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才学论文 >

中国传统人才思想对人才强国战略思想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1 10:32
  纵观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纵览传统的人才思想,在漫长的人才文化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无数优秀的人才思想,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等思想成为传统人才思想的杰出代表。中国古代人才思想无不折射出人才对治国安邦的重要性,道出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的道理,形成独特的爱才、选才、育才、用才之道。以史为鉴,通过对传统人才思想的研究,可以促进我国现代人才思想创新与发展。随着世界环境的变幻,以及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更好地提升综合国力,促进国家发展与建设目标的实现,我国提出了科学的人才强国战略思想。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可以促进“中国梦”的实现,促进国家的繁荣昌盛,本文通过对传统人才思想与人才强国战略思想的研究,分析传统人才思想对人才强国战略思想的积极与负面影响,以及传统人才思想对人才强国战略思想的启示,以期论证我国人才强国战略思想与传统人才思想的一脉相承,以彰显传统人才思想的时代先进性。 

【文章来源】:湖南工业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人才战略实施的国际背景
        1.1.2 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1.2 概念界定和研究意义
        1.2.1 人才强国战略的主要内涵
        1.2.2 人才强国战略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2.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述评
        1.3.1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1.3.2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第二章 中国优秀的传统人才思想对当代人才强国战略思想的积极影响
    2.1 中国优秀的传统人才思想
        2.1.1 “以贤人治国”的爱才思想
        2.1.2 “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人才选拔思想
        2.1.3 尊重人才的人才培养思想
        2.1.4 “循名责实”的人才考核思想
    2.2 优秀的传统人才思想对人才强国战略思想的积极影响
        2.2.1 德才兼备——当代人才选拔制度的出发点
        2.2.2 任人唯贤——当代人才培养机制的核心
        2.2.3 德法结合——当代人才管理制度的基本保障
        2.2.4 循名责实——当代人才评价机制的原则
第三章 传统人才思想的消极因素对当代人才强国战略思想的负面影响
    3.1 传统人才思想的消极部分
        3.1.1 人才使用的工具论
        3.1.2 人才培养的片面性
        3.1.3 人才评价的专制性
    3.2 传统人才思想的消极因素对人才强国战略的负面影响
        3.2.1 “工具论”忽视人才的自身需求
        3.2.2 “片面性”影响人才的多元化发展
        3.2.3 “专制性”制约人才的全面培养
第四章 传统人才思想对当代人才强国战略思想的启示
    4.1 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的观念
    4.2 大力加强人才的能力建设
    4.3 注重提升全民素质与培养高素质人才
    4.4 创新人才机制,优化人才结构
结语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人才强国战略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J]. 李凤财.  科技风. 2010(23)
[2]论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与我国人才强国战略[J]. 付春生.  学术论坛. 2010(10)
[3]中国传统文化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反思[J]. 李一凡.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01)
[4]值得借鉴的英国人才战略[J]. 郑永辉.  人才资源开发. 2009(09)
[5]论人才强国战略及其现实意义[J]. 崔丽莹.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2009(03)
[6]法家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J]. 郭文才,刘超.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7]中国古代人才思想及启示[J]. 陈晶瑛.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8(06)
[8]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J]. 李维平.  中国人才. 2008(01)
[9]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才思想[J]. 高建军,马增峰.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5(03)
[10]科学人才观是人才强国战略的最新理论基础[J]. 杨宝国.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硕士论文
[1]儒家、道家思想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D]. 俞婷.福建师范大学 2007
[2]邓小平江泽民人才思想比较研究[D]. 孙寅生.贵州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103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ishidongtai/29103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7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