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才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我国的实践及其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5 00:05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我国的实践及其意义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情形。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领导集体在曲折中日益全面地指导开展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十八大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由“四位一体”增加到“五位一体”,提出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在新形势下,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我国生态文明制度,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在全国各地持续进行,保护生态环境,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当代中国梦的重要一环。毋庸置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是离不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这个基础的。因而,有必要回到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中,找寻指导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实践进程的生态思想依据,以求更顺利地推进我国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本文通过阅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运用文献法、分析综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进行研究,分析概括出以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为基石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内涵,并结合我国的发展实际,探讨了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下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历史进程,即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举措(也犯了急功近利的错误,突出反应在以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相悖的“人定胜天”的错误观点指导下导致的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极大的人为破坏)构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初探阶段,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举措构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起步阶段,以江泽民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构成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发展阶段,以胡锦涛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构成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型阶段。在此基础上,针对云南的生态实际,论述在新的形势下,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领导集体继续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新阶段下,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进程对具体到云南本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有何指导意义,思考如何加强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以期能够为本省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期待早日实现天蓝、水净、地绿的七彩云南和美丽中国的梦想。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云南生态文明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2;A811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5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0-11
  • 1.1.1 选题背景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文献综述11-12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2-14
  • 1.3.1 研究思路13
  • 1.3.2 研究方法13-14
  • 1.4 论文创新点14-15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内容15-25
  • 2.1 人化自然思想深刻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15-18
  • 2.1.1 人化自然的主要内容15-16
  • 2.1.2 人化自然的基本特点16-18
  • 2.2 资本主义制度导致人与自然关系异化18-21
  • 2.2.1 早期著作对人与自然异化原因的分析19-20
  • 2.2.2 成熟时期著作对人与自然异化原因的解答20-21
  • 2.3 合理运用科技可以减轻人类对自然的破坏21-23
  • 2.3.1 从“科技是生产力”’正面效应中看待生态问题21-22
  • 2.3.2 从“科技异化”负面效应中看待生态问题22-23
  • 2.4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我国生态文明理念的异同点23-25
  • 第三章 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到确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25-37
  • 3.1 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合理发展”生态举措——生态文明建设的初探阶段25-28
  • 3.1.1 植树造林25-26
  • 3.1.2 节约资源26-27
  • 3.1.3 控制人口27
  • 3.1.4 兴修水利27-28
  • 3.2 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协调发展”生态举措——生态文明建设的起步阶段28-30
  • 3.2.1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法制建设28-29
  • 3.2.2 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进行环境保护29
  • 3.2.3 明确提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主张29-30
  • 3.3 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举措——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阶段30-33
  • 3.3.1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协调发展30-31
  • 3.3.2 人口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31-32
  • 3.3.3 合理利用好资源构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32
  • 3.3.4 科技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保护动力32-33
  • 3.4 以胡锦涛为核心领导集体“科学发展”生态举措——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型阶段33-37
  • 3.4.1 “科学发展观”中的生态思想33-34
  • 3.4.2 建设我国生态文明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结果34-35
  • 3.4.3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35-37
  • 第四章 继续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以云南为例37-46
  • 4.1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领导集体继续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阶段37-38
  • 4.1.1 习近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认识37-38
  • 4.1.2 习近平对云南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38
  • 4.2 树立云南本省保护自然的生态观念38-40
  • 4.3 更好地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40-41
  • 4.4 促进云南全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41-46
  • 4.4.1 政治领域内贯穿生态思想41-43
  • 4.4.2 加强云南生态经济文明建设43-44
  • 4.4.3 加强云南本省的生态立法44-45
  • 4.4.4 加强云南科技发展能力建设45-46
  • 结语46-48
  • 致谢48-49
  • 参考文献49-54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魏胜文;侯万锋;;科学发展观视域的生态文明建设[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2 王家变;;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J];鄂州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3 刘希刚;王永贵;;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初探[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文越;马克思生态观的历史唯物主义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洪春;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及现实意义[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我国的实践及其意义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52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ishidongtai/3252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a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