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才学论文 >

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执政理念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7 18:21

  本文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执政理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执政理念,历经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他们所处的时代条件和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要求,不断探索研究,实现了从创立到继承、发展、完善与创新的理论与实践进程,指导了他们各自所在时期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胜利,共同推进了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发展进程。实践证明: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党的生命线;什么时候坚持好群众路线执政理念,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就会顺利发展、不断胜利;反之,什么时候背离了群众路线执政理念,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就会走弯路、遇挫折。本文在对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群众路线执政理念产生背景和丰富内涵进行系统阐述的基础上,深刻分析了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执政理念的重大指导意义及其历史贡献。本文总计包括七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全面叙述了本选题的研究意义,深刻分析了本选题的研究现状,指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众路线执政理念为典型进行深入研究,全面阐述毛泽东执政理念创立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以及重大贡献。第三部分:主要研究邓小平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执政理念,深刻阐释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群众路线执政理念产生的时代背景,指明了其涵盖的主要内容,探究了其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影响。第四部分:主要研究江泽民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执政理念,深入分析研究该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执政理念形成的时代背景,阐释了其涵盖的主要内容,论证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影响下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破浪前进的指导意义。第五部分:主要研究胡锦涛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执政理念,全面解读该时期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执政理念发展的时代背景,总结其涵盖的主要内容,论证了其在新世纪新阶段新任务的时代条件下对中国改革、发展各项事业的重要价值。第六部分:对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群众路线执政理念进行研究,剖析了该代中国共产党人群众路线执政理念创新的时代背景,阐明了其涵盖的主要内容,论述了其适应全面深化改革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所做出的重要贡献。第七部分:结束语。对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执政理念在中国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理论价值与实践影响做了简单梳理。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群众路线 执政理念 历史作用 群众利益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25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16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2
  • 1.2 研究概况12-14
  • 1.2.1 国内研究概况12-14
  • 1.2.2 国外研究概况14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14-16
  • 2 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群众路线执政理念的研究16-21
  • 2.1 毛泽东群众路线执政理念创立的时代背景16
  • 2.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的敌人过于强大16
  • 2.1.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任务艰巨16
  • 2.2 毛泽东群众路线执政理念的主要内容16-18
  • 2.2.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6-17
  • 2.2.2 一切为了人民群众17
  • 2.2.3 相信并依靠群众17
  • 2.2.4 向人民群众学习17-18
  • 2.2.5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8
  • 2.3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群众路线执政理念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影响18-21
  • 2.3.1 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和发展18-19
  • 2.3.2 为毛泽东思想的确立提供了思想前提和理论依据19
  • 2.3.3 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19-20
  • 2.3.4 对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重大作用20
  • 2.3.5 对当前践行群众路线具有指导作用20-21
  • 3 对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群众路线执政理念的研究21-24
  • 3.1 邓小平群众路线执政理念产生的时代背景21
  • 3.1.1 改革开放顺应民众呼声21
  • 3.1.2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需要21
  • 3.2 邓小平群众路线执政理念的主要内容21-22
  • 3.2.1 人民是一切的母亲21
  • 3.2.2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21-22
  • 3.2.3 领导就是服务22
  • 3.2.4 党是人民群众的工具22
  • 3.3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群众路线执政理念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影响22-24
  • 3.3.1 形成了新时期判断党的群众工作成效的新标准22-23
  • 3.3.2 扩大了人民群众的范围23
  • 3.3.3 夯实了实现群众利益的物质基础23
  • 3.3.4 明确了实现群众利益的方向和路径23-24
  • 4 对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群众路线执政理念的研究24-29
  • 4.1 江泽民群众路线执政理念形成的时代背景24
  • 4.1.1 纷繁复杂、急剧变化的国内外形势24
  • 4.1.2 党的执政角色和环境的变化24
  • 4.2 江泽民群众路线执政理念的主要内容24-27
  • 4.2.1 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24-25
  • 4.2.2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5
  • 4.2.3 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脱离人民群众25-26
  • 4.2.4 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26
  • 4.2.5 群众路线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26-27
  • 4.3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群众路线执政理念的理论意义及实践影响27-29
  • 4.3.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27
  • 4.3.2 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供了方法论指导27
  • 4.3.3 对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开创了新思路27-28
  • 4.3.4 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添了新要素28-29
  • 5 对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群众路线执政理念的研究29-33
  • 5.1 胡锦涛群众路线执政理念发展的时代背景29
  • 5.1.1 群众诉求多样化29
  • 5.1.2 群众意识有待增强29
  • 5.2 胡锦涛群众路线执政理念的主要内容29-31
  • 5.2.1 坚持以人为本29-30
  • 5.2.2 群众利益无小事30
  • 5.2.3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30
  • 5.2.4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30-31
  • 5.2.5 坚持执政为民31
  • 5.3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群众路线执政理念的理论意义及实践影响31-33
  • 5.3.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31
  • 5.3.2 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执政理念31-32
  • 5.3.3 提高了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32
  • 5.3.4 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的历史进程32-33
  • 6 对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群众路线执政理念的研究33-38
  • 6.1 习近平群众路线执政理念创新的时代背景33
  • 6.1.1 群众工作对象、诉求和环境发生新变化33
  • 6.1.2 经济新常态下群众工作任务更加繁重33
  • 6.2 习近平群众路线执政理念的主要内容33-36
  • 6.2.1 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33-34
  • 6.2.2 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34
  • 6.2.3 群众工作的核心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34
  • 6.2.4 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34-35
  • 6.2.5 做好群众工作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35-36
  • 6.3 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群众路线执政理念的理论意义及实践影响36-38
  • 6.3.1 升华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与目标36
  • 6.3.2 实现了群众路线的与时俱进36
  • 6.3.3 集中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关切与期待36-37
  • 6.3.4 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提升了党的形象37
  • 6.3.5 提出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水平的新思路37-38
  • 7 结束语38-39
  • 参考文献39-40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40-41
  • 致谢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开启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J];前线;2001年01期

