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才学论文 >

习近平世界文明多样性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5 08:02

  本文关键词:习近平世界文明多样性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类历史是一部纷繁复杂的历史,它包括不同国家与民族的历史,但概括起来说,整个世界史实际上是一部人类文明形成发展的历史。冷战结束后,“文明冲突论”在西方国家甚嚣尘上,该观点认为就像社会上不同人们在思想行为方面一定存在差异一样,文明之间的差异也是永恒存在的,并且这种差异将会是未来世界冲突的主要因素。然而习近平指出各国文明的多元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各个国家和地区,无论是历史传统、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还是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和发展水平,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整个人类文明也因此而交相辉映、多姿多彩。习近平倡导世界文明多样性思想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背景。从国际来看,当今的时代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世界人民追求和平,国家需要发展,社会需要进步。站在时代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高度,各国相互依存度持续增加,只有尊重、包容不同文明的存在,坚持互利合作,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较大的发展,但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需要发展,文化需要交流。习近平世界文明多样性思想的提出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首先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文明多样性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放眼世界历史,他们批判各种民族中心主义,承认不同国家民族的文明存在差异,并指出多元文明之间是互补和交融的关系。其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文明多样性思想,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都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多样性的思想。最后还包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文明多样性思想,儒家思想中“和而不同”,墨家思想中的“兼爱”、“非攻”思想等等,这些智慧性的思想都体现了中华文明兼容并包的价值理念。习近平世界文明多样性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习近平认为世界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世界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共同遗产和走向昌盛的宝贵源泉。如同大自然丧失生物多样性就无法保持生态平衡一样,缺少文化多样性的人类社会最终结果就是人类文化自身的最终消亡。但是不同文明的差异并不必然导致文明冲突,文明的差异正是交流的起点,不同文明之间必须并且只能通过对话实现和谐相处。因此,习近平倡导开放和兼容并蓄的文明观,主张世界各国应尊重各自选择的发展道路,相互交流发展经验,彼此借鉴发展模式。各国要在平等基础上,在文明对话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构建人类的美好世界。习近平倡导文明多样性思想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习近平世界文明多样性思想鼓励文明对话,主张不同文明求同存异、相互学习,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中融合而非同化,在求同存异中谋求共同发展。我们这个世界是多样性的世界,不可能只存在一种社会制度、一种发展模式和一种价值观念。不同的国家由于历史文化传统不一样,与外部世界的历史和现实联系不一样,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不一样,面向未来的追求不一样,由此决定了不同国家解决问题的方针、策略、政策和措施也不会完全一样,这正是国际关系的复杂性所在。因此,在国际关系中应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持世界各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世界多元文明之间是平等的、包容的,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包容互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习近平不仅是世界文明多样性思想的积极倡导者,还是世界文明多样性思想的积极践行者,他提出了不同文明的国家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文化交流以及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良性互动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关键词】:习近平 世界文明多样性 来源 内容 实践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092
【目录】:
  • 中文摘要10-12
  • ABSTRACT12-15
  • 导论15-25
  • 一、研究对象15-19
  • 二、研究意义19-20
  • (一) 理论意义20
  • (二) 实践意义20
  • 三、研究概况20-23
  • (一) 关于世界多样文明关系的研究21-22
  • (二) 关于世界多样文明划分的研究22
  • (三) 关于世界多样文明根源的研究22-23
  • (四) 如何看待世界多样文明的研究23
  • 四、研究方法23-24
  • 五、创新之处24-25
  • 第一章 习近平世界文明多样性思想提出的背景25-31
  • 一、国际背景25-28
  • (一) 经济全球化要求尊重多样文明25-26
  • (二) 政治多极化呼唤尊重多样文明26-27
  • (三) 文化交流要求尊重多样文明27-28
  • 二、国内背景28-31
  • (一) 建设经济强国的需要28-29
  • (二) 建设政治大国的需要29
  • (三) 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29-31
  • 第二章 习近平世界文明多样性思想的理论渊源31-43
  • 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文明多样性的思想31-33
  • (一) 反对种族中心主义31-32
  • (二) 多元文明是互补性和交融性的关系32-33
  •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文明多样性思想33-38
  • (一) 毛泽东关于向外国学习的思想33-35
  • (二) 邓小平关于对外开放的思想35
  • (三) 江泽民关于世界多样性的思想35-37
  • (四) 胡锦涛关于和谐世界的思想37-38
  • 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文明多样性思想38-43
  • (一) “和同”思想39-41
  • (二) “和同”思想的现代价值41-43
  • 第三章 习近平世界文明多样性思想的内容43-56
  • 一、文明是多彩的,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43-47
  • (一) 多元文明是客观存在的43-45
  • (二) 多元文明既有特殊性还有共通性45-47
  • 二、文明是平等的,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47-49
  • (一) 多元文明是平等的47-49
  • (二) 平等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提49
  • 三、文明是包容的,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49-56
  • (一) 坚持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原则49-51
  • (二) 加强文明交流互鉴51-56
  • 第四章 习近平世界文明多样性思想的价值56-62
  • 一、习近平世界文明多样性思想的理论价值56-59
  • (一) 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明多样性思想56-57
  • (二) 继承与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57-58
  • (三) 整合人类文明思想精华阐发了新的文明观58-59
  • 二、习近平世界文明多样性思想的实践意义59-62
  • (一) 为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59-60
  • (二) 为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60
  • (三)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理论支撑60-62
  • 第五章 习近平世界文明多样性思想的实践62-72
  • 一、尊重文明多样性,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62-65
  • (一) “一带一路”:中国经济新行动62-63
  • (二) 基于文明多样性共建“一带一路”63-65
  • 二、尊重文明多样性,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65-67
  • (一) 科学对待文化传统65-66
  • (二) 科学借鉴助推文化交流66-67
  • 三、打造多样文明共存的命运共同体67-72
  • (一) 命运共同体:外交新特色68-69
  • (二) 打造文明共生的命运共同体69-72
  • 结语72-74
  • 参考文献74-81
  • 致谢81-8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82-83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先琼;;“发展”视域下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分析[J];思想战线;2007年05期

