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才学论文 >

《论语》主体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借鉴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7 13:16

  本文关键词:《论语》主体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借鉴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类步入二十一世纪已经十几个年头,这十几年是中国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时期,也是社会的大转型期,成绩与矛盾并存,发展与瓶颈并存。在这个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期,社会要取得健康长足的进步,除了要借助现代科技的生产力,先进文化的推动力,还需要传统文化的支撑力。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根植于中国当代社会的实际同时也是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思想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可谓独树一帜,并长期占据主流思想的地位,其对中国人的影响之根深蒂固是中国历史上任何其他思想都无法企及的。正是基于这一点,笔者力求本文能够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力图解读《论语》经典思想对当代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过程的启迪和引导作用本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对《论语》进行文本解读,并对现代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寻求其现代价值。第一部分,对《论语》的成书背景、文本结构和整本书的思维逻辑以及本文涉及的主题思想的概念进行论述。分别从社会经济基础,政治格局变动,以及文化的主流态势三个方面分析了《论语》其书和其中思想的源起;从结构上和思维逻辑上对《论语》看似无章可循的文本结构进行分析;对《论语》中主要思想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对《论语》中所蕴含的经典语录和思想精华进行提取和分析,对其中所蕴含的主要观念:修身观、为政观、教育观、发展观,以四个基本观点立论来构建出《论语》主体思想的体系。第二部分,着重对《论语》主体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论语》是古典文化,要想让其发挥新的价值,就应该找到与时代相契合的结合点,《论语》中关于个人修养、教育、为政和面对自然社会时的很多思想精髓对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都可以发挥其有益借鉴价值,同时新时代的核心思想体系又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第三部分,重点讲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多重挑战,包括个人修养方面、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社会与自然发展方面等。这一部分没有过多的引用论语中的原话,主要是结合现实情况分析社会的若干问题。第四部分,思想与价值构建的结合部分,通过第一部分中对论语主体思想内容的凝练,将《论语》中的“教育观”、“修身观”、“为政观”、“天人观”应用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中来,让其发挥传统文化本身特有的独特借鉴意义,到达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论语》 主体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4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引言9-18
  • (一)选题目的、意义9-10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及本人对综述的评价10-16
  • (三)研究内容、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16-17
  • (四)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与难点17-18
  • 一、《论语》其书及主体思想概述18-39
  • (一)《论语》的形成背景18-21
  • 1.经济背景18-19
  • 2.政治背景19-20
  • 3.文化背景20-21
  • (二)文本结构及相关概念阐述21-23
  • 1.文本结构21-22
  • 2.主体思想的概念阐述22-23
  • (三)《论语》主体思想的基本内涵23-38
  • 1.修身观23-29
  • 2.教育观29-32
  • 3.为政观32-35
  • 4.天人观35-38
  • (四)以现代视角对《论语》进行辩证借鉴38-39
  • 二、《论语》主体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39-44
  •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39-41
  •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39
  •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分层39-41
  • (二) 《论语》主体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文化基础41-42
  • 1. 《论语》主体思想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41
  • 2. 《论语》主体思想强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41-42
  •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论语》主体思想的现代升华42-44
  • 1. 从“以德治国”到“社会主义法治”的升华42-43
  • 2. 从“封建民本”到“社会主义民主”的升华43-44
  • 三、《论语》主体思想在价值观层面的现代缺失44-51
  • (一)道德层面的挑战44-47
  • 1.信仰的缺失导致精神的空洞44-45
  • 2.诚信的丧失使社会面临信任危机45-46
  • 3.道德水准降低,影响社会常态发展46-47
  • (二)政治层面的挑战47-49
  • 1.入仕的趋利性扭曲政治的公共服务性47-48
  • 2.廉政信念的缺失催生政治腐败现象48-49
  • (三)发展层面的挑战49-51
  • 1.人类活动破坏自然环境50
  • 2.社会人文环境愈加复杂50-51
  • 四、《论语》主体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借鉴51-62
  • (一)以“教育观”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51-54
  • 1. 借鉴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52-53
  • 2. 借鉴有教无类的公平教育理念53
  • 3.借鉴以人为本的启发式教育方法53-54
  • (二)以“修身观”规范个体层面的道德修养54-58
  • 1.注重环境对道德养成的影响55
  • 2.“修身”的微观启示55-57
  • 3.“修身”的宏观启示57-58
  • (三)以“为政观”营造政治生态环境58-60
  • 1.严把用人选拔关,创造公平竞争渠道58-59
  • 2.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教育59-60
  • 3.确立德法互补的治国理念60
  • (四)借“天人观”践行和谐发展理念60-62
  • 1.尊重自然规律,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60-61
  • 2.克服贪念,,促进人自身的文明提升61-62
  • 结语62-63
  • 注释63-66
  • 参考文献66-7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位论文目录70-71
  • 致谢71-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瑞娥,李伟群;我国制度变迁与教育资源分享中的公平问题——一个基于农村和城市人口受高等教育差异的比较研究[J];当代财经;2005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薛晓萍;先秦儒家道德价值思想及其现代启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江丽娜;孔子修身思想及其教育启示[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2 陈彦孜;《论语》君子人格思想与当代行政人格塑造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论语》主体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借鉴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06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ishidongtai/3306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f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