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才学论文 >

利益多元背景下核心价值观的建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8 18:06

  本文关键词:利益多元背景下核心价值观的建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主要采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当代中国的价值观进行研究,着重分析解决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如何建构核心价值观的问题。研究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为协调不同的利益诉求、调动不同的利益主体共同参与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价值观上的导向指引。 在当代中国,利益表现为多元,即利益取向上的非一致,,其现实基础包括:多种所有制和分配形式并存的经济基础,中央和地方的分权与群众自治的政治基础,城乡差别与就业限制的社会基础,功能分化的文化基础。 在利益多元的基础上价值观也必然是多元的。多元价值观之间具有共存和冲突的相互关系,冲突是主要的关系。多元的价值观需要有核心价值观来统领和协调。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即中国共产党所倡导并居于主流地位的价值观,具有核心性、时间性、地域性、科学性、实践性、进步性的特征。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即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在于国内与国际两个方面。 建构核心价值观,应把握四个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传统价值观、对国外积极的价值观的借鉴、利益。建构核心价值观,应坚持五个原则:优秀传统与社会主义本质并重、具有有形的实践载体、个体群体均可实践、提炼而非创造、用语简洁无歧义。 本文提出核心价值观应立足当代、服务大众、服务社会主义。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外延为:平等、自由、包容。平等,是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内容,也是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基础。自由,是在不损害他人权利的条件下做任何事情的权利。包容,是对他人、他事、他物的宽容。
【关键词】:利益 核心价值观 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6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5
  • 1.1 课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10-11
  • 1.1.1 选题的背景10
  • 1.1.2 选题的研究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1-13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4-15
  • 1.3.1 研究内容14
  • 1.3.2 研究方法14-15
  • 第2章 利益多元的社会现实15-23
  • 2.1 利益的概念15-16
  • 2.2 利益主体的划分16-18
  • 2.2.1 以经济指标作为划分利益主体主要标准的理由及内容16-17
  • 2.2.2 划分后的利益主体17-18
  • 2.3 利益多元的表现18-19
  • 2.4 利益多元的原因19-21
  • 2.4.1 多种所有制和分配形式并存的经济基础19
  • 2.4.2 中央和地方的分权与群众自治的政治基础19-20
  • 2.4.3 以城乡差别与就业限制的社会基础20
  • 2.4.4 功能分化的文化基础20-21
  • 2.5 利益多元带来的影响21-22
  • 2.6 本章小结22-23
  • 第3章 利益与价值观的关系及价值观表现23-29
  • 3.1 利益与价值观的关系23
  • 3.1.1 利益决定价值观23
  • 3.1.2 价值观影响利益23
  • 3.2 不同利益主体的价值观23-27
  • 3.3 价值观之间的相互关系27-28
  • 3.3.1 多元价值观的共存27
  • 3.3.2 多元价值观的冲突27-28
  • 3.4 本章小结28-29
  • 第4章 核心价值观的含义与价值29-35
  • 4.1 核心价值观的概念29-30
  • 4.2 核心价值观的特征30-31
  • 4.2.1 核心性30
  • 4.2.2 时间性30
  • 4.2.3 地域性30-31
  • 4.2.4 科学性31
  • 4.2.5 实践性31
  • 4.2.6 进步性31
  • 4.3 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31-32
  • 4.4 核心价值观的价值32-34
  • 4.4.1 核心价值观对国内的价值32-33
  • 4.4.2 核心价值观对国际的价值33-34
  • 4.5 本章小结34-35
  • 第5章 核心价值观的建构维度与原则35-44
  • 5.1 核心价值观的建构维度35-38
  • 5.1.1 马克思主义理论之维35
  • 5.1.2 中国传统价值观之维35-36
  • 5.1.3 对国外积极的价值观的借鉴之维36-37
  • 5.1.4 利益之维37-38
  • 5.2 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原则38-39
  • 5.2.1 优秀传统与社会主义本质并重38
  • 5.2.2 具有有形的实践载体38
  • 5.2.3 个体群体均可实践38
  • 5.2.4 提炼而非创造38-39
  • 5.2.5 用语简洁无歧义39
  • 5.3 对若干观点的异议39-42
  • 5.3.1 对缺乏实践性的观点的异议39-40
  • 5.3.2 对缺乏群众基础的观点的异议40-41
  • 5.3.3 对容易产生歧义的观点的异议41
  • 5.3.4 对脱离现实的观点的异议41-42
  • 5.4 本章小结42-44
  • 第6章 核心价值观的外延界定44-48
  • 6.1 平等44-45
  • 6.2 自由45-46
  • 6.3 包容46-47
  • 6.4 本章小结47-48
  • 结论48-51
  • 参考文献51-5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54-55
  • 致谢55-56
  • 作者简介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向阳;;什么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J];理论参考;2007年03期

2 张利华;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的新认识[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02期

3 田海舰;戴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探[J];道德与文明;2007年01期

4 林德浩;;核心价值观比较:中国与美国[J];大连干部学刊;2010年06期

5 周兴茂;;中国人核心价值观的传统变迁与当代重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潘维;;论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J];电影艺术;2007年03期

7 徐琴;吴燕;;浅谈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冲突[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任建东;仝涛;;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刘林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灵魂[J];江海学刊;2008年06期

10 裴娣娜;文U

本文编号:3767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ishidongtai/3767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8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