2 郑贵斌;全面认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发展新思路[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毕云芝;矛盾规律与现代化建设实践[J];河南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4 陈家付;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质的科学认识[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3年02期

5 张静;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J];理论界;2003年05期

6 刘松林;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及标准[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江世银;;评《科学发展观和现代化建设》[J];经济学动态;2005年12期

8 茅献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推进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J];军事历史研究;2006年01期

9 刘响来;周露平;;试论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新认识[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05期

10 谷照亮;李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东亮;;现代化建设与精神文明[A];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C];1995年

2 周朝东;;可持续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3 舒艾香;;大力推进党的现代化建设[A];湖北省社会科学界学习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柳建辉;;新中国五十年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与启示[A];五十年社会变迁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王佰友;;周恩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主张[A];五十年社会变迁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韩奎军;;论中国现代化建设模式的思路演变[A];五十年社会变迁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刘海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A];继承·创新·发展——西柏坡精神研究文集[C];2007年

8 刘金伟;刘洪亮;;抗美援朝与当前的现代化建设[A];中国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9 刘尚铎;;年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A];云南省首次年鉴学术讨论会暨地州市县“概况”编撰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10 屠春友;;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历史探索[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下)[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学斌 作者系省公安厅政治部宣教处处长;依靠科技加快公安现代化建设[N];湖北日报;2000年

2 记者郝彦鹏、王晓东;省农村现代化建设研究会成立[N];河北日报;2002年

3 记者陈海;强化认识 狠抓落实 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试点工作[N];河北日报;2002年

4 陈红娟;农村小学现代化建设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N];人民政协报;2007年

5 武警部队司令员 王建平 政治委员 喻林祥;全面推进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N];人民日报;2010年

6 王平安 陈国桢 浙江总队;在新起点上推进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N];人民武警报;2010年

7 穆凤楼;黑龙江省政府规范政协提案办理的督促检查工作[N];人民政协报;2000年

8 张瑞清 北京总队;充分发挥党委机关重要作用 推动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N];人民武警报;2011年

9 陆峰 顾雷鸣;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努力在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N];南京日报;2012年

10 李强;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武器[N];人民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罗归国;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问题[D];中共中央党校;1998年

2 王江燕;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华民族凝聚力[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3 王铁;中国的自主辐射型现代化:理论创新与路径选择[D];苏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隋政航;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执政理念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6年

2 马武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封建主义残余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3 郑克芬;论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世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反腐倡廉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3年

5 张思军;加快推进21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韩雪;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价值理性导向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戈超;论刘少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D];南昌大学;2009年

8 马龙;现代理性精神与中国现代化建设[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宫薇;中国共产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及基本经验[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10 岳奎;建国初期毛泽东农村现代化建设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执政理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40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ishidongtai/3140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4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