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才学论文 >

海归创业人才集聚环境建设的政府主导模式研究 ——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2-07-09 18:58
  人才集聚环境的建设是一个国家、地区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人才根植的关键所在,而海归创业人才集聚环境建设的研究又有其特殊性和价值。本文的研究通过对国内外三种典型人才集聚模式:美国硅谷的市场主导模式、日本筑波的单一计划模式和台湾新竹的政府扶持模式进行分析、探讨和比较,从而引出苏州工业园区海归人才集聚环境建设的政府主导模式,对其形成的原因,运行的主要方式以及功能的发挥作具体阐述;然后根据调查问卷和访谈得出的数据和资料,对政府主导的海归人才集聚环境建设的绩效进行衡量,构建了海归创业人才集聚环境评估的指标体系,具体表现为八大环境指标:经济环境、政府环境、金融环境、科技环境、市场环境、区域文化环境、生活环境、商务环境,构建环境四分图,衡量其价值性和有效性,得出这种政府主导模式可能会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原因分析;最后对苏州工业园区海归人才集聚环境建设的政府主导模式从政府作用的再定位、提升路径和培育人才集聚的可持续性动力三个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提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目的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人才集聚的动因研究
        二、 人才集聚环境构成研究
        三、 人才集聚环境建设研究
        四、 人才集聚效应研究
    第三节 论文的研究方法
        一、 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二、 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三、 个案分析与系统分析相结合
    第四节 论文的结构和内容
    第五节 论文的创新性
第一章 人才集聚环境建设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 海归创业人才
        二、 人才集聚环境
        三、 政府主导模式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人力资本理论
        二、人才流动的“推-拉”理论
        三、 市场失灵理论
        四、 政府失效理论
        五、 政府角色理论
        六、 GEM 理论模型
第二章 人才集聚环境建设的主要模式
    第一节 美国硅谷的市场主导模式
        一、 成熟的企业社会网络
        二、 健全的风投机制
        三、 开放的创业文化
    第二节 日本筑波的单一计划模式
        一、 政府规划
        二、 政府管理
        三、 政府监控
    第三节 台湾新竹的政府扶持模式
        一、 园区筹建规划明确
        二、 组织机构权力集中
        三、 园区发展控制严格
        四、 注重信息沟通,延揽海外人才
    第四节 三种人才集聚环境建设模式的比较和启示
        一、 三种人才集聚环境建设模式的共性
        二、 三种人才集聚环境建设模式各自的特色
        三、 三种人才集聚环境建设模式给予我们的启示
第三章 苏州工业园区海归创业人才集聚环境建设政府主导模式
    第一节 园区人才集聚环境建设形成政府主导模式的原因
        一、 市场失灵与政府作用的重要性
        二、 人才吸引的弱势地位与政府职能切入
        三、 产业结构的快速转型与政府的积极扶持
    第二节 园区人才集聚环境建设政府主导模式的运行方式
        一、 政府统一规划和建设
        二、 制定政策规范,优化资源配置
        三、 实施人才重点工程
        四、 提供基础服务
    第三节 园区人才集聚环境建设政府主导模式的价值功能
        一、 资源集聚功能
        二、 成本效益功能
        三、 技术辐射功能
        四、 网络协作功能
第四章 政府主导模式下园区海归创业人才集聚环境建设的评估
    第一节 园区海归创业人才集聚概况
    第二节 园区海归创业人才集聚环境建设调查
        一、 园区海归创业人才集聚环境建设问卷调查
            (一) 问卷调查的目的
            (二) 问卷的设计
            (三) 调查样本的选择
            (四) 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
        二、 园区海归创业人才集聚环境建设访谈调查
            (一) 访谈的目的
            (二) 访谈样本的选择
            (三) 访谈结论
    第三节 园区海归创业人才集聚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园区海归创业人才集聚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园区政府在人才规划定位上有待明晰
            (二) 园区人才集聚软环境建设力度欠缺
            (三) 政府金融支持结构较为单一
            (四) 产学研合作机制较为薄弱
            (五) 政府商业环境和公共技术服务体系不到位
            (六) 人才结构性断层严重
        二、 园区海归创业人才集聚环境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政府决策的有限理性
            (二) 政策过程的复杂性
            (三) 公共物品供给低效率
            (四) 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性不断增强
第五章 苏州工业园区海归创业人才集聚环境建设政府主导模式的优化
    第一节 海归创业人才集聚环境建设中政府作用的再定位
        一、 推动海归创业人才集聚品牌形象的塑造
        二、 重视海归创业人才集聚网络系统的培育
        三、 促进海归创业人才集聚生态园区的改善
    第二节 海归创业人才集聚环境建设的提升路径
        一、 营造有利于创业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二、 持续改善投融资环境
        三、 加强人才梯队的建设,保证创业企业的人才需求
        四、 建立多功能创业服务机构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五、 不断改善创业文化环境
    第三节 培育海归创业人才集聚环境建设可持续性动力
        一、 根据园区的战略规划实施人才集聚的分类引导
        二、 强化人才集聚的过程化管理,促进海归人才对园区的根植
        三、 构建服务型政府,促进政府、市场、社会的良性互动
研究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集聚创新创业人才的路径选择[J]. 王庆华.  中国劳动. 2010(09)
[2]国外人才集聚模式的类型分析[J]. 张樨樨.  改革与战略. 2010(07)
[3]我国人才集聚预警机制研究——以北京为例[J]. 张樨樨.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0(01)
[4]国内外企业人才流失预警模型研究[J]. 许坤.  商业经济. 2010(02)
[5]人力资本溢出与自主创新能力[J]. 王昌林.  科技管理研究. 2009(07)
[6]科技型人才聚集中冲突动因的评判与人才聚集效应研究[J]. 牛冲槐,王聪,郭丽芳,樊燕萍,芮雪琴.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8(11)
[7]产业集群特征对集群内人才根植意愿的影响——基于我国四个产业集群的一项实证研究[J]. 胡蓓,翁清雄.  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8(05)
[8]基于因子分析的江苏省人才环境评价研究[J]. 石金楼.  南京社会科学. 2007(05)
[9]产业集群环境人才吸引力评价与分析[J]. 王崇曦,胡蓓.  中国行政管理. 2007(04)
[10]产业集群的人才集聚研究[J]. 张西奎,胡蓓.  商业研究. 2007(03)

博士论文
[1]高技术产业集群人才流动模式研究[D]. 毛冠凤.华中科技大学 2008
[2]我国长三角都市圈人才集聚、扩散与共享的模型和机制研究[D]. 夏琛桂.上海交通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长三角地区高科技人才流动现状及对策研究[D]. 叶敏剑.上海交通大学 2006
[2]辽宁省人才集聚环境建设研究[D]. 丛潇潇.东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576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ishidongtai/36576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b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