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才学论文 >

中国梦及其实现方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9 16:04

  本文关键词:中国梦及其实现方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习近平提出“中国梦”概念后,在全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中国梦”表达了中国人百年以来的共同理想和民族诉求,这引发了全球社会对中国梦的关注。这其中有信任,也有质疑;有期待,也有误读;有友好,也有敌意。如何正确阐释中国梦的科学含义以及为实现中国梦我们应采取何种方式,都是我们应该着重思量的问题。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系统梳理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概念,让中国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中国梦,热爱中国梦,进而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为圆梦贡献人民群众自己的一份力量;也希望能够使来自世界各国的友人了解中国梦,理解中国梦,削减对中国梦的陌生以及敌意。本文主要以文献研究方法为主,通过对中国梦形成与发展的历程分析,探讨了中国梦形成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中国梦,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它不是泛指中华民族以往任何历史时期的中国梦,而是特指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追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实现中国梦我们要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和凝聚中国力量的原则,努力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政治、物质和文化保障,多渠道、多路径的为实现中国梦增砖添瓦。研究中国梦,对于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犹如一个指明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国梦是一个包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综合性目标的追求,它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融入其中,并且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撬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杠杆。因而,中国梦对于引领中国社会现代化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梦 人民的梦 实现途径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1
【目录】:
  • 摘要5-6
  • 英文摘要6-9
  • 引言9-11
  • 第1章 中国梦的形成条件11-17
  • 1.1 中国梦形成的理论依据11-14
  • 1.1.1 对传统“大同梦”、“强国梦”思想的扬弃11-12
  • 1.1.2 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思想的运用12-13
  • 1.1.3 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13
  • 1.1.4 对以人为本理念的科学发展观的延伸13-14
  • 1.2 中国梦形成的背景14-17
  • 1.2.1 中国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14-15
  • 1.2.2 改革开放巨大成就是中国梦的现实基础15-16
  • 1.2.3 社会转型期迫切需要凝聚社会共识16
  • 1.2.4 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价值承载16-17
  • 第2章 中国梦的主要内容17-23
  • 2.1 中国梦的基本含义17
  • 2.2 中国梦的理解维度17-19
  • 2.2.1 纵向的历史发展维度17-18
  • 2.2.2 横向的中外比较维度18
  • 2.2.3 三位一体的个人、民族和国家维度18-19
  • 2.3 中国梦的基本特点19-20
  • 2.3.1 宏大理想与现实生活的统一19
  • 2.3.2 国家本位与以人为本的统一19
  • 2.3.3 世界视野与民族诉求的统一19-20
  • 2.4 中国梦的时代价值20-23
  • 2.4.1 中国梦明确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20-21
  • 2.4.2 中国梦能够产生巨大的精神感召力21-22
  • 2.4.3 中国梦为世界和谐发展和丰富多样注入了活力22-23
  • 第3章 中国梦的实现方式23-35
  • 3.1 中国梦实现的原则23-25
  • 3.1.1 必须坚持中国道路23
  • 3.1.2 必须弘扬中国精神23-24
  • 3.1.3 必须凝聚中国力量24-25
  • 3.2 中国梦实现的保障25-27
  • 3.2.1 中国梦实现的政治保障25
  • 3.2.2 中国梦实现的物质保障25-26
  • 3.2.3 中国梦实现的文化保障26-27
  • 3.3 中国梦实现的途径27-35
  • 3.3.1 实现中国梦要坚持宗旨信仰27
  • 3.3.2 实现中国梦要坚持改革开放27-28
  • 3.3.3 实现中国梦要坚持和平发展28-29
  • 3.3.4 实现中国梦要坚持科技创新29-31
  • 3.3.5 实现中国梦要发挥艰苦奋斗的正能量舆论导向作用31-32
  • 3.3.6 实现中国梦要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32-33
  • 3.3.7 实现中国梦要坚定不移的反腐33-35
  • 结语35-36
  • 参考文献36-39
  • 致谢39-40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4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永民;论意识的能动作用[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05期

2 习近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J];党建;2013年01期

3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强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J];当代兵团;2014年02期

4 蔡名照;;中国梦正在发挥巨大感召力[J];对外传播;2014年01期

5 杜大伟;王艺璇;;中美GDP的两种比较[J];中国经济报告;2014年07期

6 韩强;;把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转化成党执政的坚实基础[J];理论学刊;2008年07期

7 胡锦涛;;努力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J];求是;2009年01期

8 程美东;张学成;;当前“中国梦”研究评述[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年02期

9 何颖;;树立新时代的文化自信 振兴社会主义文化之魂[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10 陈曙光;;理解“中国模式”的方法论原则[J];求是;2014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记者 杜尚泽 陈效卫;[N];人民日报;2014年

2 ;[N];人民日报;2014年

3 ;[N];人民日报;2012年

4 任仲平;[N];人民日报;2013年

5 广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丁晋清 张浩;[N];人民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王云松 张建波 倪涛 杨迅 刘睿 李宁 张晓东 李博雅 吴成良 陈丽丹 刘栋;[N];人民日报;2014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梦及其实现方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91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ishidongtai/3791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7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