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中国化[A];“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刘玲琪;;小额信贷扶贫模式中妇女参与机制的实践与思考[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林星;;福州女性与近代社会变迁[A];闽都文化研究——“闽都文化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琳;新时期的思考:妇女解放、妇女运动、妇女发展[N];中国妇女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蔡双喜;中国特色妇女解放与发展道路的当下思索[N];中国妇女报;2012年

3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解放理论”课题组 马焱 执笔;改革开放后妇女解放理论回眸[N];中国妇女报;2002年

4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解放理论”课题组马焱;改革开放后妇女解放理论回眸(下)[N];中国妇女报;2002年

5 记者 郭铭华;“妇女解放百年足迹”作品评选揭晓[N];黑龙江日报;2010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王绯;近代妇女解放先觉们的“大心肠”[N];中国妇女报;2012年

7 ;凝聚力量,,共推妇女解放与发展[N];中国妇女报;2013年

8 陆鸣;妇女解放历史探析[N];中国妇女报;2003年

9 吴炫;妇女解放、人的解放与表面问题[N];中华读书报;2002年

10 黄晴;妇女解放百年回思[N];人民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克霞;革命与变迁[D];山东大学;2007年

2 陈文联;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罗月婵;从人口生产视角看妇女解放之路[D];中南大学;2013年

4 陈静;当代中东妇女发展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5 那瑛;“离家”与“回家”[D];吉林大学;2008年

6 李丹;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亚楠;解放区土改运动中的妇女解放与婚姻家庭地位变迁(1946—1949年)[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2 张骅;古庙里的大会从—从一张照片看一个华北村庄的妇女解放[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3 简玉祥;1912-1937年北京地区童养媳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4 陆珠希;陈望道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D];浙江农林大学;2015年

5 吴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及其中国化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6年

6 鲍琴;中国近代女子教育与妇女解放[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7 姜立娟;阐释与建构: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中国化[D];浙江大学;2008年

8 鞠红艳;论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创新与发展[D];辽宁大学;2011年

9 孟宪莹;《大公报·妇女与家庭》的妇女解放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10 汪前珍;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妇女解放[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及其中国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33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ishidongtai/2833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1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