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才学论文 >

新型可重构和反射阵介质谐振器天线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4 23:02

  本文关键词:新型可重构和反射阵介质谐振器天线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型介质天线是目前天线研究的一个热门方向,其具有许多传统天线所不具备的优点,比如宽频带、高增益、低成本等。在毫米波至太赫兹频段,金属的趋肤效应会变的非常显著,因此,金属天线的效率会大幅降低。相反,介质天线几乎完全由介质构成,不受趋肤效应的影响,因此,介质天线在毫米波及太赫兹波段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对两种新型介质天线进行了研究,分别为极化可重构介质谐振器天线和毫米波介质反射阵天线。本课题的第一部分对极化可重构介质谐振器天线进行了研究,该天线由准集总正交耦合电路(quasi-lumped quadrature coupler,QLQC)进行馈电,可以在四个极化方向:左旋圆极化(LHCP),右旋圆极化(RHCP),x线极化(x-LP)和y线极化(y-LP)间转换,是目前已知的第一个实现全极化可重构的介质谐振器天线。我们对天线进行了仿真、硬件加工和测试,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良好吻合。本课题的第二部分对新型毫米波介质谐振器反射阵天线进行了研究。在第一种结构中,我们以双层长方体介质块为反射单元,以扩展反射阵的带宽,不同反射单元的高度不同,以使每个单元具有不同的反射相位。组成20*20个单元的反射阵,经仿真该反射阵可以实现40%的1d B增益带宽。在第二种结构中,我们以具有不同介电常数的尺寸一样的介质块作为反射单元,组成20*20的反射阵,经仿真这种反射阵的增益可达23 d Bi。最后,我们对毫米波介质反射阵天线的实现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介质谐振器天线 可重构 反射阵天线 3D打印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820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20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9-18
  • 1.2.1 介质谐振器天线的研究现状与发展9-11
  • 1.2.2 可重构天线的研究现状11-14
  • 1.2.3 反射阵天线研究现状14-18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18-20
  • 第2章 相关基本理论20-28
  • 2.1 介质谐振器天线基本理论20-23
  • 2.2 长方体介质谐振器天线设计软件23-24
  • 2.3 反射阵天线理论分析24-28
  • 第3章 极化可重构介质谐振器天线28-46
  • 3.1 概述28
  • 3.2 天线设计方案28-29
  • 3.3 天线馈电网络设计29-33
  • 3.3.1 馈电网络原理29-31
  • 3.3.2 馈电网络实现结构31-33
  • 3.4 双馈介质谐振器天线的设计33-35
  • 3.4.1 天线结构33-34
  • 3.4.2 仿真结果34-35
  • 3.5 极化可重构介质谐振器天线的设计35-45
  • 3.5.1 天线结构35-36
  • 3.5.2 仿真结果36-40
  • 3.5.3 硬件实现40-41
  • 3.5.4 测试41-45
  • 3.6 本章小结45-46
  • 第4章 毫米波介质谐振器反射阵天线46-65
  • 4.1 概述46
  • 4.2 天线设计方案46-47
  • 4.3 介质谐振器反射阵天线的设计——改变单元尺寸47-60
  • 4.3.1 介质材料选择47-48
  • 4.3.2 反射单元设计48-52
  • 4.3.3 馈电喇叭的设计52-55
  • 4.3.4 反射阵的设计55-58
  • 4.3.5 反射阵的加工58-60
  • 4.4 介质谐振器反射阵天线设计——改变单元介电常数60-64
  • 4.4.1 反射单元设计60-61
  • 4.4.2 反射阵设计61-62
  • 4.4.3 反射阵的加工62-64
  • 4.5 本章小结64-65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65-67
  • 5.1 总结65-66
  • 5.2 展望66-67
  • 参考文献67-7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72-73
  • 致谢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世民;;微波介质谐振器的调谐和激励[J];半导体情报;1986年04期

2 王振玲;微波介质谐振器会议概况[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1987年01期

3 页木;;《电磁介质谐振器理论》[J];微波;1987年01期

4 罗正祥;光调介质谐振器的研究[J];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学报;1988年S2期

5 蒲国胜;廖承恩;;介质谐振器特性的有限元计算[J];微波学报;1989年01期

6 郭开周,杨荣生,陈增圭;光控介质谐振器的频率调谐[J];电子科学学刊;1991年05期

7 郭开周,L.A.Trinogga,杨荣生;光控介质谐振器振荡器的实验研究[J];电子科学学刊;1994年01期

8 张进,袁南辉,柳平,张敬文,许植;改变覆盖层参数对微波介质谐振器谐振特性的影响[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9 孟庆鼐,万亮;反射型介质谐振器稳频振荡器的计算机优化设计[J];无线电工程;2001年S1期

10 胡昂,方永汉;通信用微波介质谐振器陶瓷的系列化开发与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国兰;;微波介质谐振器的调谐技术[A];198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C];1985年

2 李英;周世平;;关于轴对称介质谐振器的有限差分法分析[A];198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C];1985年

3 刘世勇;楼仁海;;介质谐振器的计算及应用[A];198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C];1985年

4 蒲国胜;廖承恩;;圆柱形介质谐振器的有限元分析[A];1987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C];1987年

5 褚庆昕;;复合介质谐振器分析[A];1987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中)[C];1987年

6 言华;郝铁乱;;电调介质谐振器振荡器的分析与设计[A];1991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卷Ⅱ)[C];1991年

7 陈强;杨铨让;;圆形介质谐振器与悬置微带及鳍线的耦合系数的计算[A];1989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C];1989年

8 许赛卿;;介质谐振器稳定的耿氏振荡器的温度特性[A];198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C];1985年

9 陈赐海;骆超艺;黄振宇;肖芬;;微波开放型介质谐振器介电参数的测试[A];第三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陈宁;孙忠良;;八毫米集成介质谐振器稳频体效应振荡器[A];1987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中)[C];198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建国;毫米波介质谐振器天线理论获新突破[N];科技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小明;介质谐振器天线及宽带印刷缝隙天线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张丽娜;介质谐振器天线与宽带平面天线[D];上海大学;2011年

3 康雯;无线人体通信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青;介质腔体滤波器分析与设计[D];复旦大学;2014年

2 孙从科;圆极化小型介质谐振器天线的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张超;基于介质谐振器的基站天线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胡宗渝;介质谐振器测量超导薄膜的微波表面阻抗[D];南京大学;2015年

5 黄风平;基于高Q值介质谐振器的低噪声振荡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6 张萌;新型可重构和反射阵介质谐振器天线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7 高峰;超宽带介质谐振器天线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8 周洪宝;双频介质谐振器天线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9 汪晖;介质谐振器天线及其阵列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10 张雷;宽带圆极化及高增益介质谐振器天线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新型可重构和反射阵介质谐振器天线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51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ishidongtai/3251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d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