2 徐建;;文化多样性及其生态考察[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贾乐芳;;从文化多样性到文化生产力[J];理论导刊;2009年12期

4 高红岩;;文化多样性的内涵及其政策导向研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从文化多样性到文化生产力[J];公安研究;2010年04期

6 包和帝;赵超;;中国的文化多样性与和谐世界[J];国外理论动态;2010年07期

7 包和帝;赵超;;中国的文化多样性与和谐世界[J];红旗文稿;2010年17期

8 王四新;;文化权与文化多样性[J];人权;2011年02期

9 任洁;;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危机及出路[J];理论学刊;2011年08期

10 秦治来;;尊重、维护和推进世界文化多样性[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实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的行动计划要点[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研讨会资料专辑[C];2003年

2 徐家林;;文化多样性与文化自由——兼论人文发展的文化观[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3 徐建;;文化多样性及其生态考察[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4 郭佩惠;;论文化多样性与和谐文化[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范可;;文化多样性及其挑战[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6 王娟;杨宇明;王泾;石明;裴盛基;;试论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相互关系[A];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Ⅵ—第六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序[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8 房广顺;;国际关系视角下的文化多样性问题[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9 ;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研讨会资料专辑[C];2003年

10 吴风玲;;“文化多样性、发展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研讨会资料专辑[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肖连兵;文化多样性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基石[N];光明日报;2005年

2 徐迅雷;尊重文化多样性[N];光明日报;2005年

3 民族所 何星亮;可持续发展与文化多样性教育[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文化遗产项目官员 杜晓帆;文化多样性关乎我们的未来[N];中国文化报;2009年

5 哈佛大学教授、北京大学高等人文学院院长 杜维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多样性保护[N];中国文化报;2010年

6 文化部外联局局长 董俊新;文化多样性需要一个“达沃斯”论坛[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早报记者 潘妤;“文化多样性扩大了选择范围”[N];东方早报;2012年

8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方李莉;生态—遗产与文化多样性发展[N];中国妇女报;2012年

9 厦门大学中文系博士生 于海阔;文化多样性不是封闭保守的遮羞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1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秘书处负责人 丹尼尔·克莉诗;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间对话[N];联合时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丽娜;文化多样性视域下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巩苏绮;我国保护文化多样性政策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年

2 张艳珍;习近平世界文明多样性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3 李鲜;中国古代的“和”、“同”观与当代文化多样性问题[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克非;评加拿大媒体对文化多样性的描述——不可忽视的缺憾[D];四川大学;2003年

5 宝燕园;中华文化多样性与文化生态平衡[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6 陈春常;欧盟一体化视域中的文化多样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连晶;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多样性问题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8 陈芳;文化贸易自由化和文化多样性的国际法律冲突与协调[D];天津财经大学;2012年

9 李琼;城市化进程中民族旅游地文化多样性保护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书妹;论文化多样性的知识产权保护[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习近平世界文明多样性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71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ishidongtai/3671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4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