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才学论文 >

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路径分析

发布时间:2021-09-24 10:15
  论文以天津市272位创新型科技人才为样本,通过分析人才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特征,从成长关键事件、成长周期、成长推动因素三个层面归纳人才成长路径,形成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路径模型,提炼出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区域创新环境、师承关系、国际化教育经历或访学经历、组织支持四个关键推动因素。根据人才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推动因素为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成长从实施人才盘点、践行联合培育制度、改革收益分配机制、整合创新资源四个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文章来源】:信息系统工程. 2020,(11)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路径分析


样本高水平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标志性事件平均年龄示意图

年龄分布,女性,男性,性别


本研究搜集的高水平创新型科技人才样本中女性49人,占比18.01%;男性223人,占比81.99%(见图1)。性别比例上的差异会随着人才成就的提高而逐渐拉大,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女性占比仅为6%,男性占比高达96%[17]。截至2018年,女性占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总人数的比例仅为3.15%[18]。究其原因,一方面受中国传统性别文化影响,女性职业价值观念中对于职业成功的要求相对较低,而男性科技人才更具有“冒险”精神,追求职业的成功和个体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性别对科技人才工作时间具有显著的影响。男性科技工作者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专业能力的重塑和高水平成果的研发,也更易于获得高水平的科技成果。而部分女性科技人员更愿意将重心放到家庭和子女教育上,创新型的科技成果数量不足。此外,科技发展及其体制固有的性别差异和盲视将女性自然排除在科技之外[19],导致女性决策话语权缺失[20]。(三)年龄分布

年龄分布,创新型人才,年龄分布,年龄


本研究搜集的高水平创新型科技人才样本中,年龄最小的为30岁,年龄最大的为56岁,30-35岁年龄组57人,36-40岁年龄组93人,41-45年龄组62人,46-50岁年龄组37人,51-55岁年龄组15人,大于55岁年龄组8人(见图2)。从年龄分布分析,36-45岁年龄段的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比例最高,合计占比56.99%。从现有数据分析,绝大多数的科技人才成长为高水平创新型科技人才的起步年龄为30岁,36-40岁成长为高水平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概率最大。这一统计结果也与学者的研究成果大致相同,如朱明明研究发现中美物理、化学、生理学、医学、经济学等领域人才的创新峰值年龄集中于34.34-39.49岁间[14]。伴随年龄的增长,具有持续发展动力的创新型科技人才会进一步成长为创新型领军人才或创新团队的负责人,46-50岁年龄组这一部分科研人才仍然具有创新的潜力和能力,由于研究领域差异,可能出现创新成果后移[15]。而大于55岁年龄组人数较少说明这一阶段的科研人才由于年龄增长,知识更新慢等因素导致科研能力逐步退化,科研成果产出艰难[21]。三、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社会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科研人员职业生涯成长轨迹与影响因素研究[J]. 周建中,闫昊,孙粒.  科研管理. 2019(10)
[2]基于科技型人才聚集的高等院校协同创新系统建模与仿真[J]. 卫洁,牛冲槐,陈怀超,芮雪琴.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13)
[3]基于知识价值的创新型科技人才评价模型构建[J]. 杨月坤,路楠.  领导科学. 2019(02)
[4]我国女性科研人员发展现状、挑战及政策演变[J]. 黄园淅,赵吝加.  中国科学基金. 2018(06)
[5]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成长路径研究[J]. 杨得前,姜群.  高教探索. 2018(05)
[6]教育学科高层次人才成长规律探究——以22位长江学者为例[J]. 宋晓欣,马陆亭,赵世奎.  中国高教研究. 2018(03)
[7]大学如何吸引和培育高层次科技人才[J]. 刘阳.  中国高校科技. 2018(03)
[8]拔尖创新学术人才的成长规律研究——基于青年“长江学者”群体状况的计量分析[J]. 姜璐,董维春,刘晓光.  中国大学教学. 2018 (01)
[9]青年拔尖科技人才成长环境与三维资本关系研究[J]. 孙泽厚,王洁琼.  教育研究. 2017(05)
[10]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科研人员学术生涯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赵越,肖仙桃.  知识管理论坛. 2017(02)

博士论文
[1]华人精英科学家成长过程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 高芳祎.华东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075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ishidongtai/34075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2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