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才学论文 >

“中国梦”视阈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7 23:02

  本文关键词:“中国梦”视阈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阶段,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在于,使国人形成广泛的价值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形成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最大限度地引领国人凝心聚力共同奋斗,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带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由此,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本文在深入研究“中国梦”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的基础上,基于实现“中国梦”这一特定视角,揭示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所面临的制约因素及其成因,提出了一些对策思考。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翻阅相关文献书籍,介绍了“中国梦”视阈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背景和价值、研究现状并且对文献著作进行研究综述,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及创新之所在,并阐明作者的研究思路。第二部分,阐释“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就“中国梦”而言,主要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角度,民族、国家和个人关系的角度,中国梦、美国梦和欧洲梦的比较角度三个方面予以阐释。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涵义则是根据中共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24个字予以逐一阐释。第三部分,主要阐明“中国梦”视阈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为“中国梦”提供不可或缺的价值基石和价值内核、提供不可缺少的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提供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理论支撑,“中国梦”的实现过程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外形的过程。第四部分,主要分析在实现“中国梦”视阈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制约因素以及成因。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范畴尚未达成明确共识制约其说服力;党政人员队伍的腐败事件频发制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大众文化的流行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道德失范和理想信念危机制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力。形成上述制约因素的原因主要在于:其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亟待深入研究的新命题、新课题;其二,解放思想力度不够,党员干部的引领示范作用不够;其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工作不力;其四,思想多元化、价值多元化的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的严重影响。第五部分,提出“中国梦”视阈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对之策。目前,就“中国梦”视阈中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言,当务之急,必须三管齐下,即: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促内化;注重实践养成促转化;健全长效机制促固化。
【关键词】:“中国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 践行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4
【目录】:
  • 内容摘要4-6
  • Abstract6-9
  • 一、引言9-15
  • (一) 研究背景与价值9-10
  • (二)研究现状评述10-13
  • (三)研究方法13
  • (四)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13-14
  • (五)研究思路14-15
  • 二、“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15-21
  • (一)“中国梦”的基本内涵15-19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19-21
  • 三、“中国梦”视阈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21-28
  • (一)为“中国梦”提供不可或缺的价值基石和价值内核21-23
  • (二)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不可缺少的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23-25
  • (三)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撑25-27
  • (四)“中国梦”的实现过程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外形的过程27-28
  • 四、实现“中国梦”视阈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28-32
  • (一)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重要约束因素28-30
  • (二)主要成因分析30-32
  • 五、“中国梦”视阈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对之策32-39
  • (一)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促内化32-34
  • (二)注重实践养成促转化34-36
  • (三)健全长效机制促固化36-39
  • 参考文献39-43
  • 致谢#@@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刊评论员;;用实干成就美丽“中国梦”[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13年04期

2 杨凯;;重民生是“中国梦”的现实温度[J];当代广西;2013年06期

3 本刊编辑部;陈建荣;;同心共筑中国梦[J];当代江西;2013年03期

4 杨万东;;解读“中国梦”[J];当代贵州;2013年10期

5 荣开明;;论“中国梦”的几个基本问题[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6 ;“中国梦”的畅想[J];文史春秋;2013年04期

7 李少金;;美丽中国梦[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8 ;关于开展“我的中国梦”征文活动的启事[J];先锋队;2013年13期

9 ;我勤劳 我善良 圆我中国梦[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10 ;黄相怀:中国梦的理论创新意义[J];求是;201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儒杰;;发展与公正: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价值取向[A];“公平、公正、平等: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韩庆祥;王海滨;;中国梦:根本前提、精神实质和实现路径[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C];2013年

3 许志功;;以党的科学理论指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A];“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颜晓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包含倡导劳动[A];“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柳洁;;以行业梦托起中国梦[A];浙江盐业(2013年第4期总第153期)[C];2013年

6 李仕湘;;我的中国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六卷)[C];2013年

7 方晓;;“中国梦”与中国外交:世界贡献 中国打造[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8 李德顺;;中国梦的主体性意蕴[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C];2013年

9 熊炜;;围绕中国梦思想,推进中国的外交与国际关系研究[A];第五届外语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暨全国外语院校科研管理协会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祁敬宇;;刍议大国崛起中的金融问题——兼议金融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的作用[A];第五届外语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暨全国外语院校科研管理协会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冯蕾;道路坚定 “中国梦”圆[N];光明日报;2013年

2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杨政;两会继往开来引导“中国梦”[N];光明日报;2013年

3 谌强;诗人雅集新春放歌联吟中国梦[N];光明日报;2013年

4 曹华飞;团结奋斗实现共同的“中国梦”[N];光明日报;2013年

5 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 颜晓峰;为什么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N];光明日报;2013年

6 衡阳市图书馆 武久英;用勤劳和智慧托起“中国梦”[N];湖南日报;2013年

7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N];解放军报;2013年

8 曹丙利;构筑“中国梦”的民生基石[N];科技日报;2013年

9 张峪铭;“三有”人生托起中国梦[N];人民公安报;2013年

10 汪金友;十解“中国梦”[N];人民公安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娄银梅;中国梦与中国共产党忧患意识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秋山;“中国梦”的理论渊源与内涵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4年

2 韩校;“中国梦”学理框架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3 丁小莺;《蜗居》和“中国梦”[D];北京大学;2011年

4 江利群;实现中国梦的机遇与挑战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5 李博;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梦”的实现路径[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6 李达虹;天津市初中生“中国梦”的外显和内隐认知与教育对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7 杨成亮;中学生“中国梦”的心理结构及优化教育建议[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8 马殠殠;论“中国梦”视域下的高校责任公民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9 曹嘉;试论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及其实现路径[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10 刘成武;“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路径[D];安庆师范学院;2014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梦”视阈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46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ishidongtai/3746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a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